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CUB81 wrote:
四小龍早已是歷史名辭,現在還再提?
其實,人口越多的國家,要維持相同經濟增幅,就會越困難,除了要有多種產業都持續發展外,還要顧及更多沒競爭力的行業!
反之人口越少的國家,僅需少少幾種產業發展的不錯,就可以有效的拉升經濟!
看起來是南潮癬國媒體提的,又不是台灣提的,何怪我們自己??
以前馬扁時代, 是南潮癬國先不可一世的耍囂張: 宣稱他們早就超脫四小龍, 不要再叫其四小龍了
以後咱們可是要"超英趕美滅日"的!



現在卻宣稱: 連四小龍都排不上!



另外你上述第二段的敘述不算全對,可換另一個角度看
人口多有人口多的好處你沒提
就是內需市場,日本過去為何最好的東西只在國內賣?
因為人口有一億多,所得與購買力不差,內需市場就可以支撐很多傳統產業與金融業與服務業,這些都是台灣更多企業無法肖想的內需市場
更能照顧中產階級,提升薪資中位數與所得分配
同理, 南潮癬用內需市場救經濟也比台灣簡單多了
台灣所得分配朝向IT產業傾斜惡化,其他傳統產業起不來,國內很多企業無法先在本地內需市場練兵,有成後再進軍國外
所以反過來看,台灣相對日韓人口少很多,也就喪失了廣大內需市場支撐國內經濟(台灣內需市場極不具規模經濟),只能獨自依賴海外發展
MICHAELCUB81 wrote:
台灣人口兩千三百萬,這幾年靠資通訊電子及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就能有效的拉升國家總體經濟成長!
南韓總人口五千兩百萬,是台灣的2.2倍,要拉升經濟增長,就需要更多種產業!
總人口1.2億的日本,人口約為台灣的五倍,未來要再拉升經濟成長,就比台、韓更困難了!
只講南潮癬好了
南潮癬的電子業在雙D產業打敗台灣,讓台灣DRAM面板廠普遍垮台,讓這些產業損失數千億台幣(銀行的壞帳可能接近兆元, 全民承擔),
他們還有造船,汽車,國防等重工產業,流行音樂,馬扁時代打遍世界吃香喝辣,讓它們眼睛長在頭上
台灣經濟看不到其車尾燈
但是現在台灣靠台積電與周邊產業,還有AI SERVER世界近乎獨門生意,來打敗南潮癬,雖然非相關產業人士受惠有限
但至少財富留台灣,台灣政府與民間有機會再想辦法把財富雨露均霑到各個角落
台積電市值是三星電子四倍多
台積電市值是南潮癬前幾大市值加總都打不過
這是努力加上極難得的賭桌牌運才得到的(台灣如同周潤發演的賭神高進, 卻又刻苦耐勞)
這種成就與榮耀得來不易
應好好珍惜
另外是題外話(與以上無關)
在台灣仍很多人瞧不起台積電
稱
"沒甚麼了不起,不過是給美國爸爸送鞋倒茶的"
"美國打工仔"
"美積電"(大部分都外資賺走了, 對台灣沒太多貢獻)
"反正沒多久大陸就追上,大陸只要想做,沒有做不到的"
這些觀點
就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