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土伯痛罵張盛和不要臉 沒台新金彰銀早就倒了


aruruu wrote:
他賠錢就罵 罵政府罵財長罵企業罵老闆
賺錢好像沒看過他說什麼


有啦..大力光..他說他太早賣.
Mmm~ wrote:
財政部的禿頭張從頭到尾都是以偏狹與民粹的說法來講整件事情,看不到專業也沒有一點點高度。當然,網上一堆網民的口水也就是維持這樣的水準。


一定要用這種字眼去形容一個人才能顯示你的水準很高嗎?
二等兵....

smartrader wrote:
一定要用這種字眼去...(恕刪)


喔...沒辦法挑理
開始挑錯字了....

好啦...那傢伙沒水準..就愛說人是禿頭...
不過...我也同意他講的..內容...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1. 體質那麼好為...(恕刪)


不用講這麼多
就直接說,你相不相信95年那年獲利是台新金於94年底前入主彰銀
因台新金的經營,在短短一年,立即讓彰銀賺錢的說法?
wujiern wrote:
不用講這麼多

你之前說台新金績效沒多好,我提出實際數字,你就說 "不用講那麼多" ?

這麼輕巧就算了? 這招要學起來,下次我辯輸的時候可以用....

其實我告訴你,下次自己研究清楚一點再來挑戰,比較不會害到自己.....

wujiern wrote:
就直接說,你相不相信95年那年獲利是台新金於94年底前入主彰銀
因台新金的經營,在短短一年,立即讓彰銀賺錢的說法?


當然相信,不然難道你相信彰銀不賣能過得了那年冬天嗎?

有種你政府自己印鈔票呀,叫人家輸血救命,事情過了就翻臉不認人嗎?

然後再來說2008年大病一塲 和之前的輸血無關?

你完全不懂什麼是銀行業,不懂錢對銀行的重要性。

錢對於銀行,就跟技術或專利之於科技業一樣。

別的行業可以用技術賺錢,但只有銀行業,一定是用錢賺錢。

所以,台新金憑什麼一注資,彰銀就賺錢,你現在懂了嗎?


問:有和政府商討過解決之道嗎?

答:據我了解,金管會的監理原則不希望同一金控下有兩家銀行,我們當然有努力思考解決之道。2008年總統大選前,在前任財長何志欽時代,我們曾提出要增加台新金在彰銀的持股,出價從比彰銀當時市價高出20幾%,談到高出30幾%,結果財政部開價要溢價40幾%。

2011年合作金庫成立金控時,劉燈城當董事長,來找我,想要買下台新金手上的彰銀持股,那時我們也談了一陣子,並同意進行,但後來合庫金給我們的回答是No Premium(零溢價)。我說No Premium,那我對台新金的股東怎麼交代,事情就擱了下來。


左手要賣就要40%溢價,右手要買回去就零溢價?最後直接搶,這還不叫土匪,什麼叫土匪?

有種當初幹嘛不叫合庫併彰銀呢?
想不到我po的這篇竟然非常適合當選股教材 原因?
時間回到2005年,當時為了解決彰銀高達600億呆帳,財政部決定拍賣彰銀22.5%股權,台新金以每股26.12元、溢價4成365億元,擊敗一同競標的富邦、兆豐金及淡馬錫,一舉成為彰銀第一大股東。依照當時白紙黑字標售條件,財政部將協助得標者取得多數董事席次和經營權,而根據金管會的規範,一家金控只能有一家銀行,也就代表台新銀與彰銀勢必要合併!

這篇重點在台新金入主彰銀後有沒讓彰銀賺錢?答案是賺很大,所以台新金入主彰銀是正面的,但一堆網友卻(扯東扯西),想辦法誤導網友,看了真想笑!

我們以宏達電為例,當股價來到1300高點後,營運跟獲利不再增長且慢慢下滑,這時間出現一大堆(扯東扯西跟真正利多毫無關係的假利多)新聞,股民也被騙信心滿滿持續買入,當股價跌破1000來到800時,持有宏達電的股民不願正視宏達電營願衰退事實而停損,繼續持有至今日重挫至70幾元才信心崩潰清醒,這能怪誰?

這棟大樓網友若從第一頁認真往下看,一定看到很多篇(扯東扯西跟台新金入主彰銀後有沒讓彰銀賺錢)無關文章,這些文章就跟投顧說某某股多好多讚沒兩樣,假如某少數網友無法分辨出哪些文章是垃圾,那建議這些少數網友還是乖乖把錢放定存比較實際!
彰化銀行是在民進黨執政時期,被台新金小吃大

金融併購的弊案,都是在民進黨時期的

該抗議的對象應該找民進黨吧
peter_hsu wrote:
彰化銀行是在民進黨...(恕刪)


是否可以揭示一下,民進黨的金融弊案與2006年的彰銀標案,有何直接或是間接關係?

還有,當年的標案是財政部出售彰銀22.5%的股權以及財政部支持得標者對於彰銀的經營權。請問這跟台新小吃大有何關係?

space123 wrote:
時間回到2005年,當時為了解決彰銀高達600億呆帳,財政部決定拍賣彰銀22.5%股權,台新金以每股26.12元、溢價4成365億元,擊敗一同競標的富邦、兆豐金及淡馬錫,一舉成為彰銀第一大股東。依照當時白紙黑字標售條件,財政部將協助得標者取得多數董事席次和經營權,而根據金管會的規範,一家金控只能有一家銀行,也就代表台新銀與彰銀勢必要合併!




其實我記得拍照大某棟樓應該解釋得很清楚了,
不過那篇標題比較不聳動,
而這篇稍微聳動了點,
一堆政治魔人就跳進來帶風向了


國泰---世華有無問題?
富邦---台北有無問題?
台新---彰銀有無問題?

公營銀行沒有競爭力被併購,財政部長(CEO)也沒有能力整併公公銀行.
看不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