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才知道,為什麼散戶都是陪錢的!!

換個角度看,那男生有沒有必勝的公式?應該也算的出來吧.
散戶不一定要打贏大戶,只要打贏大多數的散戶就可以了吧!
不知道有沒有專門在教博弈數學的!!可惜我數學很差,但羅輯觀念還OK!!
不可否認的,股票還是有一些心理學和數學,統計學,跟資訊學!!
nomi88 wrote:
散戶不一定要打贏大戶,只要打贏大多數的散戶就可以了吧!...(恕刪)


絕大多數的散戶績效都是在平均以下的,也就是輸給市場(大盤)。
也就是說只要拿到市場報酬,就能贏大多數的散戶。

請搜尋"被動投資 or 指數化投資"。這種投資法的目標就是取得市場報酬。

yang8922 wrote:
現在我才知道,為什...(恕刪)


投機來自人性,決定股價的關鍵也是~
乍看以為有眉頭,但最終還是繞回到那機率,因為根本沒辦法讓值小於0,那說這長篇大論的意義是?
sgxm3 wrote:
絕大多數的散戶績效都是在平均以下的,也就是輸給市場(大盤)。
也就是說只要拿到市場報酬,就能贏大多數的散戶。
請搜尋"被動投資 or 指數化投資"。這種投資法的目標就是取得市場報酬。

您好! 先聲明,沒有不贊同的意思。只是有些感觸。

以前考大學(含三專),自然組錄取率18%,理工組19%,社會組(含商學系)22%。
以前沒有所謂狼性,但是大家都知道,只求得平均值是考不上大學的。
前1/5只是考上大學,要好一點的學校還必須是前1/10。
所以過去的學長,出社會後還是很拚,絕對力求前茅。萬一掉到平均值,幾乎代表考不上預官、特考、或大公司。

現在的學子,除非不想讀,否則幾乎都能考上。
所以出社會後,無論身在何處,只要追求平均值就能贏過一半的對手?


股市有上有下,幾十年下來也只在一個區間震盪。多出來的只是公司的分紅。
如果 "只要拿到市場報酬" 就能贏一半的散戶,是否等於只需 "得到該有的分紅"?
當然也很好,畢竟是"贏"。

happywork01 wrote:
股市有上有下,幾十年下來也只在一個區間震盪。多出來的只是公司的分紅。
如果 "只要拿到市場報酬" 就能贏一半的散戶,是否等於只需 "得到該有的分紅"...(恕刪)


台灣的加權指數看起來像是在區間震盪,所以有這錯覺很正常。

上圖是台灣加權股價報酬指數2003-2017的走勢。

加權報酬指數就是把除息加回去,相當於股利再投資。可以看到即使賺取市場平均報酬,從2003以來也有不錯的績效。

所有參與台股的主動投資人都在拼命讓自己的績效在平均以上。而各種投資技能及資源都比散戶強大的法人,會輸給散戶的機率能高到哪去呢?

所以才說只要拿取市場平均報酬,就能贏大多數的散戶。
sgxm3 wrote:
台灣的加權指數看起...(恕刪)

請問12682是哪一年?

您可以從那一年開始算,是不是只賺到該有的分紅?(意思就是沒賺到價差)


以上數學高手很多,請大家幫我算一下,看看我是否說錯了。
happywork01 wrote:
請問12682是哪一...(恕刪)


先聲明,圖不是我做的。而且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也是從2003才開始有的。

台灣就我所知要2003年0050上市後,台灣投資人才有了指數化投資工具來取得市場報酬。在工具方面是落後美國30年阿。

你的意思是不是指如果高點進場會很慘?其實只投資單一國家股市和只買一間公司的股票,同樣都是高風險行為,看看日本就知道了。

最好的方法是直接買全世界股票,也有相對應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