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依樓主的計畫,要成功眼光跟心性是缺一不可的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wrote:認真回答:通常個人在還沒投資買進前,最先想的是這家要買的公司如果倒了,這筆資金歸零(從這裡)(最壞的情況)開始想起,而不您提的市值縮水3分之1,配息縮水成47萬,所以您提這假設情況,已包括在個人評估當中,
灰狼01 wrote:理想大抱股的功力真...(恕刪) 想必前提是從1600多檔中選出的股票必然是有信心的。在此,想跟樓主大請教2個問題,你可從下列參考項中選出,當然也可自行補充列出。(A產業類別、B產品或服務、C經營者誠信評價、D經營績效、E配股配息、F題材、G股價....)1.那就是在選股條件中,你最在乎且必要的條件是甚麼? (多選)2.在眾多的選股條件中,你的篩選順序是甚麼? (請排列)小弟在此期盼樓主的回答,先謝謝樓主。-----------------------這是大家觀念的討論,不是推薦股票,請大家別搞錯了1:可長可久的產業:比方說中華電2:正直可信賴的經營團隊:比方說台積電的張先生最完美的,當然是張先生當董事長的中華電最好兩者同時兼具缺一不可,當這兩個條件選下去,1600家應該最多100家(其實應該更少)然後再挑自己喜歡產業,或具有寡佔,或壟斷,或特別競爭優勢的公司比方說瓦斯,超商,99類的,用刪去法,刪個兩輪,應該就剩20家以下了(這過程是需要時間做功課)我只是把它講的很簡單,其實100家選到50家再選到剩20家這過程是最辛苦的為什麼是20家而不是15家,因為挑到後面某些過程,會有幾家了解到某些程度就是沒辦法搞懂,或是競爭優勢不夠,或了解後覺得不喜歡了,就只能剃除它然後選進來15家的,股價必有高有低,開始估價,多少錢值得買,然後分三類,最貴的5家,相對不貴的5家,最接近可買的5家這是大致上選股的過程,當挑完後如果有找到更好的只能從15家挑公司互換,不再增加新公司這是觀念的討論,所以只是約略提大方向,當然要細聊就需要更細的研究及觀察,每一家各別公司,各別花時間去找資料,我也提過,研究時如果不了解或不清楚的,我都會先打電話問公司,問不出來,或搞不清楚的,我都會買張股票去股東會問,大致上,是這模式挑公司以上個人經驗,提供給您參考
從理想大這邊收獲頗豐,但是萬點持股滿檔對我而言,終就是很大的心理障礙。雖然,我找到幾家公司,獲利及配息穩定,以目前股價計算配息,每年都幾乎可以配息6%以上,對我個人而言,每年有固定的現金流入。但我還是希望等大盤重挫時,配息可以超過8%以上在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