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把還學貸的錢,拿去投資中華電信,用股息去對抗利息,合算嗎?

cashlee wrote:
先把債還掉再來談投資...(恕刪)

+1
先把債務還掉吧
背著債務投資,壓力很大的(我朋友的親身經歷,一年內頭髮白了快一半)
還是用閒錢投資比較安穩
真的很衰的話,輸光了還有一口安穩飯吃。
套利會比較好一點
背個幾百萬的房貸都可以投資了
何況是學貸
反對這樣的作法,

理由最主要並非出自於投資風險。

因就學貸款的本意是提供部分家庭

在經濟負擔沉重的情況下所提供的助學貸款,

其利率這麼低事實上也是國家所補貼的。

你這樣有錢不願意還,

不是跟最初申請的本意不合嗎?

再說你可以買中華電(2412)代表你的財務能力也不錯,

萬一像你這樣的人一多,

政府發現不妙了,

調升助學貸款利率或者是調整還款年限,

對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會是很大的影響。
superanaxo wrote:
反對這樣的作法,理由...(恕刪)


superanaxo大大倒是提供了另外一個方向.....


貪是貧字頭 慾多化成愁 千江取瓢飲 知足自長流
實際想想...

我如果有錢還學貸我也不會一次還清...

每個月可以繳最低金額 其他閒錢可以做投資有何不可

考量利率方面的套利這看得到可以賺的錢為何不賺

前提是你有資金買股票而這資金不會動用也不影響生活

政府政策面應該不溯及既往吧...如果真要實行也好幾年後了

難道要等學貸十年後還完再來理財?

房貸二十年後還完再來理財?

有規劃的人 二十年後已經可以享受退休生活

犧牲二十年的時間複利你才開始要理財

it's too late!

ivan-15 wrote:
實際想想...我如果...(恕刪)


根據 羅伯特﹒T著作"窮爸爸富爸爸"的內容所述...負債有好的和壞的負債...資產也一樣

窮爸爸會告訴你把"負債"還清再做其他打算...

富爸爸會叫你別急著還清"負債"先看看這是哪一種負債

如果是利率低 還款期限長的貸款又不必額外提供抵押品...應該屬於"好的負債"

但如果是以信用卡借的那種 短期 高利率(複利率)...一定算是"壞的負債"

正常情況下期限越長利率越高 短期利率較低...長期又低利的貸款很難借到

不過投資又是另一門功課...先做好準備再進場

Generation Kill
superanaxo wrote:
反對這樣的作法,

理由最主要並非出自於投資風險。

因就學貸款的本意是提供部分家庭

在經濟負擔沉重的情況下所提供的助學貸款,

其利率這麼低事實上也是國家所補貼的。

你這樣有錢不願意還,

不是跟最初申請的本意不合嗎?

再說你可以買中華電(2412)代表你的財務能力也不錯,

萬一像你這樣的人一多,

政府發現不妙了,

調升助學貸款利率或者是調整還款年限,

對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會是很大的影響。


樓主也不是賴帳不還,沒有那麼嚴重,你是從貸款性質來看,我提供另一個觀點

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助學貸款的債務人每月按時繳息比一次還款更受到歡迎

對銀行的獲利是最好的
lcvs1214 wrote:
as title~在...(恕刪)


看到一堆人在澆樓主冷水...
我還是來說說合理一點的話好了

樓主的概念是想要用"套息"的方式來還學貸
用的是投資客買房地產的概念
反正我錢都借了,不如拿來買標的物...假設都租的出去...假設投資報酬率有3%,
加上銀行借款(資金成本)利率 1.5% 那麼中間的無風險套利空間
就有1.5%

而大家回的概念也沒錯 先把錢還清了 再來投資

還有一個概念是 - 市場有風險 入市需謹慎...

我想 樓主應該是想要了解 如何避掉風險
找到比較適當的進場點(這點 我看只能靠您自己研究) 所以才來問大家

結果卻沒想到 卻是這樣的冷水澆上來吧

不過 樓主也不用灰心
這樣的無風險套利 要是能夠成立
絕對不是版上這些吃飽太閒的人(包含我)所能告訴你的!!

因為如果我們覺得這樣可行
早就自己做了 還會電電吃三碗公
怎麼可能告訴你呢?!

當股市跌到4千點的時候 叫你買進的 到底是朋友還是敵人?
我想只能在過了三個月之後 你才會知道 到底是朋友還是敵人吧...呵呵...

共勉之
事實上這不應該算是無風險套利啦~ 無風險套利的前提應是買賣的標的基本上為同一商品,只是因為資訊不流通等等關係,所以在同時間出現買價比賣價高的情況…

這時馬上進場滿足買單,同時間滿足同樣量的賣單,就是無風險的套利… (因買賣東西一樣,就 100% 抵消… 賺個轉手費而已)

(i.e. 1口大台對4口小台基本上是同個商品的… 中間價差太大就可作無風險套利… 當然,散戶手續費成本太高作不起來)

---

至於說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不可能發生?也不是這樣… 市場不是完美的… 這種無風險套利空間實際上 "就是會發生",就是因為市場上有人盯這類的情況,一發現就馬上滿足它,所以我們普通人才看不到它;誤以為這些空間不可能存在…

之前外商一家銀行內部的程式碼外漏,後來就被發現,就是在作這類 arbitrage 的啊… (這類東西要靠程式去盯,不可能人工去盯的…)

最近的 奇美 換 群創,也有被新聞報說有利差的套利空間… (就是因為換的比例早算出來了,所以已可推估一股群創 跟多少股的奇美 最後會變成是同樣的 新奇美 股票… 但又在換之前是當不同商品在買賣,所以偶而市場沒效率,就會出現零風險套利空間… 這就真的是穩賺不賠的,可以賭身家的這樣下去買 / 賣… 只是台灣下單方式比較簡單點,無法真的作到 "同時買進賣出" 的單,所以作這種套利,還是有風險 -- 買到了,但沒賣成功,就要哭了)

---

另,借便宜的錢來投資賺錢,這是每個會投資的人都會作的基本工吧…

之前日元的 carry trade,也是同個意思… 日本利率那麼低,但是東南亞利率很高,一堆外商就去日本借錢,拿去美國 or whatever,有利差的地方存錢賺利息囉~

所以說版主說的可不可行?當然可行,借錢來投資,是每個人都在作的事…

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 為何會有 "長期負債" 這一欄?照大家的說法,不就是應該債全還完再投資嗎? 那照理來說,資產負債表上,應該都看不到長期負債的,不是嗎?但實際上,借錢融資來投資,提高槓桿,就是那麼正常、普通的一件事… (上市公司跟銀行貸款的利息,都是超低的;就像版主的學貸,不借白不借)
請問中華電減資!不是股數會變少嗎?為啥有人說減資還是沒差!是參加除權息所退的錢再拿去買零股補足差股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