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趁火打劫瓜分美國投資公司...怎麼台灣都沒有動靜

orea2007 wrote:
台灣企業主經營的方式,要去併購歐美企業...........
大概都會落的跟BenQ-Siemens一樣吧。
...(恕刪)


他的好兄弟紅燒雞就併的不錯啊

大陸的聯想都不用想併ThinkPad也很好啊

雖然他是我唯二能舉出的例子

只能說

方法很重要
記憶中台灣的銀行資產排名第1的是國泰金控
資本額約4、5兆新台幣
注意哦
是新台幣
日本三菱的資本額不曉得是國泰的幾倍
而且要買一個不賺錢的企業
重點是台灣的法令政策應該沒有開放金融業可以投資國外銀行
如果可以的話
也需要一堆曠日廢時的程序
真的要買老早就被標走了
還輪得到你啊

拉法葉 wrote:
記憶中台灣的銀行資產...(恕刪)


四大基金我記得沒錯的話加起來大概有六兆三千多億台幣......

你提到的三菱這次投資摩根史坦利大概是美金90億,算算大概台幣2900億.

我這樣說你應該知道這不是錢夠不夠的問題.

要注意主權基金目前在國際上多半都是國家自有資金的運用

而不是你提到的某某大金控來成立,這樣的話就不叫"主權基金"了...

更何況台灣的這些金控...算了吧,還是別丟人的好.

養了那麼久光會在家內鬥,偷吃.

去國外投資就是踩一堆地雷.

目前台灣主權基金最大的的問題是需要通過立法院這一關

要過,一句話"阿婆生子--很拼".

還有歐,國家投資也是會虧錢的歐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20504+122008100100338,00.html

像三菱這次就不知道是不是被老美用槍指頭掏的錢就不知道了

當然如果能有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這麼強就好了,國民每個人都還可以分紅勒

http://udn.com/NEWS/WORLD/WOR2/4518410.shtml

都不知道是不是有內線勒...有強 這樣都能賺

但是看看老共那邊錢多多還是學不來沒那個功力,照賠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8100100105,00.html

主權基金是一把兩面刄,時機不對也只是把錢丟到水裡...

看看1980年代的日本買了一拖拉庫的美國資產,結果到1990年代也沒有起色成了"經濟包袱"

便宜大家想撿,但是只有一個巴菲特阿
台灣政府還有錢嗎??有錢這樣做一定又會被批到臭頭吧,現在的政府甚麼事都會被罵
去年淡馬錫50億美金入股美林,如今美林被併吞,淡馬錫的權利,恐怕只剩下一張明日黃花的白紙合約了
現在這幾家出問題的都是投資銀行,不像傳統銀行,還有存款與貸出去的錢等現實資產.
這幾家投資銀行幾層包裝後,外人應該是不可能搞清楚它們的資產與負債實情.
危機入市,應該去買現在因為債券沒人敢買,借不到錢周轉,具有技術底子的資優生產製造實業,絕非這些爛銀行.
es4241 wrote:
去年淡馬錫50億美金...(恕刪)


最近的事情讓我一直想起教授校長董事長以前說過的話, 他只從事實業, 決不做虛業. 現在想起來後悔也來不及了.

明基併個西門子弄到自己差點倒掉
若只是貪個虛名, 沒本錢沒想法, 那還是閃遠一點比較好
100億美金算什麼? 管理不當,搞不好只是火種......不要到最後連老本都燒光了
不是看不起台灣,但是還是算了吧......
es4241 wrote:
去年淡馬錫50億美金...(恕刪)



我記得淡馬錫之前投資有設損失重設支付條款,當時因為美林缺錢所以也只好簽了,這次淡馬錫根據條款可以拿回25億元的補償,算風控好的了

而且淡馬錫還補籌碼勒...

話說回來台灣真的要成立主權基金,先問問自己有沒有新加坡的經營人才吧
中國吃下香港後已經有些人對IB有些概念
雖然本土公司懂得人不多但銀彈充足
挖幾組人過來就可以讓本身能力大增

台灣則是IB的沙漠
原因和台灣產業結構/資本市場規模都有關係
IB這種產業鏈的上游不是台灣任何一家金控有能力控制的
因為IB重要的東西和消金是完全不同的
很容易花錢買了上頭看不到(因為看不懂)的東西
目前看來機會消失的很快
這次沒好好把握
我敢講台灣的金融業等著枯萎吧
沒有企圖心的話最多就是成為地區之霸
甚麼WM/IB還是夢中做就好


amethyst_love wrote:
美國投資公司,不是有錢就可以買的,中國主權基金超有錢也出得起這樣的價錢,為什麼不買?
因為中國沒人懂Investment Banking,台灣也是一樣,不過台灣多了一項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啦!.(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