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做個研究吧! 不要整天喇低賽 各國指數還原除息

eric866 wrote:
我覺得調降證交稅才是最大的德政

我覺得 課徵 證所稅 才是最大的德政

每次 徵都還沒徵

只是 消息 一出

散戶 全部 知道 應該 怎麼團結一心 + 怎麼做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我覺得 課徵 證所...(恕刪)


對沒持股者是最大的德政

阿 我又開始喇低賽了
看來歐美一些國家除息確實並未強制扣除大盤點數! 金控大老及主委應該不會錯誤吧!



金管會:檢討除權息日股價下調

金管會將全面檢討上市櫃公司除息除權日股價下調機制,在外界建議下,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2)日首度表示,已請證期局研議此事,美國等地並無下調股價作法,將蒐集國外做法並分析對散戶利弊影響,8月底完成檢討。

金管會上周四與八家金控座談時,某金控負責人建議,最近股價不好,跟接近除權除息日期有關,國外沒有除權除息日下調股價制度,若能取消這項作法,就不會加重賣壓,也不會出現棄權棄息,其他金控負責人也立即發言呼應此觀點。

這位金控負責人表示,包括美國、加拿大及一些歐洲國家,都沒有除息除權日下調股價作法。

昨天在曾銘宗臉書上,也有民眾指出,為什麼公司賺錢配息,隔天股價卻要往下調,明明是扣自己的錢還要被課稅。建議能夠股票配息而股價不除息,這樣的話扣起稅來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接受。曾銘宗首度在臉書上具體回應說,正在研究可行性。

曾銘宗表示,由於近來類似的建議不少,因此早在兩周前,已請證期局蒐集其他國家作法,檢討可行性。

曾銘宗強調,這是股市幾十年來的交易習慣,對散戶利弊影響都要分析,才能夠作出決定,8月底前應可完成。

他表示,沒有這項機制的美國,主要是以法人為主的市場,透過市場機制就會反映應有的價格;但以散戶為主的市場,若未下調股價,散戶若不知相關資訊,以為未除權除息,用高的價格買,對散戶也不見得公平,所以還要再多蒐集其他國家資料。

金管會官員表示,美國等國家大部分都是除息,且是法人市場為主,加上漲跌幅限制較大、甚至沒有漲跌幅限制,法人下單時自然會考慮到除息後的價格,透過市場機制自然反映價格。

而台灣因散戶多及過去漲跌幅限制只有7%,因此,開盤前的參考價會扣掉配息金額。舉例來說,7月30日A公司的股價是每股25元,若配現金股利1元,31日除息日時,開盤前參考價會扣除1元配息,降為24元。

曾銘宗強調,美國散戶比重只有2%、3%,所以會蒐集更多國家資料,從會計帳上、資訊透明度及交易習慣等層面,進行研究。

發股利不扣減股價 恐掀論戰
2015-08-03 04:51:35 經濟日報 記者王皓正、周克威、魏興中/台北報導

上市櫃公司發放股利,但可能將不扣減股價的作法,市場抱持正反不一的看法。從投資人的立場來看,領取股息後股價不該扣減;但從學理與實務上,現行的扣減制度則屬合理,預期此事將引發各方大論戰。

法人機構指出,目前只有因為除息而將使大盤指數扣減,每年因除息蒸發點數約350點,而除權則不會影響大盤指數。

金控公司財富管理主管表示,公司發放股票股利後,由於流通的股數增加,若股價仍維持在原本價位,將使整體市值虛增,進而導致台股指數失真。

另外,在除息的部分,由於公司在實際上,確實將手中現金發放予股東,在會計上,股東權益、淨值將會下降,若不將股利反應在股價上,除息前可能會湧進大筆空單,因為公司的實際資產確有減少、股價終需反映實際價值。

不過,站在投資人的立場,從機會成本與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除息就好比投資人將一筆資金存入銀行、1年後所領取的利息;將同樣的一筆錢投資上市櫃公司,公司運用投資人的資金從事經營活動,若有獲利,則應分派股息做為合理的報償(如銀行所給的利息)。但現行制度卻要在股價上扣減股息,等同投資人在除息時未領到合理報償,這樣的作法並不合理。
eric866 wrote:
不過,站在投資人的立場,從機會成本與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除息就好比投資人將一筆資金存入銀行、1年後所領取的利息;將同樣的一筆錢投資上市櫃公司,公司運用投資人的資金從事經營活動,若有獲利,則應分派股息做為合理的報償(如銀行所給的利息)。但現行制度卻要在股價上扣減股息,等同投資人在除息時未領到合理報償,這樣的作法並不合理。


這段亂寫,除息前的股價已經隱含股息.真得要比喻是除息前股價相當於本金+利息的存款,配息就是把利息提出,股價(存款)自然就剩本金.

請參考投資學課本,不信邪可以買外國原文翻譯本.
除權息後之參考價沒有強制性。
難道說,真有傻瓜用除權息當日的收盤價,在除權息之後買進?
那真的是太傻了!


ayz847 wrote:
除權息後之參考價沒...(恕刪)

考量台股不少菜籃族,忘事族(包括我)和台股有漲跌限制,還是不要改吧.
要不然除息後參考價低於除息前跌停價,當天是不是就不要交易了?真的不調整參考價,至少要有除息後交易日數天開放漲跌不限制這種配套措施吧.
thron wrote:
還是不要改吧. ...(恕刪)

我也認為不要改!

eric866 wrote:
金管會:檢討除權息日股價下調


會怕了喔

果然放假有在加班

thron wrote:
除息前的股價已經隱含股息


拜託!你麻幫幫忙

股價是由市場決定的

既然是隱含何必扣除

證交稅隱含證所稅怎麼不扣除

股票的好壞也要包含股息發放的多寡不是嗎?

好的股票每年都發放股利就是應該還他市場價值

長期投資與繳資本利得稅才有意義

不然每年除權息都除到10元票面不就好了



覺得除息後不該扣息值的人請想想這例子:

有家公司去年第三季時, 股價 100 元, 結果第四季時公司挖到金礦, 根據合理金價估算, 公司資產
暴增, 淨值達到每股 10000 元, 因此該股去年第四季一路暴漲, 直攻到 10000 元左右穩住, 成為
全台歷史上唯一破萬元的股王...

到了今年, 公司要發息了, 公司也用不到那麼多資金, 董事會決定, 感謝股東多年的相挺, 決議將去
年挖到的金礦全數發給股東 (公司新台幣不足發也沒關係, 直接稱重量發金條照樣也要發完), 結果昨
天除息前股價仍為 10000 元/股, 今天除息後, 依台股新規定, 不必扣息價, 所以今天開盤參考價也
是 10000 元一股...

請問覺得不必扣息值的人:

今天是除息後第一日, 那您想出 10000 元/股來買? 還是出 100 元/股來買?

估計在掛買單前大概會問: "公司還會再挖到金礦嗎? 若再挖到, 這金礦規模會有多大? 如果不會再挖
到金礦, 那股價真的值 10000 元/股? 萬一挖不到, 這公司的清算價值很可能也就 100 元/股上下
(假定公司沒什麼負債), 那我掛 10000 元是為什麼?"

有人真的願用除息後不扣息值的價買嗎?

---
其次要解決的問題是除息後沒有新成交價的情況, 那公司的公平市價怎麼估? 難道真用除息前的價估?
那若息值很大, 像上面挖金礦的例子那麼誇張, 這在會計記帳上會造成很大的價值估計虛增, 所以市場
上怎麼樣也要有一個除息後參考價, 去反應公司配息 (現金流出) 的事實.

---
如果還有投資朋友不能接受上面的論述, 那真的建議您不要在除權息前後買賣股票, 特別是息值很大時.



dancingra wrote:
去反應公司配息 (現金流出) 的事實.


那公司拿現金去還個債是不是也要扣除股價

就跟你講股價是市場決定的

現在很多發股利的公司股價淨值比不到0.5

你說這算啥

遊戲規則只要大家習慣就好

現在的制度更糟

大戶要用本金繳稅

還沒除權息就跑光了

好股票無法顯現價值

更不用說其他市場都在吸金,能降就降,能減稅就減

你不做為就等乾涸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