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讀書就是最棒的投資項目

讀書是奠定一種學習的態度及習慣的養成,只是在台灣都只看到「分數」而已。

因為這樣,讀書讓人變得不快樂。

一般人都不是奇才,會有一些特別的想法,只能靠讀書、升學增廣自己的學識、增加可以選擇的機會。
念書很好.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念書.
不要做壞事就好了.
chiachia625 wrote:
小學老師說:你要好好...(恕刪)

我也是從小聽這種腐話到大。老師教授如果真的懂外面的真實世界是怎麼運作的話...老早跳出去賺大錢了,怎可能還留在校園這個保護泡泡的溫室中傳八股思想、領微薄薪資呢。回頭才發覺那些人是最本末倒置的一群庸才。
學生時代的工作就是讀書。如果漫長的學生時代(工作人生前1/3),這一項社會和家庭指定的唯一工作不能做好,那就必然要有其他優秀的地方。不然一個人大學畢業都20好幾了,前面這十幾年若讀不好書又無其他專長,一直都是一個failure,要如何相信此人可以把工作做好?分數不高也許關係不是那麼大,但一定要找到自己能夠靜下心來精進的東西。不管是學習、體育、還是其他。不需要都要求年薪200、300萬,但至少在人生遇到困難,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想得起來求學時代(工作人生前1/3)自己曾突破的困境。

另外,小妹觀察到身邊的長輩,50+年紀的人,如果學歷不高,但自己後來都會很用功自學。一個舅舅小學畢業而已,英日文都很流利,現在70歲了,還天天看原文的電視節目。自己的主管50+了,看起來就是一個玩咖、浪子,但是他的英文很好,口說比較弱--口音很重,但是寫很強,幾乎沒有文法錯誤,有時候他來問我英文的問題,看得出來他自己已經查得很細緻了。而身邊30-40歲年齡段的同事或小主管,則寫出來和講出來的英文都很多錯誤,大家都覺得“能懂就好”,而且有一次我稍微提醒了一下一個拼錯的單字,對方完全都不願意改。當然我也就不再多嘴了。
同意一半
這也讓我想一個演講
一位教授問台下的所有父母
希望孩子當一個Thinker還是Worker
當然父母親都說Thinker
但是~接下來教授說
當你得孩子可以考上 台大醫學系 跟 台大哲學系
你會希望你的小孩上哪一個科系
不用想 當然說醫學系
教授就反問 不是希望小孩當Thinker怎麼叫他去選擇Worker的科系呢!
---------------------------------------------------------
很多人讀書就是為了未來更好的工作 更高的薪水
但是卻忘了 學習知識的快樂跟滋味
我不喜愛讀書
所以在找工作上處處碰壁
但也還好我不愛讀書
所以才可以嘗試做生意
雖然還沒有賺很多錢
但生活過得去~也結婚生小孩了
會讀書不一定能代表啥...

看看這位留美的雙博士學位的女子,還被美國強制遣送回國...

原因是.........

她養不活自己...

留美雙博士~養不活自己
我能接受子女說他們不讀書,但前提是他們必須回答我,不讀書他們能幹嘛,要幹嘛??
孩子的競爭力,來自於他們的特色,而身為父母的責任就是看出孩子真正的特色與長處,也就是去了解與發現孩子真正與眾不同的地方。
應該是在台灣這樣的環境裡,
如果不念點書未來你要做甚麼樣選擇?
你是否有心理準備與確實的想法?


Aerojames888 wrote:
我能接受子女說他們不讀書,但前提是他們必須回答我,不讀書他們能幹嘛,要幹嘛??



郭台銘好歹也是個大專生,在民國50幾年那年代大專生大都去公務系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