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利用投融資平台向A財團的基金借錢
然後發包建設給A財團子公司
然後另一部份同時又去買A公司股票投資
然後A財團另一子公司再以投資名義向政府借錢
......
如此金錢一來一往之後,好處全被A財團賺走了,然後政府還要繼續繳利息錢給A財團.最後有任何情況時,再由全民納稅錢打平給付任何呆帳虧損.
我們政府是要立志做最大的借貸者嗎?法律規定舉債上限目的不就是怕亂搞.最差情況下不致構成危害國家經濟安全.法律規定舉債上限其實就是人民所能容忍的最大怨大頭指數.
如此大幅擴張政府信用後,長期來說,主事者都落跑了,也有人賺飽了,長期來說,我們台灣納稅人也都要死了.因為投資是講究獲利的,在世道情況不好逢低進場原本沒錯,但也要投資在有用有價值之處,但是看看政策準備投入的建設名目,有多少是準備浪費民脂民膏的亳無價值錢坑?若是個好政策,全民看得到好處的投資建設計劃,擴張點信用也無妨,就像散戶高手懂得逢低買進放長線,有時還SHOW HAND的哩.但亳無目標的亂投資,為投而投,我不知是不是準備要搞到大家破產為止?理論上,如果可以一輩子一直借到錢,吃穿還是不必擔憂的,不過這是美國人的做法,欠很大時有其它國家買單.可是台灣有這種本錢嗎?或許吧? 我們有外匯存底,有四大基金,有保險基金,有每年人民上繳的血汗稅金,還有存在銀行裡的保命錢.看似花不完,但真的花不完嗎?
忽然有種感覺,我們活在錢不是錢的年代.常人以為努力賺努力存就有了,但到頭來,辛苦一輩子可能會發現,只要有人亂搞,只要世界經濟失序,只要世界戰爭開打,錢隨時可以人間蒸發.

台灣現有穩健的金融機制及政府舉債納稅方式難道不好嗎?民間有難,自會找出路.大家共體時艱自能渡過難關,何勞政府越俎代袍,整體經濟紓困可能都不夠花了還拚命想幫人民花錢搞無用公共建設.

逢低大幅進場是為長線賺錢,不是為送錢.
投融資平台還不夠看,未來中央銀行將不屬於獨立機關,將歸由行政院管轄,我看彭總裁還能抵抗有人想拿外匯存底來轉投資多久?
對了,立法院現在國民黨佔3/4以上,國民黨想這樣幹沒人擋的住!
Z1QQ:正直和善良都回來了!
----------------------------------------------------------------------------------------------------------
最新版》央行金管會 非獨立機關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09.03.08 02:25 am
研考會主委江宜樺昨天提出政府組織改造的最新版本,中央銀行與金管會被排除在獨立機關外;未來央行的貨幣政策、金管會的金融政策,都必須配合內閣運作,獨立機關只剩通傳會NCC、中選會與公平會。
相當於我國央行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英國英格蘭銀行或日本央行等,都具有高度獨立性與專業性;以美國聯準會為例,理事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長期以來一直維持很高的獨立性及專業性。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前年發表文章曾指出,跨國研究證實貨幣政策之績效,與各國央行之獨立性呈顯著正相關;「為避免政客繼續利用央行作為選舉工具,妨礙台灣長期經濟發展」,她認為應修正中央銀行法,保障央行成為獨立機關,以抗拒來自行政院的壓力。
研考會解釋,現行央行與金管會除監理外,還兼具政策執行的任務,前者執行貨幣政策,後者執行金融政策,因此行政院認為央行與金管會難成基準法所謂的獨立機關。
研考會副主委宋餘俠表示,央行的貨幣政策及金管會的金融政策,屬行政院政策的一環,但由於央行總裁與金管會主委都有任期制,和一般內閣首長不同,有其高度的獨立性,央行理監事會的決定,行政院一般是不會干涉的。
護盤都虧了2000多億了 大家還是當作沒看到 讓你搞
外匯存底這一塊還是一直想吃掉
等到通通都拿走了 看會有多少錢流入黨產和樁腳手裡....科

動用外匯存底救經濟? 彭淮南大動作滅火
時間: 2009/03/08
撰稿‧編輯:邱莉苓 新聞引據:廣電媒體 (工商時報)
對於近來傳言台灣府院高層有意動用外匯存底救經濟一事,中央銀行7日
大動作滅火,央行總裁彭淮南並犧牲假期,親自坐鎮辦公室,緊急會商後
正式發布訊息強調,包括政府都不能任意動用外匯存底,否則極可能危及
國內金融穩定。
央行7日中午發出長達9頁新聞稿,有意達到杜絕外界不時有「動用外匯存
底,支援全國性的經建計畫或地方上的基層建設」的主張。
央行訴求4大重點:1.海外先進國家如星、日,並未動用外匯儲備;2.央行
本行使用外匯存底融通外匯指定銀行、海外操盤盈餘繳庫的管理成效;3.
中央銀行法第33、34及35條賦與央行統籌調度外匯權限;4.再附上2600多
字前央行總裁謝森中的「淺談外匯存底的意義、來源和運用」說帖,完整
說明「想動用外匯的人必須先準備好等值的新台幣,然後依結匯手續來動
用;政府機關也不能例外!」
央行強調,新加坡是動用財政部投資於國營投資公司GIC及Temasek兩機構
的孳息,日本則是擬提撥50億美元外匯,貸款給公營機構「日本國際協力
銀行」(JBIC),再由JBIC轉貸日本海外企業。
而對於「是否宜動用外匯存底,支應擴大內需經費?」央行特別說明,
央行所持有外匯存底,是以收存的「郵政儲金轉存款及銀行業轉存款」
買入,買入外匯時,即付出新台幣。如動用外匯存底支應擴大內需經費
,央行需再支付1次新台幣,會造成通貨膨脹,導致央行負債大於資產
,將使央行財務惡化,危及國內金融穩定。
在台灣發展過程中,社會各界有多次提出要求動用外匯存底的聲浪,但
都為央行反對。彭淮南7日並拿出謝森中擔任央行總裁任內,反對動用外
匯存底支應「六年國建」所發布的說帖強調,「政府的預算如果不夠,
可以發行公債,向民間籌款。這才是動用外匯的正當途徑。」
新聞出處: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t=1&NewsID=146595
2009年03月06日蘋果日報
財政部長李述德說,將研擬設置「投融資平台」,把退撫、勞退、勞保基金和郵政儲金以及民間壽險資金整合,集資14兆元推動自償性國家公共建設。目前,四大基金虧損逾2500億元,政府還無力補平這個大洞,現在又要全數投入建設,難怪反對聲音很高。因為退撫、勞退、勞保和郵儲都是國人的老棺材本,政府動不動拿去護盤,虧損不少;現在又動腦筋要挪用,國人不是不願意同舟共濟,而是對政府的能力沒信心,深恐無能的官員把大家的養老錢揮霍一空。
還記得去年10月底,政府要動支郵儲擴大國發基金成為超大的國內投資銀行嗎?把原本2千億元的國發基金擴張到1兆元,差額8千億元竟企圖向郵儲借支。後來因民間壽險無意願,加上種種質疑而停止。現在變本加厲,把四大基金全數囊括,還打壽險的主意,真讓人捏把冷汗。
質疑有無監督機制
我們的質疑是:如此無限加碼有無監督限制機制?操作官員是否能力足夠?怎麼判斷哪些建設是高度自償性?有多少把握?是否有規避政府《公共債務法》的嫌疑?為什麼要規避?如果台灣還有調高舉債上限的空間,為什麼不先舉債?所謂愛台12大建設,是否每項都有提出精算過的「保證收益」?從馬政府上台提出林林總總的建設和基金,都很倉促馬虎,我們真的沒信心民眾老本不會慘遭無能官員搞成一屁股爛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