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星期三)
三大法人進出明細:
外資買進:9,559,603
外資賣出:17,279,271

外資買賣超:-7,719,668
投信買賣超:3,820,000
自營商(自行買進)買賣超:-377,210
自營商(避險)買賣超: -476,062
總計:-4,752,940

昨天除了投信買超,外資和自營商都賣超。
但本週到目前為止的總合,仍是買超。
今天盤中目前看起來,量比較小,
未來幾天都會在$105這邊盤一陣子的機會好像比較大一點。
也有可能應該會反復測試$100的支撐。
之前股價似乎以每月漲十元的速度走。
10/10 => $60
11/10 => $70
12/10 => $80
1/10 => $90
只有這個月因為成交量放大,而漲得快了點,
所以如果量沒有再上去,先休息一下也是正常的。


日 期:2021年01月20日
【公告】代子公司矽品精密工業(股)公司取得營業用機器設備達十億元
累計交易總金額計新台幣1,722,868仟元


所以今天又有十億元的機器進來了。
總計過去四個月,就進了85億的機器。
這些都是今年營收成長的來源。



日 期:2020年12月28日
【公告】代子公司矽品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取得營業用機器設備達十億元
取得 4 批
每批平均單價:NTD 394,088,213 元,
交易總金額:NTD 1,576,352,850 元。
交易相對人:Kulicke & Soffa Pte.,Ltd;

日 期:2020年12月14日
主 旨:代子公司日榮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取得KULICKE & SOFFA PTE LTD 供營業用之機器設備
交易數量:一批;
單位價格約計新台幣621,777仟元(USD 21,582仟元);

日 期:2020年12月03日
主 旨:代子公司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公司取得HANMI Semiconductor Co., Ltd.供營業用之機器設備
單位價格約計新台幣1,014,422仟元;
累計交易總金額計新台幣1,014,422仟元。

日 期:2020年10月30日
主 旨:代子公司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公司取得Teradyne (Asia) Pte Ltd 供營業用之機器設備
單位價格約計新台幣1,006,065仟元;
累計交易總金額計新台幣1,006,065仟元。

日 期:2020年10月28日
主 旨:代子公司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公司取得KULICKE & SOFFA PTE LTD 供營業用之機器設備
單位價格約計新台幣1,529,067仟元;
累計交易總金額計新台幣1,529,067仟元。

日 期:2020年10月16日
主 旨:代子公司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公司取得迪思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營業用之機器設備
單位價格約計新台幣1,018,179仟元;
累計交易總金額計新台幣1,018,179仟元。
昨日(星期4)
三大法人進出明細:
外資買進:8,021,929
外資賣出:9,141,794

外資買賣超:-1,119,865
投信買賣超:756,000
自營商(自行買進)買賣超:14,000
自營商(避險)買賣超: 85,052
總計:-264,813

外資持續被賣出。散戶持續加碼。

去年六月的新聞。
所以去年資本支出,可能是16-18億美元。
今年應該看狀況,可能也不會少太多。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高雄2020/06/23 22:08

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 (3711-TW) 今 (2020/06/24) 日召開股東會,營運長吳田玉認為,隨著 5G 商轉,AI、自動駕駛等應用將在未來 5 年出現爆發性成長,公司也超前部署,今年將擴大資本支出,估高於去年 16 億美元,是連續兩年擴張,可望啟動新一波成長動能。

吳田玉表示,日月光先前歷經過三次危機,分別在 2005 年、2009 年以及 2013 年,但公司在危機時都做出適當調整,將危機化為轉機,市占率一路從 8% 提升到 28%,奠定封測產業地位。

吳田玉指出,此次疫情下,日月光同樣進行超前部署,擴大投資力道,期望在新世代技術持續領先同業,尤其看好 5G 將帶動自動駕駛、智慧工廠、AI 等應用,隨著新領域出現,客戶需求將出現爆發性、無法預測性的成長,因此超前部署顯得更加重要。

日月光 2019 年資本支出為 16 億美元,年增 4 億美元,但同時間,全球前 25 家封測廠資本支出卻年減 7 億美元,吳田玉認為,危機就是轉機,在此信念下,日月光營運將逐年成長。

針對台灣半導體業,吳田玉表示,台灣有台積電 (2330-TW) 並具備完整上下游供應鏈,軟、硬實力兼具,尤其疫情中台灣表現佳,對台灣半導體業是契機,在政治走向上,台灣也是全球產業鏈中最有彈性的國家,看好台灣實力已站在制高點。
連續兩天,量縮整理。根據技術分析的原則,都不是好的發展方向。但是日月光基本面強勁,而且跌幅相對大盤而言,還算強勢整理。
所以即使方向不好,我覺得也不到要開始整個反轉的地步。最多是再次測試$100的支撐而已。
昨日(星期5)
三大法人進出明細:
外資買進:12,259,600
外資賣出:10,461,335

外資買賣超:1,798,265
投信買賣超:-1,570,000
自營商(自行買進)買賣超:-344,000
自營商(避險)買賣超: 207,814
總計:92,079


星期五,又再次出現你丟我撿的戲碼。換外資小買,投信自營商小賣。
但是本週的趨勢,從表中可以看出來,和上週大漲時有明顯的不同。
也難怪這禮拜的走勢,回復了之前比較平穩的表現。
總的來看,散戶上車的情況還沒有見到。股價離真正爆發應該還有點距離。


這一波上漲,開始於10/30星期五的法說會。法說會完,外資回去寫報告,11/02,十一月的第一個交易日立刻大買5萬五千多張,股價從63.2拉到66.8。將散戶的股票全都收回來。
從股東人數來看,被洗出去的散戶,多數至今還沒有回補。
三大法人主力,自11/02以來的統計,外資合計買超271,110,378股 ,
投信合計買超20,623,904 股,自營商合計賣超 -2,675,180股,
自營商避險買超761,494 股。整個看起來,散戶和自營商恐怕是最大的輸家。

至於股東人數暴增的8/3 和 8/4,發生了什麼事呢?那天之前的7/31,
日月光開了第二季的法說會,法說會的內容不如預期,
8/3 外資先殺兩萬三千多張,股價從$75.6直接跌到了$71.6,
8/4再殺一萬九千多張,股價再跌一元,來到$70.6
這些殺下來的股票,就是神秘金字塔上8月初股東人數大增的原因。

接下來,一直殺到9/24 和9/25的$58.2才停下來。
幾乎整整三個月,散戶不停的接手,股東人數也直線上升。
到了十月底,散戶的人數達到高峰,我算了一下均價,這時候,
散戶的成本大概在63.84左右。(均價計算: 8/3~10/30 sum(日成交量x收盤價)/總成交量)

所以散戶們在8月初買進70元的日月光,辛辛苦苦攤平了三個月,把成本降到63.84,
結果11月1日就被外資以$63.2~$66.8全部買回去。
希望這些散戶不是同一群人,不然真的是虧大了。






(2020/11/03 時報資訊) 《半導體》日月光投控前3季每股盈餘4.12元
(2020/11/02 中央社)‧ 日月光投控財報優於預期 歐系美系外資升目標價
(2020/11/02 中央社)‧ 華為禁令不影響第4季 日月光投控早盤走強
(2020/10/31 時報資訊)‧ 《半導體》吳田玉:華為出貨缺口 下季可望補齊
(2020/10/31 時報資訊)‧ 《各報要聞》日月光營收創高 Q4估再增10%
(2020/10/30 中央社)‧ 【公告】代子公司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公司取得Teradyne (Asia) Pte Ltd 供營業用之機器設備
(2020/10/30 鉅亨網)‧ 〈日月光法說〉Q4營收可望再寫新高 打線封裝產能估滿載至明年上半年
(2020/10/30 中央社)‧ 日月光投控第4季無美禁令影響 明年封測售價看佳
(2020/10/30 時報資訊)‧ 《半導體》日月光投控Q4營收續攻高 明年成長可期


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 (3711-TW) 今 (30) 日召開法說會,執行長吳田玉表示,為因應客戶需求,資本支出將在第四季達高峰,其中以打線封裝產能最吃緊,預計將滿載至明年上半年,有利明年平均售價;法人估日月光投控第四季營收將再成長 8 %,可望再寫單季新高。
吳田玉指出,由於 5G、WiFi 6 帶動通訊產品進入成長周期,加上居家辦公趨勢確立,民眾購買 IT 產品,推動電腦存儲與消費性電子需求暢旺,同時汽車電子強勁復甦,驅動封裝產能吃緊。
此外,民眾除購買 IT 產品,又往高單價區間消費,半導體委外封測代工數量增加,晶片也複雜化,現有封裝產能相當不足,因此預計將在第四季加速資本支出。
至於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影響,吳田玉指出,日月光投控第一季、第二季受影響營收為 20%,第三季降為 13%,一次性減損也在第三季完成,預計第四季在資產重新部署及生產線調整後,影響將降至 0%,產能已全由其他客戶填補。
展望第四季,財務長董宏思指出,以新台幣計價,封測事業生意量、毛利率皆與今年上半年水準相仿;電子代工服務季成長率、營益率,與第二季及第三季相當;整體營收法人估約成長 8 %,毛利率估達 14-16%,營益率 5-8%,可持平高檔水位。
資本支出方面,吳田玉強調,日月光投控經歷連續三年強勁擴張後,明年資本支出將趨緩、回到正常水準,不過,若是客戶要求,公司仍會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優先。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20年11月2日電)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 (3711) 第3季財報優於預期,港系與日系外資皆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維持95元、88元;歐系及美系外資重申買進與加碼評等,目標價調升到90元、88元。
日月光投控股價今天上漲2.7元開出,早盤高點來到67.7元、漲幅超過7%,成交量逾5.8萬張。
港系外資發布研究報告表示,日月光投控今年第3季財報優於預期,主要因為封裝產能持續吃緊及電子代工服務(EMS)動能,並看好第4季EMS成長,然而華為禁令造成的營收損失,可能需等到明年第1季才能完全彌補,維持「買進」投資評等和目標價95元。
歐系外資指出,日月光投控合併矽品帶來穩定綜效,且封測產能吃緊有助提升平均價格,明年上半年整體價格環境將變得更有利,將日月光投控2020年、2021年、2022年每股盈餘預估值調升13%、4%、4%至5.71元、5.91元、6.52元,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從87元升到90元。
日系外資認為,日月光投控受惠於遠距辦公及線上教學需求,加上智慧型手機及穿戴裝置庫存回補、車用需求回溫,帶動今年第3季財報及第4季展望優於預期,重申「買進」評等與目標價88元。
美系外資表示,日月光投控預期合併矽品綜效將持續到2021年,儘管損失華為相關營收,仍有望快速彌補損失,加上獲利率表現優異,看好明年成長空間,維持「加碼」評等,目標價由85元上修到88元。



前幾天,在Intel財報公佈後的說明會中,新任CEO說明了委外製造的計劃不變,
高階CPU仍將由本身的晶圓廠生產後,台積的股價受到不小的壓力。
近期看來台積的漲勢必然要停一陣子了。

套在最高點是散戶永遠的宿命。因為沒有瘋狂的散戶,
股價也不可能被推到最高點。但$679就一定是台積的最高點嗎?
我看也不見得。台積電的獲利不是受限於intel的訂單,
而是受限於自身的產能。有沒有intel的訂單,並不會影響台積電的獲利能力。
目前台積電的先進產能(5nm/7nm),即使再加上規劃的新產能,
也還根本都餵不飽QAMAN(Qualcomm/Apple/MediaLink/AMD/Nvidia)。
台積電的新產能,本來就沒打intel的訂單考慮進去,所以怕什麼?
以目前晶圓代工的規矩,intel想要下最新製程的單,
intel就要負責出錢幫台積電蓋新廠,所以不會有產能過剩的事發生。

未來兩年,台積電其實只要靠漲價,就可以達成15%的營收成長率。
兩年後新廠上線,應該還是能推持這個成長率的。
有努力看完上面那一篇的人,應該會覺得這股票也太好做了吧?
反正跟著外資殺進殺出,就可以了。
所以說,下一次賣出時間,我們就等著看外資的買賣超,
或者如果你聽得懂下次法說會(2/5)內容的弦外之音,2/8看著盤面的方向,
照著動作就可以了。
這一波到現在,那些比較常買賣的散戶們,手上基本上都沒有持股了,
所以下個月2/8當天,如果有量,一定是外資們在出手。所以當天漲,最好是跟著買,
如果是跌,最好趕快賣光光。那萬一沒量呢?也很簡單,那我們就繼續等下去。
這樣雖然不能保証賣在最高點,但是要賣在相對高點,還是蠻容易的。

至於什麼叫有量,什麼叫沒量,以去年2/3來看,當天的量是19176張,
5/4是14482張,8/3是48954張,11/2是85589張。
從股價來看,去年2/3和5/4,當天雖然都是跌的,但是量不大,所以後來幾個月,
股價基本上還是漲跌互見, 從1/31的74.6,和2/3的72.8,漲漲跌跌六個月,
到了7/31來到除息後的75.6。這段走的是covid-19的病毒行情,
所以這段期間的高低點和外資/財報,其實也沒什麼關係。
看多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或者如果你聽得懂下次法說會(2/5)內容的弦外之音,2/8看著盤面的方向,
照著動作就可以了。

靠夭累,今年台股最後交易日正好是2/5。
所以2/5下午三點,聽完法(說)會後,還要等到2/17才開始交易。
(更正一下,法說會是2/4,所以還有一天可以反應)
這中間一堆美國半導體公司公佈營收,如果開出來不好的話,
或者美國崩盤的話,抱股過年,真是會令人頭皮發麻。
半導體鏈 喊二次漲價

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尹慧中/台北報導
1/25 01:33
半導體漲價風持續擴大,供應鏈透露,晶圓代工廠聯電、世界先進擬於農曆年後二度調高報價,漲幅最高上看15%,聯電更已通知12吋客戶,因產能太滿,必須延長交期近一個月;下游封測廠日月光投控、京元電等也因晶片產出後對封測需求大增,產能同步吃緊,也有意漲價。

 聯電、世界、日月光投控、京元電都不對報價置評,僅強調現階段客戶需求非常強勁。業界人士指出,聯電、世界前一波漲價,主要針對今年首季生產的客戶,相關漲價效益將反映在本季財報;以投片到產出約需三至四個月計算,此次農曆年後再漲價,將在第2季財報看到效益。

由於晶圓代工與封測是半導體兩大關鍵供應鏈,相關指標廠再度漲價,IC設計廠將受累,不僅面臨搶產能大戰,還要解決上游(晶圓代工)、下游(封測)兩面調升價格夾擊對毛利率的影響,成為「夾心餅乾」。 

雖然今天股價一如預期的持續整理,但是漲價行情方興未艾,
長線保護短線,要實質跌破100不太容易。
星期二(台灣星期三早上),AMD 法說會,
台積電股價應該會有機會反應一下,日月光到時候也可以雨露均霑。
反而是前一陣子很猛的IC設計,最近股價,可能要承受一些壓力了。
昨日(星期一)
三大法人進出明細:
外資買進:9,340,792
外資賣出:8,410,120

外資買賣超:930,672
投信買賣超:110,720
自營商(自行買進)買賣超:-167,823
自營商(避險)買賣超: -46,000
總計:827,569

自11/2財報法說會以來,
外資買賣超:271,110,378
投信買賣超:20,623,904
自營商買賣超:-2,675,180
三大法人總計: 289,820,596

目前這版沒什麼人看,以後應該也不會有太多人看。
日月光,畢竟不像鴻海/聯電/台積電那樣,散戶人口眾多。
日月光總股東人數才16萬,不像這三家,最少的聯電都有60萬名股東。
這個版目前大約照著A大的方式做一些籌碼面和消息面的整理。
至於基本面,我倒是覺得還好,基本面分析,是用來買進時用的,
我都已買完了,基本面隨便看看吧。

如果等基本面(財報)出來才賣出,
股價可能都跌完了。以上一季的財報上傳日期,公開資料站是11/04,
可是法說會是10/30盤後,外資法人11/2和11/3就大買了,
如果什麼決定都等財報,我看死的機會大一點。

對科技股而言,基本面有些數據,基本上沒什麼用,尤其是淨值。
淨值對傳產股,銀行股,資產股,意義重大,但是
對以極為看著營收營餘成長的公司而言,就是沒用的資訊。

舉個例子:兩家麵店,店面都是租來的,一家裝潢一百萬,一家裝潢一百五十萬,
裝潢百萬的麵一碗300,裝潢一百五十萬的麵一碗400
兩家生意都不錯,但是裝潢百萬的和裝潢一百五十萬的,稅後淨收入都一樣。
裝潢百萬的淨值雖然低很多,但兩家企業價值,對股東而言,
根本上沒有什麼差別。因為那些裝潢可變現的價值很低,企業倒了,
那些裝潢根本沒人要。

科技業也是如此。那些機台,沒有好的人力資源去操作去管理,基本就是廢鐵,
跟裝潢一樣,只要那些機台一過時,就沒人要了。因為你拿那些過時的機器
去生產東西,做出來的產品,根本沒人要買(你會去買只有USB2.0的筆電嗎?)
不像傳產股,銀行股,資產股手上的淨值,大多存在於土地和現金存款,
那些硬資產,並不會過時,所以淨值對傳產金融資產股有意義,
對科技股沒有意義。

因此,投資科技股時,淨值和股價的差距,真的不是重點,
不然台積電股價/淨值比是十倍,大家是瘋了嗎?

科技股要看的是營收/營餘/毛利率的成長率。
這幾個數字有變化,本益比才會變化,公司也才有投資的價值。

好啦,講了這麼多,那我們來想看看,日月光11/02的漲勢,是因為毛利上漲嗎?
你如果去看11/02的財報,你會發現11/02發佈的第二季財報,毛利其實是下跌的。
所以如果你照著財報去買賣股票,你鐵定錯過了這一波50+%的漲幅。
做科技股,與其去看財報,不如去看外資動向和股價/成交量變化。

總結:本版主要追踨籌碼和技術面的變化,財報就當參考,拿來蓋泡麵用吧。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1/01/22/bonding-more-wires-to-2021-revenue-growth-for-ase/
打線封裝供不應求,外資提升日月光投控目標價至 118 元
作者 Atkinson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2 日 17:30 | 分類 國際貿易 , 封裝測試 , 證券
在受惠智能家庭與汽車半導體的的強勁需求下,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的打線封裝產能供不應求,在準備積極擴產因應,進一步推動 2021 年下半年及未來營運動能的情況下,美系外資將日月光投控 2021 年及 2021 年每股 EPS 預期調升 3% 及 4%,重申其 「加碼」 的投資評等,目標價也自每股新台幣 105 元,調升至每股 118 元。而在利多消息的帶動下,近期股價維持高檔格局,22 日收牌價來到每股新台幣 105 元的價位,小跌 0.5 元。

美系外資在報告中指出,打線封裝常用於例如 WiFi,藍牙,BMC,TV SoC,和 MCU 的生產上,這些產品是 PC、電視、以及汽車電子等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而在當前因為封測產能吃緊的狀況下,使得上游的 IC 設計公司處於延長交貨時間的狀態。而為了解決此情況,目前增加打線封裝機台來提升產能成為唯一方式。就目前日月光投控的打產能缺口達到 30%~40% 的情況下,交貨時間已經由原本的 2 個月,拉長到半年的時間。而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日月光投控目前也積極增加相關機台來解決問題。

而根據美系外資的調查資料指出,日月光投控目前規劃在中壢廠區增加千部的打線封裝產能。這部分根據日月光投控的表示,截至 2020 年第 3 季為止,日月光投控約擁有 2.5 萬台打線機。而在未來擴產之後,預估將使的打線封裝產能增加 4%。不過,這部分還不包括日月光高雄廠和矽品的潛在擴產需求。

美系外資進一步指出,因為 5G 和 WiFi 6 的相關產品的需求增加,使其對高階打線封裝需求提升,這讓日月光投控史無前例地增加打線封裝的產能,而這也顯示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需求持續強勁,這讓日月光投控在 2021 年下半年打線封裝產能可望再擴增約 10%。而因為打線封裝貢獻日月光投控封裝業務約 50% 的營收情況下,受限於打線機的交期延長,擴產受限,這將使得日月光投控的打線封裝價格,預計在 2021 年再上漲約 5% 到 10%。而且,在產能逐步擴增以貢獻更多營收成長動能情況下,將拉高整體毛利率預期表現,使得 2021 年到 2022 年的每股 EPS 預期將上調 3% 及 4%

之前估的EPS是$6.7,加4%大概是$6.97
現在整個半導體供應鏈,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為什麼打線機不足? 因為組裝打線機的機台不夠,為什麼組裝機台不夠?
因為某些特殊 IC 缺貨,為什麼特殊 IC 缺貨?
因為晶圓產能和先進封裝所需的打線機不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