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Yeh wrote:
簡單來說之前我沒有...(恕刪)
哈哈~~宏達電不是這樣算的,到第三季為止,宏達電的淨值為53.3元,google用11億買下替Google代工手機的宏達電研發團隊,以宏達電82億的股本來算,應該能貢獻eps 40元,所以宏達電的淨值會約93元,目前股價70元,有人會說以宏碁的思維去想宏達電,大概就是淨值打個7折,8折,股價大概在64~73元之間會是正常的,宏達電已經說要轉型,已經說了11季,我到現在還沒有看到宏達電有任何轉型的證據,也許策略和宏碁不一樣,宏碁是先止血,發力最終創造價值,大家看宏達電,已經11季了,有看到任何止血的跡象嗎?每一季都以3~4元的速度在燒錢,一年要燒9~12元。
以外資的思維來看宏達電,為什麼要打7折,8折?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一家公司要轉型非常的不容易,需要大量的時間,快則三年,慢則五年,有的是一輩子都轉不了型,一輩子無法逆轉,但外資是一個專業機構,不會預設立場,反正就先設定2~3年能止血,所以股價就給你淨值打7折到8折,反正就是認為你會再賠2~3年,以目前的賠法一年就是賠9~12元,三年就是賠27元~36元,淨值93元,扣掉27~36元,大概股價就是在這附近來來回回。接下來外資每一季會觀察宏達電的情況,只要有出現止血的跡象,外資群就會把這2~3年預計要賠的錢加回去,如果宏達電有優化的跡象,不但會讓宏達電站回淨值,而且會多加個幾年的獲利當眼光費,但是要有獲利及止穩的證據。
看完宏達電後,其實一家公司要轉型成功談何容易,宏達電都過了11季了,問題還是這麼嚴重,沒有好轉的任何跡象,宏碁到目前為止花了3年11個月轉型,而且轉型的成效很明顯的出來了,現在大家應該要比較樂觀的去相信接下來宏碁會愈來愈好,因為要逆轉一家公司真的不容易,你有本事逆轉,代表這家公司的領導人或是公司的組織已經改善到某一定的地步了,如果宏碁公司仍然有問題,他的獲利一定會像宏達電一樣,每一季,每一季一直賠錢,陳俊聖及黃少華很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們2014年一上任後,馬上在2014年第一季就先做了一個止血的動作,第一季宏碁就沒有賠錢了,2014年q2又賺個0.18元,宏碁股價不久就站回淨值22元以上,外資群又以0.18去算,一年以賺0.72元,所以先拿個5年的眼光費,所以宏碁的股價最高能來到25.X,當2015年q1時,宏碁又從賺0.24元,回到僅賺0.06元,股價立馬又回到淨值下,而且先打個9折,隨著2015年增資54億,股價變大,獲利倍受考驗,加上2015年年中大盤跌到7200點,宏碁最低跌到9.3元,其實那時宏碁還是沒有賠錢,淨值還有21.6元,那時跌到9.x元,大家就該知道,那時買進宏碁就是撿便宜,以外資群的思維,因為宏碁不賠錢了,淨值打個9打,8折都算過份了,股價16~18元算是低的了,保守一點的人把商譽算不值錢,扣個5元,那11~13元就算是被低估了,跌到9元,10,11元,12元,那時大概就要了解買到宏碁就是用時間去換獲利。
現在的情況和2014年q2應該是相同情況的,確定連兩季能賺0.3元,10月又能賺0.1元,這等於是連7個月證明獲利更上一層樓了,一年以賺1.2元,所以外資群先拿個5年的眼光費,目前宏碁淨值18.7,所以股價到25元不會是啥過份的事,股價先到25元,未來每一季財報開出來,如果不如預期,外資就會去調整價格,外資的思維大概就是這樣,2014年做過一次了,2017年會再做一次,大概就是需要一點時間去做,之前的經驗大概花了3個月,等到宏碁連續三季,四季,甚至一兩年能達到穩定獲利,外資群就把5年的眼光費變要10年,如果宏碁又是能繼續優化的公司,獲利能提升,外資群就會去要15年,甚至20年的獲利當眼光費。當外資群拿了15~20年的獲利當眼光費時,那時每一季宏碁的財報就非常非常的重要,不能不如預期,一不如預期,都是以你獲利減少的幅度去x15倍,20倍去修正你的股價的。
只要是在付到10年以下的眼光費之前,在台股機乎都是常態,不信?中華電個一年賺5元,淨值5x元,股價10x,拿了幾年眼光費?10年對吧,中華電信就是穩定型的股票,拿個10年差不多,台積電淨值55元,一年現在能賺個15元,股價約240,拿了幾年的眼光費?13~15年,為什麼?因為台積電還是會穩定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