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帳一直淨流出為何不影響台股


walce wrote:
這個報導誤導的很嚴重, 讓我分析師魂上身來說明一下

台灣金融帳一直都是淨流出. 看到金融帳淨流出就得到”把錢逼走”的結論 根本nonsense. 金融帳淨額等於流入減掉流出, 而台灣金融流入金額一向遠小於流出金額, 所以淨額多寡一向是流出在決定的, 也就是負數的一方支配. 那大家想想, 什麼時候企業主會想一直把錢往外投? 當然有可能是為了避稅, 外面養小三啦, 但通常須要把錢大筆往外移動的理由不就是在海外擴廠, 要不然就是去做金融投資併購等等. 那為什麼挑這個時候匯錢出去? 因為世界景氣不錯啊, 不趕快去賺錢什麼時去賺?

沒要幫蔡政府講話的意思, 但如果把金融帳淨流出的金額跟台灣/ 世界GDP成長繪成一張圖, 會發現景氣好時錢就拚命往外流, 景氣不好錢就不動甚至是流進來. 馬英九上任前兩年正當是金融風暴, 景氣爛到爆 (這也不怪他啦), 但錢拼命灌進來. 沒腦的看到金融帳有淨流入就稱讚馬總統好棒棒, 成功吸引大量外資進駐…這真的讓我很有想巴頭的衝動. 何況2008-09年資金大量流入, 又沒有好投資標的的結果就是游資一大堆, 房地產被炒翻天 (跟當時降遺產稅也有很大的關係就是).

台灣相當於是新興市場的避險天堂, 匯率很穩, 外匯存款又多. 而台灣在海外生產比例也高 (先不論這些的對錯). 世界景氣差時, 企業主沒地方投資, 錢匯出去也是虧, 乾脆乖乖停泊在台灣. 景氣好當然就會積極想在海外賺錢啦. 所以這篇報導根本就在背書說, 現在景氣相較於前幾年處在個不錯的狀態.

要看有沒有成功吸引到外資, 請去看直接投資的絕對金額 (而且要連續看好幾季). 根據這篇報導, 直接投資方面,外資對台投資在2018Q2是增加31.6億美元的… (但是跟上季比增加還是跟去年同期比增加也沒講, 這記者…唉)
..(恕刪)


高手在民間呀!

很棒的解說

不得不說真的很讚

parus wrote:
看看這篇另一個方向的分析文吧
不是說他完全對
但....
旺忠看多了,會腦殘的
補上同一個作者分析旺中的文,他稱之為在台匪宣部


其實和旺中一樣。看了一樣會腦殘。同樣不值得看。

不知道要去哪裡比較中立的報導


mobile01 待久了 跟 PTT 一樣
我真得會腦殘
還是看盤比較實際

回家放大假 wrote:
其實和旺中一樣。看了一樣會腦殘。同樣不值得看。
不知道要去哪裡比較中立的報導



中立? 所謂中立是要先知道邊界在哪裡
任何立場都會有論證嚴整跟YY自爽的文章
讀者要能分辨出,哪一個是言之有物哪一個是情緒發洩

然後正反兩面言論都要看
如果你能正反兩面言之有物的言論都看過
你才能找到一個問題對你來說真正中立的立場

等著有一篇中立文章...
A的中立不等同於B的中立
立場就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才叫立場

默桐 wrote:
只是不知何謂友善投資環境,及國外是否無環保人士的壓力呢?


環保其次 重點在於電力穩定

我客戶群中有約20%是電子廠 他們都在說科技業對電力穩定是第一優先考量
絕對不能壓降 絕對不能跳電 絕對不能缺電

高科技產業對於電力的穩定是非常重視的
一旦電力有問題 一天的損失會破百萬千萬以上

所以國外科技大廠不敢來台設廠 主要是電力問題 其次才是環保跟人力需求

walce wrote:
強者我朋友的解答

--------------------------------------------------------

這個報導誤導的很嚴重, 讓我分析師魂上身來說明一下

台灣金融帳一直都是淨流出. 看到金融帳淨流出就得到”把錢逼走”的結論 根本nonsense. 金融帳淨額等於流入減掉流出, 而台灣金融流入金額一向遠小於流出金額, 所以淨額多寡一向是流出在決定的, 也就是負數的一方支配. 那大家想想, 什麼時候企業主會想一直把錢往外投? 當然有可能是為了避稅, 外面養小三啦, 但通常須要把錢大筆往外移動的理由不就是在海外擴廠, 要不然就是去做金融投資併購等等. 那為什麼挑這個時候匯錢出去? 因為世界景氣不錯啊, 不趕快去賺錢什麼時去賺?

沒要幫蔡政府講話的意思, 但如果把金融帳淨流出的金額跟台灣/ 世界GDP成長繪成一張圖, 會發現景氣好時錢就拚命往外流, 景氣不好錢就不動甚至是流進來. 馬英九上任前兩年正當是金融風暴, 景氣爛到爆 (這也不怪他啦), 但錢拼命灌進來. 沒腦的看到金融帳有淨流入就稱讚馬總統好棒棒, 成功吸引大量外資進駐…這真的讓我很有想巴頭的衝動. 何況2008-09年資金大量流入, 又沒有好投資標的的結果就是游資一大堆, 房地產被炒翻天 (跟當時降遺產稅也有很大的關係就是).

台灣相當於是新興市場的避險天堂, 匯率很穩, 外匯存款又多. 而台灣在海外生產比例也高 (先不論這些的對錯). 世界景氣差時, 企業主沒地方投資, 錢匯出去也是虧, 乾脆乖乖停泊在台灣. 景氣好當然就會積極想在海外賺錢啦. 所以這篇報導根本就在背書說, 現在景氣相較於前幾年處在個不錯的狀態.

要看有沒有成功吸引到外資, 請去看直接投資的絕對金額 (而且要連續看好幾季). 根據這篇報導, 直接投資方面,外資對台投資在2018Q2是增加31.6億美元的… (但是跟上季比增加還是跟去年同期比增加也沒講, 這記者…唉)

#一樣的數字完全相反的結論
#中時的報導不意外
#但相似的報導我已經看了好多年了
#需要請我去上課的話我會考慮收費便宜一點XD


央行的新聞稿本就只是寫
>(一) 本季直接投資淨資產減少7.9億美元。其中,居民對外直接投資淨增加23.7億美元,外資直接投資淨增加31.6億美元。
https://www.cbc.gov.tw/ct.asp?xItem=67417&ctNode=302&mp=1


再看央行的國際收支簡表(季資料)
https://www.cbc.gov.tw/public/data/economic/statistics/bop/cAQ.pdf
31.6(31.56)億就是**2018 Q2直接投資:負債**的金額
根本不是你朋友所說**跟上季比增加還是跟去年同期比增加**的意思

央行的新聞稿
>經常帳順差國家,金融帳淨資產多呈增加,表示該國資金淨流出
https://www.cbc.gov.tw/ct.asp?xItem=67422&ctNode=302&mp=1

依你朋友文中的解釋
1999-2010只有2000、2006、2007的世界景氣還不錯?
這裡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國際收支平衡表 並沒有 恆等式 經常帳=資本帳的平衡吧....???


經常帳順差金融帳逆差 或 經常帳逆差金融帳順差 : 是符合大部分例子
也有可能發生 雙順差 雙逆差 很少 但有存在
https://www.cbc.gov.tw/public/Attachment/66410584171.pdf





經常帳及金融帳雙順差例子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0808/3481045_print.html



"金融帳一直淨流出為何不影響台股" 會直接影響台股的 應該是這一個項目: 證券投資(負債)

不過 金融帳連續32季淨流出 長期來看 確也反應一些事 如國內投資機會比國外投資機會少



(
台灣央行所用的平衡式:
A.經常帳
B.資本帳
C.金融帳
D.誤差與遺漏淨額
E.準備資產
A + B + C + D = E
其中 資本帳 金融帳 是不同科目
按公佈的國際收支平衡表所用 資本帳+金融帳 我猜應是指教科書上的 "資本帳" Capital Account
)
機甲部隊 wrote:
新聞請教若是如此為何...(恕刪)

台灣股市又不是單一因素影響的,
你知道有多少個變數嗎。
這個封閉或開放系統,走向, 只有神知道,科學很重要。
依據IMF BPM6的準則來說,
Current Account (經常帳) + Capital Account (資本帳) + Financial Account (金融帳) = Net Error and Omissions (誤差)
資本帳一般來說金額非常小, 所以general speaking 經常帳與資本帳大多互相平衡.

您舉的雙順差例子很有趣,
按中國公布的2017Q3數據來說, 確實出現經常帳順差US$343m, 金融帳順差US$142m的狀況.
不過我驚訝的是, 當季的誤差值達 -US$468m (約當於進出口絕對總額的4~8%, 以台灣央行數據來說此比例約於2%上下)
按中國官方對於海關進出口與跨境投資的控管力度而言, 在數據收集上不應該會出現如此大量的誤差值...
而因為這個誤差值相當大, 順差的數據參考性甚至實際的方向性就 ??????

台灣央行的公式也很有意思
按BPM6來說, 準備資產(Reserve Assets)是屬於金融帳的項下項目之一.
或許台灣將準備資產單獨表列是因為其重大性會影響非央行金融帳的整體分析.

Anyway, 感謝分享

8KK wrote:
環保其次 重點在於...(恕刪)
可是小弟仍有疑惑?第一,台灣電力常跳電或是不足?第二,他國沒有前述問題?
第三,以台灣企業的狀況,如果跳電發生問題在政府,不會要求索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