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貸款泡沫規模達27兆美元、5年後恐爆金融危機

霸榮(Barron‘s)財經網站 9 月 30 日報導,殖利率走低、利差縮減,2015 年前三季的發債量增至人民幣 8.7 兆元,較 2014 年同期飆升 67% 。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分析師 Zhou Hao 警告,儘管債市大漲有基本面因素,如股市不穩、投資人避險等,但中國債市已經亮起紅燈,主因企業獲利下滑,信貸利差卻創歷史新低。

Hao 指出,這幾週來公債和 AAA 等級企業債的殖利率利差降至 90 個基點,比推出四兆人民幣振興方案時更低。問題是中國企業的槓桿比例自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大增, 2015 年第 1 季企業債佔 GDP 比重達 161% ,遠高於 2008 年底的 99%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就算不計入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中國企業債仍高於國際水準。最近數據也顯示,企業獲利大不如前, 2015 年 8 月工業利潤年減 8.8% ,為 2011 年 10 月開始記錄以來新低。

中國債市過熱,最明顯例子是高負債企業也能輕鬆籌款。榮盛房地產(RiseSun Real Estate)債台高築,卻能發售數十億人民幣債券,享受五年低利。企業沒錢卻狂舉債,景氣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就可能引爆倒債危機,戳穿泡沫。

CNBC 和華爾街日報報導,標普 9 月 21 日稱中國銀行業風險增加,展望降至負向。標普報告稱,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之際,信貸虧損激增、貸款成長速度仍快,信貸風險恐會持續惡化。

中國仰賴放貸刺激成長,儘管中國銀行有豐沛存款、信貸成長也放緩,但是大型銀行多為國營,導致市場扭曲、缺乏透明性,標普估計,私營部門信貸佔中國 GDP 比重,當前為 141% 、 2016 年底有 1/3 機會增至超過 150% 。作為對照,世銀估計美國比重僅為 50% 。

BusinessInsider 報導,摩根大通銀行(小摩)分析報告指出,陸債氾濫成災,一旦泡沫破滅,估計每 12 筆貸款會有一筆成為「不良貸款」,也就是有 8.2% 的貸款人繳息將出現困難,或甚至未來不打算付息以至成為呆帳。

相比之下美國在 2008 年金融海嘯的最高峰,不良貸款比例也不過 7% ,可見中國問題之嚴重。華爾街知名空頭大師 Jim Chanos 曾形容,歐債、美債問題與中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

這是去年的舊文了, 由中國金融面現在看來, 應該相差不遠....

我相信中共不會因金融危機崩潰,

但是底下的中國百姓的生活水準 會不會隨著中國泡沫破滅, 被打回80改革開放前的原形,這就很難講....
中國崩潰論已經聽了10幾20年了吧

不知何年何月得償所望?

另外如果中國倒了
全球經濟只會更慘而已,特別是在他旁邊的幾個國家,包含台灣
不知道有些人一直期待中國倒掉是有什麼好處?
其實中國的問題一直存在,只是他們一直在拖,不想在自己任内出事,但倒得越遲陣痛就越大越長,日本就是好例子了。

而中國一倒,旁邊國家的經濟會一起倒,他自己可以鎖國賴帳,還可以把放在國外的美元買下台灣香港的資產,這樣大家就更慘了。
今天的公布了15年的中國經濟的統計報告,15年GDP增長6.9%,債務低於GDP的40%,遠低於60的警戒線,至於人民幣貶值跟其他貨幣比根本不值一提,那個章大師的臉都給中國這些年的表現打沒了。
中國今年官方公佈的經濟成長率是6.9%

連中共官方數據都不敢光明正大做假數據到保7,怕寫出來讓人笑
看來中國去年真的蠻慘的

當然光看人民幣的慘況就知道6.9%也是個笑話啦
歐美諸國不少經濟專家對中國的GDP估算是直接對半砍
=============================================

2007年3月,李克強對美國大使表示,中國的國民生產值(GDP)是人造的,因此不可靠。李克強並承認遼寧貧富差距巨大,人民對教育、醫療、住房非常不滿意,但最痛恨腐敗。分析稱,中共GDP數字造假眾所周知,卻不妨礙中共高調宣傳GDP高增長的經濟成就,中共高官也早知道貧富差距的癥結,但利益相關而無力解決。
李克強:中國GDP數字人造
據維基解密12月4日公開的編號為07BEIJING1760的機密級文件顯示,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於2007年3月對當時的美國駐北京大使雷德(Clark T. Randt)表示,判斷中國的經濟不能看數字,比如數字顯示,2006年經濟增長12.8%,但是遼寧的收入差距仍然很嚴重。
他說,遼寧當年的人均GDP位列全國前10省,但是其領取福利(最低生活補貼)的城鎮居民是全國最高的省份之一,而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之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於全國農民的平均水平。但是呢,遼寧農民的收入又只有城鎮居民收入的一半。這些數字之間互相矛盾,無法理喻。
李克強還說,GDP數字是人造的,因此不可靠(GDP figures are「man-made」and therefore unreliable)。評估遼寧的經濟時,他主要看三個數字: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發放的貸款額,至於GDP,「僅作參考」他邊說邊笑道。
中共GDP數字造假 眾所周知
對於GDP數字造假,中共官員曾在不同場合承認過,從1985年開始建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到現在,國家的GDP統計數據和各地統計數據一直存在差距。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一直是個問題。
去年2月,國家計委政策法規司司長曹玉書在接受廣東《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說:「如果中央訂的指標是8%,省級提到9%,到了縣級就10%往上報,而國家統計局的辦法是一律砍掉兩個點。」
經濟學家何清漣曾在美國華府演講:「中國GDP神話如何造出來?」她說,中央一級心裡很清楚,「GDP神話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閱讀每年的《中國統計年鑒》發現,各省加總的GDP和各省分項的統計資料不等於中央公布的統計資料,中央公布的統計資料要小得多,讀一本《中國統計年鑒》,讀得頭昏腦脹。
儘管中國人心知肚明,中國GDP數據「官出數字 數字出官」,但不妨礙中共官員從溫家寶到小縣官,在各種場合振振有詞地宣揚中國GDP高增長,向國際和國內社會百般誇耀30年改革的經濟成就。每到年末,報紙網站頭版頭條一起鼓噪GDP高增長。
國際社會也早有質疑,美國傳統基金會亞太經濟政策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今年1月稱,中國公布的去年經濟數據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銷售金額和價格經常與通膨數字嚴重衝突,GDP增長對失業沒有多大幫助。他質疑,如果經濟數據正確,似乎大可不必推出一連串救市措施。
andanlandiandm wrote:
今天的公布了15年的...
債務低於GDP的40%,遠低於60的警戒線
(恕刪)


40%是國債,這裡的債是包含了地方債、企業債…
【陳冠穎╱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前官員首度公開承認經濟數據造假。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審計署前副審計長董大勝周三表示,過去幾年中國經濟數據造假嚴重,「搞得有些太高了,現在若一下子降下來,會出現斷崖式下降,需要逐年消化」。
據BBC報導指出,中國經濟數據造假的問題一直受到各方關注,外國媒體也多次報導。不過,這是首次有中國前官員公開承認經濟數據造假的問題。董大勝指出,去年經濟數據相對真實一點,但造假問題仍然存在。

由於經濟增長一直是中國地方政府的主要業績考核指標,因此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成長速度造假的問題最為普遍。據中國安邦保險的研究報告指出,2014年不少地區的財稅收入下滑嚴重,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出現負成長,但為了面子好看,在統計標準、比較基礎等多方面進行調整,還有些地方乾脆直接美化數字。

瑞信分析師陶冬去年就曾表示,中國近年來的貿易數字也愈來愈不可信,
中國對10大貿易夥伴的出口額,原本應該與那10國對中國進口額大致相符,
但這種一致性在2009年被打破,2011年後中國對10大貿易夥伴出口明顯大於對方所接受到的中國進口,且差距持續擴大,中國官方所記錄出口香港的金額 甚至一度是香港自中國進口金額的2倍之多。

===============================================================

2015年初的訊息, 中共當局造假數據做到太誇張時,紙還是包不住火的~

cche1079 wrote:
中國今年官方公布的...(恕刪)


所以呢,中國吹了幾十年還沒有吹破,大眾汽車的世界第一市場,蘋果的第一市場……無數世界大企業在中國的業績也是中共吹出來的
共黨高幹買奢侈品 用的是中國人民的血汗錢, 當然花的不手軟

當習大大決定要打貪/禁奢之後, 高幹還能這樣消費嗎~


andanlandiandm wrote:
所以呢,中國吹了幾十...(恕刪)

empirepenguin wrote:
40%是國債,這裡...(恕刪)



如果中央出手不就剛好中央集權

又能收斂民財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