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本山一 wrote:
...很好奇當初你是怎麼去發現這張股的,畢竟水餃垃圾股也很多,
餵什麼專挑晶彩,而且長年就只看這隻?當初一見鍾情的起始點在哪呢?
還是你真的是焦少爺本人所以才能研究的如此透徹哈哈...(恕刪)
我是2007某天無聊看財經報紙時看到彩晶的,所以只是巧合。
長年只看這隻是因為從一開始看、一直到現在,彩晶的種種情況都符合我的想法。
2007年就是彩晶從造型電視失利之後,第一次轉型成功的那年。轉型成功後我就退場了。2008馬英九上台、股民高喊兩萬點時我沒有跟著湊熱鬧,所以再次進場時又是谷底了。
我參考的資訊大多是從報紙和新聞來的。可不可信?時間會證明一切,看久了就大概會知道彩晶的情況。
其實現在彩晶的情況,報紙新聞都報過,只是沒人信而已。
很多人都會說,從報紙和新聞來買股票是不對的。因為假消息很多,就算消息是真的也太慢。但我不認為。假消息很多,但消息本來就是參考用的;而且關於經營的事情,通常都是一步一腳印。太過「爆炸性」的消息本來就不用去想太多。關心那些一步一腳印的消息就好了。我們再怎麼專業,我想頂多也就和一些證券公司或財經記者半斤八兩而已吧。所以看他們研究完的資料,然後再過濾有用的就好了。
至於消息太慢的問題,其實我個人認為,股票的賺賠,不用去和外資大戶比拼,只要贏過一般散戶就夠了。
散戶資訊不足、卻敏感過度,當大家都認為報紙新聞都是一堆假消息時,就算有真消息也沒幾個人會相信。
大家還是看線型居多。可是線型卻會因為外資和大戶的進出而有很多「難以預料」的變動,所以漲漲跌跌根本就無從預測。
所以呢,輪給外資和大戶,理所當然。不過我們只要能比多數的散戶早點發現某些事情的走向,就有獲利空間了。。
簡言之:我們的對手不是外資和大戶,而是我們隔壁的鄰居和辦公室的同事和街邊的路人甲。
而好消息是:他們都有敏感過度的毛病;我們只要冷靜一點,通常就不會輸。
現在回顧彩晶的所有新聞,還有彩晶所有的公開發言,我們會發現,彩晶的高層沒有說過謊,對不對?至少,從我2007年看到現在,彩晶沒有說過謊。彩晶2007年的減資沒有辜負股民,這次的減資為何不試著去相信呢?
彩晶的將來我不敢說,因為面板業真的很難做。可是「正常經營」我想這一直是彩晶的目標,只是大家都不信而已。大家寧可相信彩晶故意要坑殺小股東。我想這是種情緒上的偏執了吧。
記得大概半年前吧,電視上某財經節目一個好像叫什麼芳的短髮女子,提到彩晶就說這種夕陽產業的公司不用去談,然後她就跳過去談別的公司了。我覺得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真正關心這些公司,大概連新聞都不看吧。
連這些其實應該有不少底子的專家都會犯這種錯,我想一般人的偏執應該好不到哪去吧。
我的原則之一是:不相信任何號稱可以預測股市的理論。
就算有人真的因此發大財,我也認為那不會是真的透過預測而來,而只會是「運氣好」。聊到這,突然發覺我講的好像跟黑天鵝理論差不多。雖然我沒看過這書,不過我想大概差不多吧。
另,我想焦少爺應該不會來這種網站晃…

試圖預測或挑戰這些人為操作的動向,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因為說到底,那也不是「一個人」或「兩三個人」。再怎麼樣,那都還是「一堆人」。媒體常講「外資」,講得好像「外資」是一個人,但先不提真外資假外資,那再怎麼說也都還是「一堆的公司」,而每間公司的每個投資決策也都不是一兩個人的研究和斷獨就能進行的。
還不提這些主力的行為也會和散戶相連動。大多時候也許是主力影響散戶,可是就趨勢的層面來看時,我們也很難否認這線性的時間過程裡,散戶的行為同時也在影響著主力。
這些因素對我而言太難太複雜了。採用一些可以避開這些複雜事件之影響的策略,像剃刀理論那樣把事情簡單化,或許也不失為一種投資方式。
當然投資方式很多種、因人而異,這終究是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