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巴菲特的新隱憂,過期蘋果

好了,沒高手不好玩

大家自己玩

我每天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要做

不哈拉了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股海出擊 wrote:
看來,還是有人不懂我...(恕刪)

我只記得您不是重複的退出mobile01論壇了嗎?所以又看到您在01大論討論滿感到意外的。老實說你的文還滿言之有物的,但是不要以知名人物或標的來論述,雖然這樣比較容易吸人眼球,但也常常暴露你的判斷與事實不符。如果各位看官有興趣,去查蘋果線圖,自你發這篇文後蘋果是飛漲的直到波段高點229,然後隨大盤修正一波,這波又創新高。另外感謝您的關心,我是有小買一些鴻海,成本不到70不包含股利。
LEONYEH wrote:
我只記得您不是重複的...(恕刪)


如果上漲10%的報酬率

足夠讓您冒著崩盤40%的風險買進

那我尊重您的勇氣

且,我是實戰派

當然選最熱門的分享,追蹤

~~李佛摩戰法,只挑最熱門的產業投機~~

抱歉,您沒研究過李佛摩,所以可能不知道這個簡單的事情

至於您(小買)鴻海,成本不到70(話說,這個數字可以稱為奇妙數字,可以解釋買點在哪裡嗎?還有,您知道減資之後,手上原本的持股價格怎麼重置嗎)

基本上,我看不出來,成本不到70,又不含股利的可能

那一天可以做到??

假設減資前66元買進

減資的成本應該變成82元

而不是66元

如果有錯誤請指正,謝謝

目前我的認知是,可能性萬分之一

這個一,是凡事都有萬一

靜待您解析




我都是買對就all in

創造超級績效而已

20%的水位持股,漲10%

對我來說,浪費時間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股海出擊 wrote:
如果上漲10%的報酬...(恕刪)

是喔,都已經70的成本了,在本益比不到10還可以跌到40%到42元,我一定大買。鴻海正在轉型,可以邊存撿低邊做做波段,郭台銘都大買了,有何不敢買。看你的回文,覺得不該花時間在這跟你543。
LEONYEH wrote:
是喔,都已經70的成...(恕刪)


這篇是討論蘋果

我沒跟您討論鴻海,您說蘋果漲到229在我發文之後,您忘記了嗎?



您又忘記,是你來我的文章留言

不是我去找你聊天

搞得好像是我去找你的文章留言似的

本末倒置

重複一次

如果蘋果上漲10%的獲利

足夠讓您冒著幾周後崩盤40%的風險買進

那我尊重您的勇氣

再次提醒

您跑來跟我123

又說我跟您543

到底是123,還是543

讀者們應該很清楚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其實作投資的,過度看空看多均是大忌
我看著鴻海喊轉型喊十幾年了
併奇美台揚建漢亞太電…
喊出什麼雲移物大智網八屏一網一雲煞有其事
結果呢多數還是經營的零零落落
最近群創更傳爆虧百億積欠供應商貨款
回頭看市場反應卻是買爆鴻海
或許鴻海跟蘋果一樣動能不足長期走空
但短期難免有強力利多
就像iPhone 11突傳熱賣,放空者措手不及被軋爆
說穿了投資者生存的空間只是數周乃至數月的小小波段
任何人的投資都沒辦法走完企業的整個生命線
既然如此,用長期評價去決定短期進出根本是用錯方法
不預設立場,隨勢而動方保平安
看長空,也別跟市場對作
會死人的
過期蘋果跌價也快
所以下市也快

因為當初售價偏高,所以這一代又推出廉價蘋果強攻市場
銷量依樣回升

但是不可否認,摺疊手機賣到7萬更貴,根本沒有人會接受那兩家廠商的定價
只接受設計和新鮮度

所以X,XS的面板用高級的也是賣貴也是合理
所以當跌價時,不乏有人撿便宜嘗鮮

沒有一定準的原則
只有出手的時間點和合理接受價格

高價的蘋果手機一樣在
只是回復有低價的空間
Fa1con wrote:
其實作投資的,過度看...(恕刪)


同意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coffeesteakxboxone wrote:
過期蘋果跌價也快所以...(恕刪)


大致認同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蘋果股價續創新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