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去大陸東南亞設廠,都不在台灣?


macacafly wrote:
最重要是1.創造對企業獲利有利的環境 2.力求獲利公平分配


勞工有創造力, 企業自然會來台灣找勞工. 企業獲不獲利, 企業自己會考量.
至於你說那些把研發留在台灣的企業也沒什麼好感激的, 這些老闆也是算過才這麼做.
要不然把全部移到中國更便宜起不更好?

台灣勞工要爭一口氣, 就要到更有競爭力福利更好的外資企業工作.
在這些好的外資企業你學到, 得到的遠比在台企多.
到時候勞工有好工作, 但台灣爛企業倒光光, 台灣勞還可以對企業主說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至於政府挺企業, 企業挺勞工, 我真的覺得是個笑話.
你拿全民的錢一億給企業, 企業依照本身需要比例, 拿其中9000萬給國外勞工,
拿1000萬給台灣勞工. 這不是拿台灣人的錢補貼外國人.
大陸勞工的薪水+檯面下的費用+管理的費用不見得會比台灣還低

差別就在於關稅+比台灣優越的汙染環境
每個人都想做品牌不要只搞代工

acer / asus / benq / htc 每個都是品牌


HTC自己都搞機海戰術 生一堆機出來自己打自己 然後自己又把售價降低自己壓縮自己利潤

因為這是市場競爭問題

利潤低? 你不做別人會做



2.5ppm wrote:
大陸勞工的薪水+檯面下的費用+管理的費用不見得會比台灣還低
差別就在於關稅+比台灣優越的汙染環境

我們公司的代工廠在廣東, 有一批新產品試產,所以去工廠住了幾天 !

生活就同一般台幹一樣...... 白天努力打拼, 晚上不是去洗腳就是在宿舍喝酒 ?
我注意到有個 "人", 大家都喊他XX董, 可是白天也看他晃來晃去, 沒有固定工作 !?

後來才得知, 原來是領乾薪不用做事, 掛名董事長 ....... 但碰到公部門有事要橋......他要負責 !

petermin1000 wrote:
原來如此! 我還在想大陸的薪資都快跟台灣差不多,而且東西掛MIT 比 MIC 競爭優勢強太多了,怎麼就不回來!



不會耶

SONY的東西掛MIC跟大同的東西掛MIT

我還是會選SONY

相信大家都會這麼做
cuteyu wrote:
你拿全民的錢一億給企業, 企業依照本身需要比例, 拿其中9000萬給國外勞工,
拿1000萬給台灣勞工. 這不是拿台灣人的錢補貼外國人.
...(恕刪)


不太懂你的意思,企業向政府繳稅,應該是企業給政府錢,政府為什麼要給企業錢?

莎朗石頭 wrote:
不太懂你的意思,企業...(恕刪)


你不知道大企業都有領政府的補助嗎?
"沒知識還嫌工具爛" 男人千萬別只剩一張嘴~
dive blue wrote:
你不知道大企業都有領政府的補助嗎?...(恕刪)


你說的是企業補助方案吧?企業多聘一人,政府補助一萬(當然不包括在國外聘用的),換句話說,其餘薪資企業還是要負擔,並沒有多餘的錢分給已在職勞工吧?更別說別國勞工了

莎朗石頭 wrote:
企業多聘一人,政府補助一萬(當然不包括在國外聘用的)


企業聘人要是邊際效益低於薪資就不會再聘顧.
若多給企業一萬, 因為這時候成本降低企業可以多顧一些人,
但是企業可以不用顧到邊際效應打平一萬這麼多台灣勞工,
這時候每多顧的台灣勞工企業都有賺, 企業可以拿多賺的錢來去顧國外勞工,
結果還是等同拿台灣人的錢補貼外國勞工. 總之法令是死的錢是活的.

其實企業賺不賺錢, 跟會不會把錢給勞工, 根本是兩碼子的事.
韓國的大企業很會賺錢吧, 可是韓國年輕人跟台灣年輕人一樣面對22k的問題.
台灣的面板廠最近很慘, 可是因為中國面板廠成立高薪挖角台灣勞工, 所以很多台灣勞工賺了一票.
事實上企業賠錢都會付大把金錢給勞工, 以台灣 DRAM 產業為例, 企業賠的夠慘吧!
可是公司依然付了大把現金買機台, 等同養活外國生產機台企業的勞工.

勞工薪資要提高, 個人認為在自由市場機制下有兩個重點.
一是商品本身要有價值, 也就是勞工要有生產力.
二是自由市場機制要健全, 讓勞工擁有足夠議價能力.
政府要提高勞工的議價能力, 最重要還是拉高勞動市場的需求.
政府要增加勞動市場需求, 方法不是直接給企業錢,
而是除了台灣本土企業, 增加願意來台灣設廠的外企.
越多企業競求勞工, 勞工的議價能力自然上升.
而不是台灣企業賺錢然後施捨的分一些給勞工.

勞工要等台灣企業賺錢才能分一杯羹, 才是真正破壞自由市場機制.
所以我才說政府挺企業, 企業挺勞工是很錯誤可笑的想法.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