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107 wrote:樓主知道喝水有益身體...(恕刪) 其實,要全壓,開槓桿都無所謂能贏,自然最好想請問,這個投資建議,有無停損機制,停損機制,何時啟動,如何啟動又或是保證100%贏錢如果不是100%贏錢,又怎麼會沒有停損機制開槓桿,最基本的金融專業常識,就是設立停損價格,這一點,應該不敢有人有意見?當然,我不清楚有沒有這個機制,因此需要您解答前一波鴻海啟動攻勢失敗,現在評估起來,應該是散戶籌碼太亂,導致我只賺了幾%就出場看來之後,這家公司上漲的壓力重重阿唉,真是難為我長期追蹤鴻海,下次只能買一張表示一下尊重就好了
James107 wrote:你知道各大公司老闆多多少少都有質借、信貸嗎? 他們都傻了?在不了解信用擴張工具,就不要做了解了、評估過,在自己能力能負擔且渡過未來可能的危機,為何不做?我如果有1000萬,為何不能借個10萬?能多一張是一張,且就算跌個20 %,借來的10萬我自覺還了得起,為何不借? 這幾句話實在很沒說服力,標準的偷換概念你的風控認知只知道一半1.怎麼會有人用短期借款的方式去應付中長期使用?你如何轉嫁以短支長的風險?用你的現金吧2.大公司老闆之所以會成為大公司老闆,是去把錢借來在自己的事業上除了那些去護盤之外,你何時有看到那些人去借錢來買別家公司股票?你們這些贊同的人,居然是去借錢去買別人的股票,然後把還款來源與未來的希望寄託在不知名的人身上(如某人所說的大股東、股市主力、外資...)價格風險完全由自己承擔3.你說的有1000萬,是指全部都是現金?還是總資產?1000萬都是現金的話,當然你的比喻勉強可以成立但現金要是沒這麼多,就要去算算你的現金流夠不夠去應付突發況狀1000萬的現金與1000萬的資產是不同概念4.銀行可以隨時抽你銀根的,你不知道?你換工作時可以(還款來源風險控管)你的信用評等下降(如刷卡都刷滿、負債比太高.....)中央銀行決定要緊縮銀根,一般商業銀行就得照做....
任何借錢行為 都算是開槓桿但你要知道自己開多少倍 最壞情況發生時有沒有能力負擔工具本身就沒錯錯的通常是自己忽視了自己的能力到那?就像選擇權、期貨、權證、融資融卷,那個不算開槓桿?怎沒看大家熱烈討論說別做?前面還有人說鴻海有可能到35啥的風險本來就不可能完全避免,他有能力撐到鴻海35,如再跌破呢?就看當時有沒有能力再撐、當時公司要不要為了它再撐,無法/無利就停損啊!!!之前不就有人在問有沒有設停損?然後竟然提問人自己都不覺得鴻海35是假議題?請問 要到什麼情況下鴻海有機會到35???
我根本不關心某兩位的錢是希望新手不要傻傻被帶風向真理只有愈辯愈明講不過就只會要求別人不要管了我該提醒的都講過了要借錢去買股的就自行負責吧200萬跟2000萬的差距,還輪得到你們來告訴大家?你們真的認為2317在2024-2025年的電動車事業能夠把股價撐上200up?有沒有算過,那要賺多少錢才能把股價撐高?或是說,鴻海要每多賺多少錢才能把股價抬高一元?
我被玉X抽過銀根,原因並不是自己的信用變差,也不是借來的錢投資失利,相反地,是因為投資收益太好,而不願讓利給玉X。我現金資產從國泰轉玉X,因為玉X距離我家很近,再來其電子銀行業務和電子支付有利公司大陸支付寶收款。因資產不小直接被玉X電腦自動抓出指派理專來找我,直接升VIP外也希望能購買他家的理財商品,很正常也很合理。但是對於一個有多年投資經驗的我,一眼看穿他們所有商品的利潤點和風險,投報率低之外,借低風險來鎖住我的錢給他們賺管理費、手續費、加上鎖5年、十年或二十年才能贖回。形式很多,有美元定存,有各種國內被動基金,有儲蓄保險,有國外複委託基金等等,知道在蜜月期可以要求他們借錢給我投資,就開了低利循環動用來投資,分一點買他們的美元定存,因為美元預期會升,初期雙方一段時間相安無事,後來對方一直來要求辦國際卡,並加買理財商品,一一被我拒絕。最後對方不忍了,電話中直接說因為我在他們電腦中的資產多但貢獻度相對太低,所以不能再給我循環動用借貸,要抽銀根,否則就是要買他們的產品才可以。玉X在業界很有名,抽銀根害公司經營倒閉的故事都有耳聞,但親耳聽到也是有點緊張,但很快就回過神要求給一個月時間考慮,然後花一週談下一間銀行的條件,兩週後新銀行的錢下來,直接和玉X攤牌,還款後直接結束所有戶頭只剩證券連結戶,因證券戶有手續費退款待入帳才不能馬上收掉(一個月退款一次)。對方一聽到時有點嚇一跳,以為我被他們抓住脖子,結果我直接轉走去聯邦,條件比他們更好。銀行抽銀根的理由有時跟你的信用沒關係,跟你的投資沒關係,跟你償還能力沒關係,跟你的維持率沒關係,單純能不能從你的身上拿到一定的錢有直接關係,和銀行玩借貸這個學分在創業上是必修課,個人的例子應該不是少數,給大家參考。借錢投入股市有風險,這個風險有時候、甚至可以説是經常和投資標的盈虧收益無關,如果只把風險控管只放在標的物上,就是太單純的商業世界小白,被抽銀根根本和鴻海會不會跌到35沒有關係。你也許會説可以同意買一點他們的理財商品即可維持關係,那你就真的是金融借貸的小白了,你真的覺得他們只抽你一點血就會滿足?你可以同意他們缺業績時就想到抽你的血?可以接受?鼓勵借貸要量力而為,同意。但是,如果只覺得風險只在投資標的價值變動上,就是太單純了。
James107 wrote:任何借錢行為 都算是...(恕刪) 第一,選擇權,權證,未必是開槓桿,甚至,他可能是最保守的商品買進權證,買進買權,買進賣權我覺得您對於金融商品似乎沒有很了解這,有點危險其次借貸一律看為((開槓桿))一般金融定義開槓桿是,擴張本金倍數用於(投資)您怎麼也把學貸算入槓桿了難以理解
uccpikoman wrote:達人說鴻海現在是質借與信貸再投入的最佳時機,該跟嗎? 只要是要你質借和信貸,然後投資的人。我認為,你要遠離他,因為,他是壞人。早晚有天,你會被他害的傾家蕩產。該說的,樓上諸位大德都說了,就是這樣子。
為什麼還有人相信信貸跟房貸利息一樣低才1.68%起,沒有看到1.68%起的起嗎?沒有看到總年利息是多少嗎?如果信貸真的跟房貸一樣低,幹嘛還有那麼多人拿自己的房子去增貸借錢呢?而且房貸增貸手續及費用還比信貸繁雜跟高,不要再說信貸只要1.68%了QQ,一個月利息1.68%不代表一年利息是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