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4763分
文章編號:87751813
Yaude Huang wrote:
我是用台新銀行,有兩個戶頭
台新銀行活存戶頭<==>台新銀行交割戶<==>凱基證券股票戶頭
我買賣股票時,每天現金會自動在兩個台新銀行戶頭裡自動轉帳
買股票就是活存戶自動轉到交割戶,再扣款給證券公司買股票
賣股票就反過來,股票賣了錢先轉到交割戶,然後自動轉帳回活存戶(以前這是薪轉戶)
請問 自動轉帳 是銀行提供的功能嗎?
Yaude Huang wrote:
平時沒用到的資金,我就用網銀30萬定存一筆,
如果今天要買股票,活存裡面的錢不夠兩天後扣款,我就在當天用網銀解定存,保證兩天後夠扣款
通常我會保留30萬左右的活存資金,就算沒有買賣股票,大約也夠半年使用了
這樣的好處是買股票以外的資金,全部有定存利息
就算解約,也不會損失太多,為何要分散小筆,就是要降低打八折利息的損失
300萬資金,分成十筆
現在定存利率1.59%,每一筆,一個月就可以產生392元(30天)或405元(31天)的利息了
300萬一個月可以收到將近四千元的利息
我都是定存一年,每個月領息,這樣比較好計算利息獲利的帳
請問 你 定存 是在活存戶頭就可以進行 設定嗎? 還是要另外 建一個定存戶頭?
另外,你定存 設定 30萬有什麼特別構想嗎?
我的意思是,為什麼不是 10萬 或是 20 萬 ?
如果你有空, 麻煩你指導一下,先說聲謝謝!
個人積分:5289分
文章編號:87752765
feng2009 wrote:
請問 自動轉帳 是銀...(恕刪)feng2009 wrote:
請問 自動轉帳 是銀行提供的功能嗎?
自動轉帳是當初辦理證券開戶業務時,台新銀行就有一個跟證券公司連結的功能設定
股票買賣會需要交割戶當作現金的戶頭,一般人大都是自己轉到這個戶頭
這個自動轉帳的功能會變成買股票需要錢時,自動從活存戶頭轉錢過去,接著證券公司才從交割戶把錢取走
反過來,當股票賣掉後,錢存入交割戶之後,接著也是自動把錢再轉入活存戶
所以我的交割戶交易明細像這樣
賣掉鴻海 T+2天後
會把錢存進來(證券戶轉進來),立刻又把錢存入我的活存戶頭

這是買股票的內容
買0056 T+2後
先從我的活存戶頭把錢存進來,立刻轉帳支取拿去付款買股票

永遠交割戶的餘額都是零
很明顯,這不是銀行單方面的功能,是要證券公司搭配的。要不然買股票怎麼可能銀行剛自動轉錢過去就立刻被取走。
feng2009 wrote:
請問 你 定存 是在活存戶頭就可以進行 設定嗎? 還是要另外 建一個定存戶頭?
另外,你定存 設定 30萬有什麼特別構想嗎?
我的意思是,為什麼不是 10萬 或是 20 萬 ?
如果你有空, 麻煩你指導一下,先說聲謝謝!
定存是用網銀定存的,直接選擇綜存轉定存即可
活存戶就可以直接定存
30萬是我一般買股票可能會交易的量,也大約是我半年份的家庭開銷
所以我設定30萬一筆
而且網銀定存,一天最多只能300萬,如果剛好有超過300萬要定存,只能分兩天定存,300萬只要定存十筆30萬即可。
通常我會再活存裡放10萬~30萬的資金,放長假如過年會多放一點
太少的話會定存解定存太頻繁,太多的話又浪費。畢竟解約定存是會打八折的。
其實一筆要多少,看自己的需求。如果需要一次買很多股票的話,解定存會解到手軟。
我的買賣策略裡有一個極端的作法,如果鴻海一次跌到跌停板,有可能買股的額度會用光,2021年五月,我就有兩次499萬額度不夠用。那兩天我解定存超過三百萬,如果10萬一筆,我要解定存30次。但這機會很少。一輩子我也只在那個月碰到兩次。
Yaude Huang wrote:
定存是用網銀定存的,直接選擇綜存轉定存即可
活存戶就可以直接定存
看來各家銀行有不同的方式,
我本來錢存在第一銀行,想轉定存,
他們說需要另外開一個定存帳號 (一銀沒有綜合)。
我想到我有另一個彰銀帳戶 (綜合),
直接轉過去。
Yaude Huang wrote:
30萬是我一般買股票可能會交易的量,也大約是我半年份的家庭開銷
所以我設定30萬一筆
而且網銀定存,一天最多只能300萬,如果剛好有超過300萬要定存,只能分兩天定存,300萬只要定存十筆30萬即可。
我以為網銀無所不能,
但是 彰銀後來說 網銀 只能一個月 定存 100萬額度。
最後只好臨櫃辦理,一次處理掉。
再說個可笑的事, 我曾經無法登入網銀,
帶著手機去銀行,
工作人員說,
你密碼輸入錯誤 3 次了。 XDDDDDDD
我手機就沒 keyboard 啊~~~
一個月100萬太難用了,資金多的話換銀行吧。要用網銀就是貪圖方便。以前查過新聞,官股銀行似乎都是限定一個月一百萬。
個人積分:1504分
文章編號:87753153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