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 90%的財富,都是在50歲以後才累積的

Cavendish Lab wrote:
持續35年15%複利(恕刪)


很難,但不一定達不到,這樣才足以成為目標。在01,10幾年來平均達成複利15%的人應該不少。

依巴菲特的方法,願意慢慢變有錢,
乘著資本主義2%通貨膨脹的詭計,
不要冒險重壓投機股,
你我皆有機會賺到未來99%的資產。
刪...刪...刪...刪...刪...刪...刪...
11樓是本日最中肯。

我最近讀理財書籍,有些作者用40年的複利來計算投資的獲利。鼓吹你只要買股、買ETF放著40年就可以賺大錢。

甚至還有人從道瓊第一年開市來計算,我的天啊!那時連寫書的作者都還沒出生呢!

有些介紹美股的作家則是自己跟海外券商開戶,而不是用複委託買美股。

只能說這些寫書的理財名嘴都對自己的壽命很有信心!!完全不擔心疫情和交通意外,也都很相信自己老了不會失智,頭腦很清楚,跟巴菲特爺爺一樣,能有清楚的意識處理放在海外的資產,讓家人都領得到海外遺產。

linchz wrote:
重點是巴菲特活得夠久。
這是倖存者誤謬,你能複製巴菲特,郭董或是比爾蓋茲的經驗嗎?還有人一生最能享受財富的年齡是五十歲以前,過了四十歲,體力,健康都走下坡,經不起折騰,什麼美食,酒,女人已經無福長期消受,這是很悲劇的,富二代年輕土豪才是贏在最輝煌的時期,我想我五十歲只要平安健康吃得下睡得著能跑跳,就滿足了
我目前有記帳的第105個月
年化17.05%
並不是我厲害
而是最近一年來人人是股神
不是每個人都是巴菲特
所有的名人
都是『倖存者偏差』,自己去研究
所以你想要複製一個樣品
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我買了一百本名人的自傳
然後我在超商打大夜班
夢一輩子,我也不可能成為郭台銘或任一個名人的
一將功成萬骨枯,
能夠複製的,唯有腳踏實地,嗯
好了,下周一快買長榮100張吧
巴菲特50歲前的總資產的10%我一世人也賺不到
canerhsu wrote:
事後來看都沒錯,所以你這十年來資產多了一倍了嗎?
事後分析都不會有問題,問題在你投資金進去時不會知道事後會如何。
景氣影響因素很多,您所提的也都因為這1-2年到高點,只是2-3年前誰知道會這樣漲。
這樣不如說房地產也漲很多。
所以股市難以預知及先知,因為連內線都會因市場整體波段影響股價,我就不專玩股票,還是多放在幾個籃子比較安全,平均保有個2-3%能抗衡通澎就OK了。
不想筆戰,只是說出經驗,不是每個人都剛好丟錢到聚寶盆中會自動變多,只是賺的會說,賠的不會說。
看著手中股價從6x到3xx再變成140,就很能釋懷了


歷史的數據就是告訴你 股市就是不斷的緩慢上爬



要倒我想全世界都會一起倒 所以何必去害怕那未知?

而且就是因為不知道未來會如何 才會用存股去做長期複利的吧 總感覺有點本末倒置

跟這一兩年漲多不多沒啥關係

隨便舉個例子


這是兆豐金 股價配息都很穩定

股價就是20~30塊徘徊 也不會有你害怕的股價暴起暴落的問題

連續10~20年穩定發息的金融股比比皆是

這只是再說明 5%真的不難

風險也很單純 官股銀行會不會倒而已
反裝甲攻堅領導士 wrote:
巴菲特50歲前的總資產的10%我一世人也賺不到

這僅是錢的部分

人家爸爸是國會議員
還是小朋友的時候就參觀證交所
而且是由證交所長親自接待的!!
這僅是權!!

還有讓他打小自己玩攢錢遊戲
(他爸是國會議員,有至少數百萬美元的資產卻要他去攢小錢!?)
這是家庭刻意的教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