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心得記錄"不認同財務自由者請勿入"

stanley5000 wrote:
真巧,這陣子小弟也是(恕刪)
我覺得應該跟"預售"+"小房"有關。

現在各地幾乎都在推首購型的小房,而建商為了搶佔客源,都會有許多輕鬆付款的方案,首付可能只要幾十萬,這讓購屋的門檻大大降低,現在也流行總價含裝潢,這樣連裝潢的費用也包進房貸了。預售施工期大約3、4年,假如建商還打出工程0付款之類的,那等於只用幾十萬就購買了一個未來房屋的買權。

至於為什麼要搶?我覺得就跟"小房"有關了,為了壓低成本,每一樓層就得要隔出更多間小房才行,現在一層8戶、10戶的很常見,這樣一來,每間房子的採光、座向、格局都不一樣,而通常小房都會被排在中間,這樣就會造成大部分小房的條件都不會太好,或是奇怪格局的會很多,反過來說,就是每個建案好的小房比例都不高,所以就是先搶先贏。



房市熱嗎?我覺得小房很熱,應該確實是剛需,前一波房市多頭時,雙北市的首購需求都沒有被照顧到,因為建商多是推中大坪數的產品,總價千萬以下的產品幾乎沒有。以前大樓房型30坪以下的就算是首購的小房了,現在主流的小房降到25坪以下了,坪數縮小,總價降低,加上低利,建商低首付,才引爆這波的首購潮。

所以我的觀察是,要買這種小房的,真的是要在潛銷期就要去了,不然等公開後才去,小房多只剩缺點很多沒人要的了,至於要買4、50坪以上的就不急了,這種房型都是在角間,至少兩面採光,也比較少會有奇怪格局,成屋再去看應該都還剩很多。
重複了重複了重複了重複了重複了重複了
MBUSA wrote:
因平常活動範圍都在新竹以北至台北
工作之餘大多數的心力與時間不免俗的也跟著身邊的人看房挑房選房買房
這幾個月來買氣有點熱起來
朋友這兩週來訂了三個物件,自己也在五擇二的階段
也聽業務說公司的一批共八組人來談了團購,簽了十三戶



最近常聽周遭的人說要賣股票囉~股市有過熱現象,要趕快跑))))
我在想存股者有差嗎?不跑只是少賺價差而已,存股領息,享有穩定現金流這才是王道,現在的銀行利率似乎沒啥利息可言。
他跌隨他跌,只要每年按時送股息給我就行了,剩下來的時間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要努力拼全勤獎,幸好今早沒下雨~我又賺到1500哩!
活的充實,認真變美。
shih3246 wrote:
最近常聽周遭的人說要(恕刪)

什麼時候了還在慢跑賺1500?
我還以為你要悲嗥兆豐崩盤
2021 全力VT
ejan1969 wrote:
現在各地幾乎都在推首購型的小房,而建商為了搶佔客源,都會有許多輕鬆付款的方案,首付可能只要幾十萬,這讓購屋的門檻大大降低,現在也流行總價含裝潢,這樣連裝潢的費用也包進房貸了。預售施工期大約3、4年,假如建商還打出工程0付款之類的,那等於只用幾十萬就購買了一個未來房屋的買權。


e大真是內行人,的確,推案大都是小房,然後也推出只要簽約+開工款,當中近二年的工程款都不用繳,甚至包含精裝,所以房價也逐步殿上去,但是20幾坪的室內空間住起來真的會舒服嗎?還有,一大堆的小宅推案交屋後對市場會有什麼排擠效應?房子還是以能適合自己的生活需求,又能住的舒服最重要。這點我著實佩服e大的眼光和行動力,三重宅,林口宅都是好宅;小弟目前則還在尋尋覓覓啊!
stanley5000 wrote:
e大真是內行人,的確(恕刪)

我也在想以後把股票獲利了結買房
買特斯拉的人應該都能把獲利換房子
也許該先研究一下房地產
看房應該可遇到黑絲房仲?

cafm wrote:
規劃無所謂的買進、是(恕刪)

我跟小c一樣進行著無所謂的投資
(雖然偶爾會抱怨)


早已沒有回頭路


2021 全力VT
xpotter wrote:
什麼時候了還在慢跑賺1500?
我還以為你要悲嗥兆豐崩盤


樓主才不跟你一樣……

一點點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的……

稍為漲一點就說「噴出」

稍稍跌一下就說「崩盤」

xpotter wrote:
什麼時候了還在慢跑賺1500...(恕刪)

剛剛賺完300元,等會要去倒垃圾,接下來就要洗碗...每天都有做不完的work
對任何事物,我都平常心以對。
滿感恩的,至少我不愁吃穿。股息夠用就好了,沒賺到價差,或者沒賺到更多的財富也沒關係,至少我不用傷腦筋去思考賺更多的money.我比較容易滿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活的充實,認真變美。
stanley5000 wrote:
房子還是以能適合自己的生活需求,又能住的舒服最重要
前幾天youtube上看了一個節目,講房地產的,來賓都很有水準,談話也很有內容,除了談房地產市場外,來賓們談了自己的換屋經歷,聽了也頗有意思。
戴德梁行總經理   顏炳立
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張金鶚
房地產學者     莊孟翰
佛系理財達人    施昇輝


stanley5000 wrote:
房子還是以能適合自己的生活需求,又能住的舒服最重要
stanley大的這句話正好跟張教授的看法一樣,我也非常認同。張教授說他總共換了4次房子,都是因為需求的改變,我過幾年也要第4次換房,應該也是最後一次了,正好跟教授看齊,不過張教授一直都在台北市文山區換,我則是一路向南,呵呵。

施昇輝的看法也頗與眾不同,他是建議年輕人買房子離捷運站越遠越好(這跟主流思想背道而馳),這樣才會便宜,他是建議樹林跟汐科,搭火車一站轉乘板南線。施昇輝我知道他出了幾本投資ETF/0050的書,也是提早退休的人,在場只有他不是混房產界的,能夠提早退休,還能樂活的,果然想法都是異於常人。


stanley5000 wrote:
e大真是內行人,的確...(恕刪)
我這兩年都不看股票了,都在研究房地產,快變成說的一口好房產的磚家了,呵呵。

其實研究房地產跟研究股票差不多,都要上網查找很多資料,只是房地產比較接地氣,畢竟就在我們生活的土地上,而瞭解過去的發展歷史,也讓我對這片土地有更深的認識。

像我最近在研究桃園,因為在地圖上看到了一條桃園大圳,好奇的用google街景去看了一下,居然可以一路通到桃園市區裡面,很長,就像條運河一樣,於是開始找這條大圳的歷史,原來是日據時代,1916年(大正5年)就開發的,除了主幹道,還有很多分枝,連到桃園的很多埤塘去。查著查著又查到還有另一條石門大圳,民國42年因桃園大旱災,跟石門水庫一起興建的,石門大圳也是很多分枝(現在一些分枝有整理出景觀步道跟單車道),主幹道最遠到新竹湖口。

圖片擷取自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898/tony0898.html
是的,過去我也有過這樣的疑惑
後來大概弄懂了部份的眉角

投資客部份,一般最愛的是潛銷,預售次之,而新成屋與中古屋則較不青睞。
潛銷與預售屋從銷售起到真正完工通常有兩年到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這時期訂房只需簽約金,訂金,還有各期的工程款,到交屋時一筆款項,抓三年好了
簡單的說大概前三年只需要20% 的資金,交屋後正式進入繳貸款的時程
然而,許多投資客在訂屋後持有滿一年即伺機換約賣出,常常在還沒完工前就已經轉售成功
賺一票出場。
投資客如果買的是新成屋或是中古屋,從訂屋簽約到交屋短短的時間過了之後就得開始負擔貸款,資金壓力會大蠻多的,也不知道物件何時可以得到目標利潤後(扣除打房稅等等)脫手獲利。因此,新成屋與中古屋市場正常來講投資客少很多。



stanley5000 wrote:
但這限於潛銷的、預售的與新成屋,反而中古屋就有點門可羅雀了,這個現象背後的意義為何?也還在思考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