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ECFA的議題,請各位集中於此討論

資產階級和有門路的人是最大受益者...一般老百姓應該是看得到吃不到.
簡單講就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至於這樣是好是壞我也不曉得.
反正就是不擇手段不要變成被犧牲的那一群就對了!
新三民主義:鄉民,公民,庶民
starfield wrote:
說句不客氣的,以雙方...(恕刪)

starfield wrote:
政府能做的是為企業爭取生存的時間和空間,若企業不利用這一段時間的優勢來強化自己的競爭力


政府已經對汽車產業爭存五十幾年的生存空間了,結果咧?成長了嗎?還不是用消費者的錢來保護特定廠商,連帶得利的是進口汽車經銷商

憑什麼一輛BMW318在美國只賣三萬出頭美金,到台灣要賣一百七,八十萬?
憑什麼在日本國民車只要賣折合台幣約三,四十萬,在台灣的國產車都要賣到四,五十萬?

五十幾年來這些差額都到那裡去了?
yc6857 wrote:
政府已經對汽車產業爭存五十幾年的生存空間了,結果咧?成長了嗎?...(恕刪)


所以...

ECFA這十年應該定義為轉型十年...

不是黃金十年...

沒轉型只能賺不到十年...

轉型成功可以有好幾個十年...

ECFA是補藥還是春藥...

就看政府的產業政策了...
貪是貧字頭 慾多化成愁 千江取瓢飲 知足自長流


taider1978 wrote:
香港...以前也跟大陸簽過ECFA之類的合約...結局勒...慘兮兮

香港如何慘兮兮,願聞其詳
yc6857 wrote:
政府已經對汽車產業爭...(恕刪)

政府已經對汽車產業爭存五十幾年的生存空間了,結果咧?成長了嗎?還不是用消費者的錢來保護特定廠商,連帶得利的是進口汽車經銷商

憑什麼一輛BMW318在美國只賣三萬出頭美金,到台灣要賣一百七,八十萬?
憑什麼在日本國民車只要賣折合台幣約三,四十萬,在台灣的國產車都要賣到四,五十萬?

五十幾年來這些差額都到那裡去了?

所以呢?也許我們的汽車整車產業不佳,但零組件卻發展的不錯
若只單拿一個產業來說嘴實在不夠客觀
台灣的內需市場太小,本來就很難支撐汽車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品牌
台灣車子賣得貴不只是政府的問題,車商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taider1978 wrote:
這...只是第一步而...(恕刪)

香港...以前也跟大陸簽過ECFA之類的合約...結局勒...慘兮兮...(恕刪)


HK的產業結構大多為金融及服務業...

與TW差異不小...


CEPA簽訂後...

大陸就像掌握水閘一樣....

關起來就慘了...

有資產的人以錢滾錢很快...

沒有資產的人就吃屁蛋...


而台灣還是那句話...

ECFA是補藥還是春藥...

就看政府的產業政策及方向了...

貪是貧字頭 慾多化成愁 千江取瓢飲 知足自長流
假如要讓利的才能活,那不叫維他命,叫九轉續命旦,
陸客來台,也不是來幫台灣甚麼活水,而只是對等交流,陸生來台,也如是觀,台灣人可以到大陸旅遊讀書,大陸人為何不可???
要求平等就好了,最少關稅與他國進入中國平等就好了...能不能活下去或再發展,應是各人自己修行的問題
許多人以為大陸到香港自由行救了香港,其實,香港人能到大陸自由行,公平互利,大陸人也應可以到香港自由行,如此而已,
所以,從一開始就不應用賺大陸什麼來想,也就不會有失落感了...

香吉士的蔚藍海域 wrote:
HK的產業結構大多為金融及服務業...

與TW差異不小...


CEPA簽訂後...

大陸就像掌握水閘一樣....

關起來就慘了...


大陸對香港並非施拾,不是要關就關,要開就開的,大陸的善意是政治的,
但大陸對香港之政策並非基於善意,而是基於互利,香港幫大陸集資,把先進的管理技術帶入內陸,香港從其中賺取利潤,如此而已,假如只是善意,大陸總有一天受不了,套用大陸官員的話:大陸也有民意壓力啊....
所以不管香港或台灣,都要自立自強,讓對方不能輕視你,
以前香港人也有讓利的想法,但很快就醒過來,是互利而不是讓利
maggiedavid wrote:
假如要讓利的才能活,...(恕刪)

許多人以為大陸到香港自由行救了香港,...(恕刪)


是這樣沒錯啊...

HK當時房地產崩盤...

很多人變負資產...

跳樓的人不少喔...
貪是貧字頭 慾多化成愁 千江取瓢飲 知足自長流
其實不管早收清單內容為何,重要的是產業是不是能夠有競爭力,例如像台灣的農產品、塑膠原料、工具機等,台灣都有很好的發展基礎,但是需要產業界、政府多方配合,不然不要說被誰淘汰,自己就先把自己淘汰掉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