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高 wrote:哈哈,懂得很多,也很聰明,計較太多,顧忌也多,就會這樣。我一直都只聰明一半,想到世間事有一好沒二好,只要看到一好,就把錢丟進去了。
投資有時候真是兩難
為資金找出口真是不易
...(恕刪)
2016年1、2月,高收基金在相對低點,那時剛好有錢,就買了幾檔,買到現在,不旦配息賺,本金也是賺的,可是那時台幣換美元是33.多,比起現在夠嚇人的。前陣子台幣升到30.幾換一美元,剛好有錢,也就換美元去買了幾檔基金,可是這時候基金已不低了。
有一好沒二好,你說要如何好?還有年配6%以上的,多少會配到本金,那就成了某些人說的左手拿給右手,不完全是配息,如何好?
我是這樣想:
就算配息配到本金,至少還有一半是真的配利息,不是本金。買在淨值高,或者美元高,只好拉長時間來打平。所以這種基金,我都是打算放中長期:3年、5年、10年,靠著每月的長期配息,來彌補另一半的不好。當然,體質不好的,1年左右我就賣掉了,換到好的去。
但是,放中長期的,也是一種豪賭。最大的賭,是賭我們不會被戰爭消滅掉。
不然你能告訴我,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對........如果你撐得夠久的話 (假設你不會衰到買一檔績效太差會被清算的基金)
如果你花一千買高收債, 假設配息率約 15% (不考慮匯損, 配息率也不變動), 那一年拿回 150 萬
大約七八年拿回本錢, 淨值不變的話就算你賺一倍吧
假設七年後淨值跌 30%, 而淨值下跌通常也代表配息率會跟著下降
那也就意味還本期間要更長, 以這個例子來看大約要十年以上了
照過去十年的經驗, 掌握景氣循環買進 0050, 三五年就能賺一倍了, 不賣還可以繼續配息, 這不是跟高收債一樣嗎?
而且考慮管理費與佣金等費用, 0050 大勝吧.....
當然, 績效比較是後見之明, 但個人考慮風險報酬各有選擇
還有, 不要因為看到媒體上很多有錢人舉自己的例子, 就覺得跟單沒風險
很多有錢人是為了贈與, 避稅, 信託或分散資產配置, 才百萬千萬大買基金, 他們是準備放二三十年給下一代的
大部分投資人的長期是多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