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除權息之後買,根本意義不大!就以去年來說,由於TRF的干擾,使得去年第一季時,金融股價格都大幅修正,而當時也是利空頻傳的時期,但卻是有信心者擇機購入的好機會。然而在利空時間點創低價後,再直到董事會公佈股利政策及個別公司除權日前,其實都先大幅上漲才進行除權,也因此多數金融股股價在除權後都沒有立即上漲填權息,但是經過了半年後的此時此刻,可以發現多數金融股似乎都逐步的填2015的權息了。換句話說,也就是去年初有逢利空進場買的股民,都有很不錯的報酬!而今年的情況,則與去年不同,首先是目前的股價都有一定程度的漲幅了,且多數還是完全填權的位階,所以價格成本優勢上當然不如去年同期,但目前的股價仍是包含2016年的權息的,下個月開始各家公司召開董事會將發表股利政策,有含權息的公司,在太平盛世的時局來說,股價在除權前大幅修正的機會不至於會太多,而選擇除權後再進場的想法,其實只是在股價的價格變低,但其實參與除權息,扣除領到的權息總合成本都是一樣的。目前是不是適合的投資進場點,這很難解釋與確認,畢竟價格變高是事實,也就因此伴隨了風險,投資該如何取捨還是得自己去判斷吧!先認清以自己買股的目標與計畫去規劃再去行動。我也是在TRF利空時點買入金融股,在這一年來是採取陸續增加的方式加買,總之投資好機會絕對都是在利空籠罩的時機,下次利空何時會來沒人知道,但重點是記得「眾人皆醉我獨醒」,「人棄我取」這樣的思維,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判斷,別被消息面影響,而被誤導了!
懶人國 wrote:臺企銀我的黑名單因為只配股不配現金舉例 鄉林一直配股沒配現金...(恕刪) 我手上有台企銀約100多張..當初..會看上的理由..淨值比低..本益比低..一直配股..一直配股..買來放著..就會股子生股孫..股子生股孫的威力是驚人的..如果每年配0.5元股票..買100張..放10年就會變成162張..買100張..放15年就會變成207張..總比去跟人家學炒房還是當包租公來說..好太多了..對於..沒有時間一直關注何時加碼..又無法持續定時加碼..台企銀..一直配股..真的不錯..時間久了..總有一天會配息的..去年就是這樣..0.1現金+0.5股票..問題來了..配股扣稅用面值10元..可是市價只有8元上下..等於平白無故多繳20%的稅..變成愛國者..有點心理不平..不然一切還好..不失是一個好標的..那個鄉林..意思不一樣..就算給你一張變兩張..萬一股價跌一半..還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