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用過八達通的人就知道有多好用。
就印象所及,悠遊卡被定位在「交通支付工具」,如果是「金融工具」,那就只能由銀行發行(好像幾年前銀行
有在推廣電子錢這種東西的樣子

就是這樣的限制(那些該死的政府官員


不過,從「保守」的政府官員心態去推測,也是可以想見的。一個想法是「銀行局」的官員怕他們不懂怎麼管
「捷運公司」的帳(其實不成理由啊

保護弱勢大眾,運輸公司倒了要政府救,那被罵的程度只會高不會低啊。
從這個想法出發的話,我就不得不推崇南部的那個Taiwan Money卡(是不是這樣拼啊?

銀行來合作發行,讓Master的Q-pass(大概吧?)可以很快普及。就像現在Visa在台北猛推的Visa wave
一樣。坦白講,現在OK跟聯合信用卡中心合作的那種刷卡機制,加上Visa wave,我覺得這場電子錢的戰爭,
在北部來講,似乎是Visa小贏第一回合呢。
向XX看齊、跟XXX整合...etc
但是,請別忘記我們身在台灣,
就算建議或規格再好,終究抵不過廠商的回扣
(EX:ETC...)
我們講了這麼多,還不就是打嘴砲?
台灣才這麼小小一顆,
捷運卡北中南都沒辦法全省統一了,我們還奢望什麼?

官員真的不懂嗎?講好聽是『避免壟斷』,講難聽一點就是『利益分贓,有錢大家賺』。
人民的方便?那是什麼?
一個悠遊卡牽扯到的利益關係有多大?這不必我說吧?
再講難聽一點,以現在的政府而言,問題只是要不要作而已,法令算什麼?
只要有心要做,法令要改還不容易?(遷就某事或某人的意見突然改法令又不是沒發生過。

大家對於哪國或哪種方式比較好的討論到此截止吧...
嚴格說起來這些討論都已經離題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