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下轉貼自股市爆料同學會裕隆版
https://www.cmoney.tw/follow/channel/stock-2201
作者:裕隆逆轉勝
https://www.cmoney.tw/follow/channel/articles-7937304#/wall
裕隆逆轉勝 裕隆汽車2020年第一季到第三季累計EPS獲利$1.54元,詳細查看財報後發現公司在去年第一到第三季每季都很有規律的提列10億元的無形資產損失(車型開發成本),如果去年不提列車型開發成本損失,那目前的獲利第一季到第三季累計應該是要有$4.54元;約45億元。我想還是有很多投資人擔心裕隆後續還是有很多爛帳及開發成本需要提列,所以我提出數據讓數字來說話,目前從該公司的財報看到無形資產從108年的一百多億不斷提列到去年的第三季,無型資產只剩下9億多元,也就是說最壞的情況就是在去年的第四季把最後的9億多全部提列,這樣以後幾年內就不會再有大額數目無形資產車型開發成本,導致獲利都被資產減損壞帳大幅吃掉。
車型開發成本全部提列掉後,以後納智捷銷售的成本勢必大幅下降,若是要採低價策略行銷也比較有能力競爭,先不要說以後能夠賺多少錢,只能說以後虧大錢的機率微乎其微,即使是尚未上市的休旅車MBU車型開發成本從財報說明應也都提列了,最差的情況即使MBU銷售情況仍然不如預期,那也不會帶來多大的虧損,因為會虧損的開發成本都已經提列了,若賣不好營業據點多關個幾個,採網路行銷,專人到府服務,轉變經營策略也是可行之道。
相反的,如果納智捷汽車業績將來能夠緩步向上、慢慢獲利轉虧為盈,那裕隆汽車不就是能夠慘敗逆轉勝嗎?
財報上車型開發成本近況及餘額

2020年第三季財報無形資產科目餘額只剩下九億多元

大陸東風裕隆天文數字的爛帳應收帳款,已提列足額備抵損失,提列掉了

其他的應收帳款爛帳,也都在2018年第四季財報虧損兩百多億提列掉了

裕隆逆轉勝 經過詳細的分析財報與多年投資裕隆的經驗判斷,裕隆在今年開始每季的Eps獲利預估在1.5到2元,全年度有機會來到6元以上,若明年再加上新店裕隆城的租金收益,若三年後再加上轉投資鴻華先進的49 %持股有正向的貢獻度,若再加上與鴻海合作能夠取得Apple Car的代工生產訂單機會,那未來的潛力發展不只是能夠逆轉勝,有年紀的投資朋友應該看過老三台的天蠶變,也看過老三台的天蠶再變,變變變!
對裕隆的看法建議:可以把鈔票變股票,千萬不要把股票變鈔票,否則你會後悔。目前個人持股,裕隆公司若賺3000元,我可以分到1塊錢,爾後即使大盤崩盤再跌到減之後最差的33塊錢,我還是會報抱牢不賣。
以上是我個人持股及研究的心得,不代表我建議投資朋友做多或做空,投資一定會有風險盈虧請自負
莫非斯托 "詳細查看財報後發現公司在去年第一到第三季每季都很有規律的提列10億元的無形資產損失(車型開發成本)"
->想請問一下2020年1-3每季都提列10億元的無形資產損失數字是哪來的
莫非斯托 另外第一張圖貼錯了"財報上車型開發成本近況及餘額"那張是預期信用減損損失,不是無形資產的。
裕隆逆轉勝 謝謝莫大指正,正確應該是要說車型開發成本已從108年第四季財報的67億多,到109年第三季已提列減損或轉移或出售處理,目前只剩下9億多元。以後要再大幅提列車型開發成本資產減損的空間已經不大了
莫大:預期信用減損損失你看第一張表它任右邊紅色註記108年第四季就提列214億損失,所以我認為預期信用減損損失含蓋的範圍很廣,包括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帳款及無形資產減損,都是屬於預期信用資產減損的會計科目,因為我有詳細的研究比對,而且主修企業管理,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我大致上都看得懂,所以我認為我第一張表是沒有貼錯的
損益表中車型開發成本持續提列減損,我是依照去年十一月份裕隆法說會羅文邑所提出,發言人也說去年第四季開始就不會再提列資產減損了,所以裕隆往後的財報獲利數字我非常的看好。
cscm 逆轉大分析的真詳細真棒,我可以把你這些內容轉貼到我Mobile01裕隆那樓嗎?我會註明這些是裕隆逆轉勝大大,在股市爆料同學會裕隆版發表的內容。
裕隆逆轉勝 感謝C大對我發表文章的肯定,要轉貼分享這是我的榮幸,希望有緣看到裕隆買進的人,或是目前有抱股的人,都能夠更有信心賺大錢。
東風日產12月銷量出爐,軒逸破六萬大關
北京新浪網 (2021-01-11 08:35)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10111/37355056.html
車市旺!裕隆12月營收創近17個月新高
工商時報 陳信榮2021/01/11 14:10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111003031-260410
感謝又有2位朋友幫本樓第一篇貼文+5分,達到74分了,謝謝你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