malcolm72827 wrote:
.................(恕刪)
故事中的拳王技術面是<看>,股市也是<看>,只是大家看到的不太一樣!所也解讀不同,
股市中只要有成交就一定有量價變化!有心無心,有意無意,看不看的出就看個人了!!
你說的其實也是我未來要說的一部份。
從量來看,誰在買賣是無所遁形的。
因為在股市久了,看到很多人(包括統一前總裁杜總輝、國揚侯西峰,還有很多神人級的老師),風光了好半輩子,卻在一瞬間被打趴了。才驚覺原來人上有人。
(滿手貨沒地方倒?侯西峰就是,我是沒看到,不過當時我手上也有300張,有經歷過.)
我的同學酒醒之後又是好漢一條,可是侯西峰可是掙扎了數年才再上來。
我並不否定 ”技術分析” 和 ”預測能力”。有專研這類技巧的人當然在股市中會比較有利。
大家能在股市賺錢,我都同各位高興。只是在高興之餘,不要讓多年的辛苦毀於一旦。不然連他們那種神人級的都會趴了,更何況是我們。
股市在長多時,大多數人能賺到錢是因為『他』跟大家站在同一邊,如果哪一天『他』要收傘了,那就會祭出 ”反指標” 來套住散戶的。
至於如何賺錢?如何避開?都有人說了:”這是花拳繡腿,沒幫助的”。所以大家就當小說看看就好,不用太在意。
感謝大家熱烈的回應.
未來還會再寫一些,湊出完整性。雖是花拳繡腿不過說不定因此能在股市長長久久,看個人的幸運了。
-------------------------------------
關於量的問題,我2014-01-08在 ”千億了,成交千億了..” 裡面有一篇回文我把它貼在下面。
是 ”量先價行” 還是 “價先量行”,其實這麼多年我都還沒搞懂。
即便寫過很多電腦程式去跑,也沒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
不過兩者之間有連動性是確定的。
以前台股平盤下不得放空,所以只有漲才會出量。
美國沒這個限制,反而是下跌時才會出量。如果哪一天台灣也全面開放當沖(可先賣再買),那會不會和美國一樣,下跌時才會出量呢?
“有量才有價”,這個觀念是投顧老師最喜歡說的,可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發覺電視上的老師有哪一個能真正證明 ”量先價行” 和它的原理的。
小心!現在出量或許是幫那些手上有大批股票卻礙於成交量太小而跑不掉的外資解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