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ctw wrote:三年下來因為預算的關係A組沒成果三年,經費被逐年核減只能跑30+20+10=60個基因B組沒成果兩年,第三年找到老化基因 30+30+30=90個基因所以A組比較該死倒楣? 除非是大頭...或是中研院的....或是背後有大頭在撐腰....要不然現在都是第二年就沒經費領了willk wrote:那為何被抓了才要改制度? 因為上面一直沒有人願意改制度....
另外一提國科會的預算分配也是很不公平基本上院士大老們分配完了(例如一人好幾千萬經費)剩下的渣才給那些可憐沒經費的副教授助理教授(例如幾十萬)但至少還有有的連通過省合都沒有所以再買實驗耗才就會發現非常有錢的實驗室錢真的花不完做同樣的一件事要買最貴的最好的沒錢的拼命比價用最划算又不錯的有錢真的錢花不完老實說真的很浪費
sfj wrote:除非是大頭...或是中研院的....或是背後有大頭在撐腰....要不然現在都是第二年就沒經費領了 所以我才說台灣向來都是短視近利(搞搞代工)根本不注重研發看看亞洲其他國家,拼命搞研發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砸大錢挖腳學術界的人才現在還待在台灣的學者真的該好好感謝他們(自肥的除外)
重點大學經費500億就是這樣流掉了,因為根據預算法的規定,預算就是要年度消化,若有多餘,表示浮編,隔年就要被砍,所以你我所繳的所得稅就這樣被浪費掉了,這樣也好,約談了以後,看看有沒有一些超編的預算,可回流國庫~
教授挪用一些錢去買不是原來名目的東西其實量並不大只要東西還在學校,用在研究上就ok但是,你想不到的是學術界有很多基於意識形態要辦的事比如說....垃圾演討會,還有出國晃晃費用這些列入執行績效垃圾演討會常去請一些國外學者來台灣晃晃,講講他做的東西然後交通食宿全部台灣出然後,台灣一堆人去聽完,幾乎都是無感回去還是做原來的東西,船過水無痕(我還沒看過有學生甚至教授因為聽了這些東西有重大啟發與創新)學生出國參加演討會的情形也是差不多回國後還是做老闆叫他做的東西,不會有甚麼改變還有所謂甚麼千里馬計畫之類的也差不多充其量,只是出國去學外國人的東西回來也是老是做那一套....就是取經心態
eph wrote:重點大學經費500億就是這樣流掉了,因為根據預算法的規定,預算就是要年度消化,若有多餘,表示浮編,隔年就要被砍,所以你我所繳的所得稅就這樣被浪費掉了,這樣也好,約談了以後,看看有沒有一些超編的預算,可回流國庫~ 一切的問題根本就在預算法的規定難道不能修改成該年度預算未消化完的部分,則轉換累積為預備金?
wsctw wrote:所以我才說台灣向來都是短視近利(搞搞代工)根本不注重研發 錢進口袋才是真的管你實驗有沒有出來---以上是研究所生態.我之前也是在實驗室做過帳大家都心照不宣而已.教授善於利用計畫預算才是常態吧善良一點的會有福同享學生自然也就不會扯你後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