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聲地說:自己做空輸了。

joy613 wrote:
但若站在多方角度思考,若真的新IPHONE大賣,
權值股台積&鴻海&大立光&可成 2017EPS顯著成長,
那目前的股價算貴嗎? 若再看更遠一些
既然今年基期被墊高了,假設明後年又沒有話題性創造性產品問世
外加升息與縮表,貨幣與心理都更不利成長.....(恕刪)

先說資產負載表有否盲點。
我大學讀的是工學院,但是預官時卻當了財務官。當老闆時自行設計了Apple2的會計程式。
不過要使用資產負載表去研判股票的價值,還真的不容易。

老闆、品牌、管理...等等軟實力,
即將進入一個成熟末期的市場,或是正準備高速成長的市場。
存貨的價值計算,應收帳款的風險,舊資產的重估...等等。這些都不容易在財報上顯示。

其中我比較重視的是老闆、管理、未來的成長和 應收帳款的風險。
至於公司的淨值,那個不是很重要。在一個沒成長性或沒盈餘的公司,淨值對股民來說是毫無意義的,除了對想收購他的公司。

再來談,如果Iphone大賣。
如果現在當紅,可是未來堪慮,那會如何?
一切都是波動。前幾年小麥價差而減產,今年就供不應求。
我以前的公司也是盈餘超好,讓我捨不得轉型。結果Windows出現取代Dos後公司就垮了。我還是很早就用現在Windows多視窗的概念去設計在Dos上。但是遲了一步,就差很大。

我慢慢學到要把眼光放遠,由遠而近。
譬如A—B—C三點,我會先對準較遠的C,然後調整B。這樣比先對準B然後調整C要來得輕鬆和誤差小。不只是股市,房市或任何需要思維判斷的事皆可如此。(但這樣看事情的話有違多數人的思維,要有被酸冷批判的準備。有時候還得要懂得消遣自己才行)。
1.這也讓我想到以前寫Code之前,每行先寫上100/200,中間要插CODE再加上150的回憶

2.突然有種靈感: 盈餘的增加不等於經濟的成長!? GDP也失真??

3.DG老大之所以以美股為交易主體,是因為規模大,不易被人為操弄? 還是另有原因?

4.暑假期間不操作台指期,是預期會填息,期望值偏低嗎?
joy613 wrote:
3.DG老大之所以以美股為交易主體,是因為規模大,不易被人為操弄? 還是另有原因?
4.暑假期間不操作台指期,是預期會填息,期望值偏低嗎?...(恕刪)

^.^
在期貨這麼多年,唯一沒轍的,就是台指期7~9月份因為除息的扣點。吃了幾年虧之後,乾脆避開這一段。

如果今年避開,但是卻出現大跌,遠超過讓分的點數呢?那算他(市場)厲害。
美台股未來還是應該綁在一起,如果未來真有轉弱的趨勢,那不空台股也沒差,就空美股就行。
美股沒那麼大的逆價差,目前每一季的逆價差只有約2點(S&P 0.1%)而已。同一個時段台股要付出3.5%的逆差損耗。

會偏向美股操作,規模大是沒錯,但是如果說美股比較不易人為操作,其實不然。
上面說的逆差損耗是其中一個原因。
交易時間長,是優點也是缺點。當然現在台指期也延長時間了,兩者已無差異。
另外,美股並非只操作金融期指。可以操作更多的商品期貨更迷人。
商品期貨在避險上的功能遠超過金融期指。意思就是不想贏的較多(比金融期),想贏的較少。

PS.這3個月其實也可以買多台指,然後放空美指避險。有很大機會賺到台指讓分的這3百多點。
我沒買多台指,但有放空美指,算我賭性比較堅強吧。

happywork01 wrote:
^.^在期貨這麼多...(恕刪)


"美股沒那麼大的逆價差,目前每一季的逆價差只有約2點(0.1%)而已。同一個時段台股要付出3.5%的逆差損耗。"

"商品期貨在避險上的功能遠超過金融期指。意思就是不想贏的較多(比金融期),想贏的較少。"

"這3個月其實也可以買多台指,然後放空美指避險。有很大機會賺到台指讓分的這3百多點。
我沒買多台指,但有放空美指,算我賭性比較堅強吧。"



happywork01 wrote:
^.^在期貨這麼多...(恕刪)


DG老大這棟樓已全數爬完,這次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實在可惜...

拙者想要繼續延續驗證後續發展,於是空了明年三月的三口,成本10066

想請教DG老師,若是我看好大盤,買0050跟買一倍槓桿期貨的差異

反之若看壞大盤,買00632R與放空遠月期台指期,

是否期貨的交易成本比較低,且資金調度靈活??

以前看股聖的書說,期貨與選擇權都不是好東西,好像偏頗了些...
joy613 wrote:
拙者想要繼續延續驗證後續發展,於是空了明年三月的三口,成本10066...(恕刪)

雖然作遠期期貨,但不一定要一次買那麼遠。
近月買賣方價差1點,3月份的買賣方價差5點。買3月份的感覺賺了3點。但是因為量很少,加上某些靈異,可能容易錯價。買遠月的感覺被綁住,失去靈活度。
現在手續費那麼便宜,換個單其實沒甚麼。如果經驗豐富,在換月時通常還能有小收穫(沒把握的可下複式單,同時一買一賣)。

joy613 wrote:
買0050跟買一倍槓桿期貨的差異
反之若看壞大盤,買00632R與放空遠月期台指期,
是否期貨的交易成本比較低,且資金調度靈活??...(恕刪)

這要看進出的頻繁度,進出少的可以買ETF,進出多的買期貨。
槓桿上當然期貨比較大,所以有經驗的買期貨,沒經驗的買ETF。至於所有的XXXR(反)是否歸類在ETF,我不敢確定。曾數次問過劵商(反)的組成規則,都沒得到完整答覆。

joy613 wrote:
以前看股聖的書說,期貨與選擇權都不是好東西,好像偏頗了些....(恕刪)

我另一樓,<16年前的講義> 有說明了一部分。
另外,<我所知道的期貨本質,善良還是邪惡?> 裡面樓主不只寫一篇文章。也可以參考看看。

另外提出個人看法:不是期貨老手,不要輕易放空。不只是輸贏的機率問題,也有心理上的受壓問題。
happywork01 wrote:
另外,<我所知道的期貨本質,善良還是邪惡?> ...(恕刪)

對這篇有印象
印象當時收穫很多
但不知不覺也還回去很多
剛發文打字眼睛真的酸了
先收藏起來再複習
感謝開心大分享

happywork01 wrote:
我慢慢學到要把眼光放遠,由遠而近。
譬如A—B—C三點,我會先對準較遠的C,然後調整B。這樣比先對準B然後調整C要來得輕鬆和誤差小。...(恕刪)


讓我聯想到 C= Primary Swing ; B = Secondary reaction ; A = Random distribution
joy613 wrote:
讓我聯想到 C= Primary Swing ; B = Secondary reaction ; A = Random distribution

我隨口說出ABC,沒想到您會提這段話。
A是代表立足點。B是眼前的小細節。C是未來的大方向。不知道是否接近您所說的那3個英文詞。

諺語都是勸人"不要捨近求遠"。而我是逆向先去理解最遠最遠的大方向,如果合理,再逐步拉近來觀察小細節。


了解基本面,技術面,法人動態....等等細節是B,了解產業未來的前景是C。

現在一些拐人的把戲,說得天花亂墜的部分就是B,搞清楚為何要平白無故把好處送給人?這就是C。
雖然不是沒有好人,不過到底是善心,或是私慾。一樣要由大處看回小處,自然容易清楚。
happywork01 wrote:
我的長線一般比較長,取樣次數也比較少,所以不太容易回答您賺賠比。
不過除了長線,我美盤也會玩短線,一個月約進出10~20次。這個取樣就較多,我可以回答10次約7次贏2次輸1次沒輸贏。大約就這樣。
如果給我手上120萬做短線(實際用掉70%,要留漲跌空間),每個月獲利約10~20萬。短線資金佔的比例很少。...(恕刪)

為了找出這段話,從頭又大略掃瞄了一下。
很訝異,整棟樓竟然能回答出這麼多東西。而且還寫得蠻深的,大多數人可能未必在意我在說甚麼。
只有極少數虛心且好奇的人,才會反覆去推敲,說不定真能找到一些不一樣的思維。

6月期(6/21)結算後長線輸了70多萬。789月休息,但是總要找些短線財源來彌補。(用試算表整理過,比劵商直接抓清楚一些。費用也已扣除。)
可能還要努力好幾個月才能回補吧。真不想這麼累,能輕輕鬆鬆丟個長線多好。




我甚少談論漲跌,不過最近這陣子的標普線圖是我看過比較差的一次,會有中短線往下修正的趨勢。
有多單,稍微出一些。萬一上去就當本就不該賺那一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