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asoun wrote:將近1比2的讓利比例...(恕刪) 商周所言並不是比例問題喔...而是內容問題...具競爭力想要的沒幾項要到...看起來好像大陸讓很多...但拆開內容看...以高污染 低關稅產品充量 (航空燃油等59億美金)以部份將落日的工具機產業充數 (佔104項)所以"黃金十年"之後...台灣的自然環境會不會變更糟勒?等等出門來買本商周...我女兒還沒睡...
說句不客氣的,以雙方所讓利的項目,我們這次真的吃大陸夠夠若是雙方的讓利的項目對換,我相信政府一定被K死我們給大陸像刷子/掃把等都算了,我看不出來台灣這次在ECFA有吃到虧政府能做的是為企業爭取生存的時間和空間,若企業不利用這一段時間的優勢來強化自己的競爭力到時再多ECFA也無法挽救這些企業的生存空間
starfield wrote:說句不客氣的,以雙方所讓利的項目,我們這次真的吃大陸夠夠...(恕刪) 這部份starfield大大是由那處判斷勒??由數量和金額??小弟只能說...看早收清單內容....大陸是依照自己的產業升級計畫...決定開放或不開放的項目...如低附加價值高污染的燃油 開放需保護的高階工具機 不開放重點發展的LCD原料之一-壓克力 開放(台灣自己用都不夠了還開放?? )而台灣方面看不到啥產業方向與堅持...對於內容幾乎只能被動的接受...大陸能放的就拿 不能放的也沒辦法...不是這樣子嗎??
香吉士的蔚藍海域 wrote:台灣方面看不到啥產業方向與堅持...對於內容幾乎只能被動的接受...大陸能放的就拿 不能放的也沒辦法...不是這樣子嗎??...(恕刪) 嗯嗯 好像印象中 以往跟對岸談判 似乎都沒有拿到真的好處尤其 騜先掀底牌了 湯圓 沒有搓揉夠勁 就急著下鍋煮 沒勁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