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開始的裝潢和儀器
我知道的每個月成本都沒超過15啦! 不過這不是在台北
35應該是以台北看天下(不過台北市的成本平均真有那樣高嗎?)
房租---有些人是買的, 但多數是租的(因為沒確定那個點一定做的起來)
一般不超過5萬, 租到10萬就是很大的店面了, 景氣沒那麼好, 很多店面還降價
人事成本---含藥師大多請3-4人

至於平均一天要看60個, 多數的診所都到不了,
看一個的錢是 診療費+掛號費+一點點藥價差+一點點檢查費
是300-450元

以400元來看, 一天是24000, 25天就是600000. 這樣已經不少了,
雖然我認識的幾乎都比這個數字多,
但我認為多數都沒看這樣多

我知道的診所請兼任幫忙看診醫師一個月都沒少於20萬了
(這是因為每日門診數超過健保規定的合理門診量, 找人分比較不吃虧)

勞健保扣的不會超過3000, 比較多的是預扣部分所得稅和自提的退休金
現在走外科的愈來愈少, 外科醫師應該更珍貴,
外科醫師如果還做沒業積, 應該要探討一下背後原因
醫生有好有壞

小弟看過不少醫生 在這些醫生中
有的肯細心解說 有的一邊看電視一邊向你問診 有的享受工作過程 有的只想草草了事

討論這個已經沒有意義 頂多是遇到不夠好的醫生 下次不會再去就是


那為何不檢討一下教育制度呢?

考醫系的人 幾乎都是高中職時就必須決定了

一個高三的學生才幾歲? 18歲差不多了吧

叫一個人 在他18歲時 就要決定畢生的志向? 會不會太難?
他到底搞不搞的懂 自己這一生想要的是何物?

亦或只能聽從家長and社會的意見?
當醫生好賺or穩定 所以你要拼命念書 才能考上醫學系........所以當考上後 大多數都是從事這一行一輩子

不管是醫生或是工程人或是廣告人
18歲就要決定一生的走向 大學念哪一科 盡量就往那一科發展
太難....真的太難

或許有人會說 可以轉系可以轉業
或許我的見識較少 看過真正轉科轉業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屬於寥寥無幾 少數中的少數
(被現實或外力逼者轉的不算)

我到了27歲 才決定自己的志向在哪.....或許是小弟太愚昧 所以浪費了前半的人生





上上篇Ruby兄說的和我認知的比較像,

但寫太清楚了,

會不會被道德魔人鞭屍?(ex:醫師這行業不該只想賺錢........)

BTW,台灣醫界上一期有一為旅居美國的台灣醫師問台灣醫師薪水行情,他考慮回國,

有人回答年輕醫師很多 about 15W/month,

那位在美國的醫師竟說:大家不要騙我了,怎可能那麼低,大家是怕被綁架不敢說出真話嗎?



西醫會建議病患看中醫並不是中醫很行, 只是在西醫無法有效處置的情行下, 未免病患絕望下, 試試中醫.
反正中醫搞一搞, 搞不好有效, 有副作用病患還是會回來看西醫的.

台塑集團賺錢一向是精打細算 (不能用不折手段, 不折手段的應該是宏海郭苔x), 好賺就賺, 別以為長庚中醫很行, 台塑是那裏有錢賺, 他就去賺.

我也聽過中國很厲害,
飛簷走璧 ===> 五千年前就有小偷了
輕功 ===> 萊特兄弟是夠笨了
發明火藥 ===> 到 10 幾年前才會用飛彈打台灣.
發明造紙術 ===> 專利一定很多.
ruby6436 wrote:
除了一開始的裝潢和儀器
我知道的每個月成本都沒超過15啦! 不過這不是在台北
35應該是以台北看天下(不過台北市的成本平均真有那樣高嗎?)
房租---有些人是買的, 但多數是租的(因為沒確定那個點一定做的起來)


每個月15的成本和我的計算有所出入。請大家指定

假設以時薪計,一個藥師時薪約450元,一個月25日一天9小時:
9x25x450=101250 (光藥師費用就10萬了),實際上一般請兩個藥師來輪,加勞健保,保守估計10萬。
護士都請工讀生,時薪95元,同時有兩個護士。
9x25x2x95=42750
人事成本即是請5個人,約15萬。

房租城鄉差距其實不如想像那麼大,在市級(15萬人以上的地方)(非北縣市)
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價錢(行情價)是4米店5萬內,6米店5-7萬,8米 8萬,三角店10萬以上。
當然在更鄉下的地方也有聽說過6米租3萬的。
現在競爭較厲害,以主要道路上八米店面,打折後租7萬計。

包藥給人家要有藥費,還有耗材及雜項,以一個人30元的藥費來計算(總不能吃太差吧)
一天的藥費是10元,吃3次的話,一次的藥費是3元,一次藥5顆的話,顆單價要鎖在0.6元內(這也不容易吧)
粗估成本7萬,不過我不知道健保藥是否另外再給錢。這部分請大俠們再指正了。

其它的部分,修水管,付清潔費,水電費,廣告費,請員工吃飯,提7萬做準備。(這部分應是高估了)

因此是 15+7+7+7 = 36 很努力的省,應該一個月可以壓到25吧。
但15萬有點困難。光人事就打倒了。除非不請藥師,只有一個護士。

每天看60人,一個月1500張,收入是67萬(加算了一些有的沒的)
若成本控制的好,67-25=42。 但若保守一點 67-35 = 32
當然這樣的投資,這樣多的成本,希望能達到穩定每天88人。
每日88人就是88萬,88-36=52 。愈往上利潤就愈高,快達成規模經濟。

42 52看來很不錯,但並非天天是旺季,起起落落。平均起來確實是不多。
以現在的診所要看88人的真的是很少。更何況每天穩定88人。
要是沒有常常看到60人的診所,就有點撐了。

若要提昇競爭力,我是覺得設備,裝潢應在8年內攤提進去,時間到了要更新一下外觀。
另外醫療法修正了,可以廣告的內容變多了。廣告費占收入的百分之10似乎也是合理。
(雖然我很少聽說有小診所在廣告)

算下來的話,小診所要生存不容易。只做健保的話。

事實上,一般企業保守的經營,獲利的7成應該是提做準備金,以備不時之需。
不能想成是自己的,自己開業也不能忘了準備金這一回事。

如果每日門診穩定超過88人,甚至上百人,健保局不願再付錢了,這時候可以準備請下一個醫師了,當然,賺的錢也變多了,不過這是另一個等級,另一種算法。有志者要多多努力了。
那再下一步是否就是連鎖診所呢,據我所知,已經有很多醫師有很多家診所,但受限於請來的醫師品質問題(好的自己會去開業),大部分都局限在一個程度。坊間也有許多診所是非醫師開的,醫師是被請來的。當然薪水必須要有20以上了。非醫師開的連鎖診所,其實規模也很大喔。但多半病人不多。

以上,我不是開業醫,自己估算的公式,沒有證實過喔。如果一個月的成本可以壓到15以下的計算方法,請PM一下喔。

還有鄉下開業比較好,我個人仍是持保留態度。一切仍是競爭力的問題。城市開得好,絕對比鄉下要油好多倍。但進入門檻高,生存不易。鄉下本來油水就少,競爭自然低。要怎麼選擇看個人吧。還是不要有鄉下迷思要好一點吧。
csky1207 wrote:
每個月15的成本和我...(恕刪)


若您是醫師的話同學問一問應知道,

15 + 7 + 7 + 7 =35

第一個15應不對,藥師不是時新,是算月薪,藥師一個月沒10萬那麼高,

第三個7很奇怪,藥費有的還可以賺一點藥價差,應不會算成成本,

第四個七不需要那麼多,小診所沒什麼廣告!

我也不是開業醫,但你的算法好像怪怪的
98年第一次專技高普考醫事人員(不含牙醫師、助產師、職能治療師)、中醫師、心理師、營養師考試暨醫師考試分試考試圓滿結束
csky1207 wrote:

每天看60人,一個月1500張,收入是67萬(加算了一些有的沒的)
若成本控制的好,67-25=42。 但若保守一點 67-35 = 32
當然這樣的投資,這樣多的成本,希望能達到穩定每天88人。
每日88人就是88萬,88-36=52 。愈往上利潤就愈高,快達成規模經濟。.(恕刪)


別忘了...掛號費及自費項目

一個月1500張X150元=22500元(掛號費)

BRANDS wrote:
別忘了...掛號費及...(恕刪)


他的算法已經包含了
daniel62 wrote:
他的算法已經包含了...(恕刪)


應該沒有

健保幾付..內科一個病人約400~500元(單純診察費,不計掛號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