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物料上漲是因為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特別具有生產要素之國)
新興國家經濟成長是因為已開發國家資本投入
在這之前,國際原物料價格大致穩定,而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卻也還不錯
除了石油危機之外,並未發生輸入型通膨
這是為什麼? 因為那時需求型通膨因素影響大於成本型通膨
物價膨脹不單來自輸入型通膨,像巴西的物價膨脹就是因為本國總需求上升
而台灣、韓國是因為輸入型通膨,是所謂的成本型通膨
所以我說當你看到一個國家有通膨現象,要先去思考到底是哪一種
是需求型影響大? 還是成本型?
傳統上國民所得增加,是會伴隨需求型通膨(總需求增加),這才是你所說的
"經濟強勁表現所帶動的通膨"
而現階段的通膨大多數國家是屬於成本型因素大於需求型因素的
有些國家國民所得沒有提高多少(需求型因素影響低),物價卻直線上升
這就是輸入型通膨的影響
不是說經濟不好就會貨幣貶值 影響匯率的因素不能單以"經濟好壞"來論斷
民國70年代 對美有大幅順差,當時我國採取緊盯美元匯率政策(1:40)
後來迫於美方壓力,央行開始買入美元,台幣也就有了第一波漲勢(1:25)。
當時的國民所得還未來到最高點。
民國80年代,自由貿易限制逐漸解除,國人消費習慣改變,進口開始大增
台幣匯率開始有起起落落,而國民所得也達到高峰期直到現今。
經濟好,國民所得增加,相對邊際進口傾向也會增加,順差幅度減少,此時貨幣反而有可能貶值。
前文末段我另外有補充
如果你認為貿易順差就代表經濟好的話,那依你的邏輯的確會升值。
可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要提升順差,不如提昇貿易總額,這樣經濟才會好一點。
sunkd wrote:
另外你舉的例子 舉出幾個經濟好的國家反而貨幣貶值的情形給大家瞧瞧...我很好奇有哪幾個..(恕刪)
那要看你對經濟好的定義是甚麼
1.經濟成長率。
2.國民所得>USD20000。
3.國民所得成長率。
可以參考各國總經數據
前面已經有很多大大點出,經濟學有很多面向,
我用同你較不同的角度來看,接不接受隨便你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