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某支股票從 50 元上漲到 60 元,再下跌到 55 元。

投資人 A 從 50 元買進,到 60 元賣給投資人 B,獲利 10 元;投資人 B 在 60 元買進,到 55 元賣給投資人 C,虧損 5 元。在這個期間,所有有交易行為的投資人,總獲利是 5 元 (10 - 5 = 5),再扣除交易成本。

假設投資人 D,從 50 元買進,到 60 元也沒有賣出,續抱持股到 55 元,他的獲利也是 5 元。

前面一段投資人 A、B、C 是代表短線操作,後面那段投資人 D 則是長期投資。


68財帛 wrote:
---首先,同一家公...(恕刪)
愚昧的小嫩咖請 3325km 大人指點,2009 年花 40.75 元買進神腦抱到現在,算不算長期投資又有賺到錢呢 = =?

3325km wrote:
不懂基本面 長期投資...(恕刪)
長線投資應當取決於該股未來價值並判斷股價是否被低估, 我記得有人說過, 看技術分析指標猶如看著後照鏡開車, 同樣的看著過去的月報, 季報, 與各項經濟指標, 何嘗不是看著後方開車, 投資應該就像柯斯托蘭尼說的, 不要看著方向盤, 而是要看著前方10公尺的地方, 但一般投資人若擁有看到前方10公尺的能力, 不要說要不要長線投資, 就連中短線都能賺到錢

而關於價值投資, 個人以為價值投資遠比玩價差風險來的高, 怎麼說呢? 那些提倡價值投資的大投資家, 他們背後有專業的團隊提供他們資訊來判斷公司的"市場價值"是高估或低估, 但散戶有什麼? 只有不斷片面的資訊, 滿天不負責的投資報告和不知從哪蹦出來的市場消息, 內線消息, 加上過去幾季幾年不知有無被動手腳的財務報告, 而這些只是個股, 如果再加上產業趨勢分析, 個股在產業趨勢中的競爭力判斷, 個股在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等, 有太多資訊不是散戶有能力取得或是分析出來的, 這樣的條件下, 自己問問自己真的有能力能評估出公司真正的"價值"嗎?

而價值投資真正的重點在於"評估價值"這件事, 評估正確, 真的能賺上不少的超額利潤, 但評估錯誤, 太低就是等不到進場點, 若太高, 帶來的會是龐大的虧損傷害, 怎麼說是龐大, 因價值投資在於市場股價低於自己判斷的價值後開始逐步買進, 但要等到自己發現公司價值並沒有自己判斷的如此高時, 其實已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了, 此時想必已經建立了不少虧損的部位待處理, 但一切為時已晚

我自己是沒這等本事, 所以我不敢做長期投資

以上提供參考

ryanku918 wrote:
那些提倡價值投資的大投資家, 他們背後有專業的團隊提供他們資訊來判斷公司的"市場價值"是高估或低估, 但散戶有什麼? ...., 自己問問自己真的有能力能評估出公司真正的"價值"嗎? ..(恕刪)


這種說法, 其實是一般投資人一種逃避長期投資的理由.
我相信連一般小散戶, 包含你自己, 都心理清楚哪些公司在未來兩三年內, 是有能力賺錢的, 而有能力賺錢的公司, 只要價位合理(就算是單純看本益比也OK), 就是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只不過, 這種股票往往很無趣, 不然就是大家耳熟能詳, 說出來沒什麼讓人驚豔的感覺, 更重要的是, 這類股票往往不會短時間飆漲, 實在令人沒耐心, 又沒什麼可操作的樂趣, 短線投資人不愛. 即便你今天跟他說, 台積電可以投資, 他也不會有興趣, 因為他想聽的是未來一個月哪支股票可以漲20%以上.

好吧, 就算真的本身沒能力評估, 那麼參考那些法人的長期持股不會很難吧? 我們常常不是認為那些法人很行, 長期績效不錯? 因為他們雖然也常常進出, 但他們往往有許多核心持股是以年為週期在持有. 再不然, 我相信很多人短進短出, 雖然偶有幾次不錯的結果, 但比較起當時如果把所有資金拿去買0050, 幾年下來比較, 可能還比不上它, 那麼長期持有0050是需要高深技術的嗎? 能夠作為0050的成分股, 雖然也有爛股票, 但總體而言都是在各領域較有競爭力的公司, 人家都幫你選好了, 而且還會進行調整.

承認吧! 長期投資實在很無聊, 無法感受短時間帶來暴利的希望, 熬了一整年下來頂多就是幾十%的報酬, 對不對? 其實這才是長期投資最可惡的地方吧? 只是這種理由實在令人不好意思說出來.



denny_kf wrote:
這種說法, 其實是一...(恕刪)
denny_kf wrote:
長期投資實在很無聊, 無法感受短時間帶來暴利的希望, 熬了一整年下來頂多就是幾十%的報酬


長期投資一年頂多幾十%報酬?

是閣下打錯數字?

還是小弟太遜了?


劍神路亞 wrote:
長期投資一年頂多幾十%報酬?...(恕刪)


我說"頂多", 你的反應也映證了, 大家對於"長期投資"的預期報酬是很低的, 沒錯吧?
例如巴菲特, 長期而言也不過20幾%, 而我前面所舉的股票, 可能三十幾, S&P500長期也才9%多,
對於渴望趕快賺到錢的人來說, 這些報酬率是無法容忍的,
所以如果每個月"不貪心地"賺到3%就好, 一年就有36%,.....這類的算術就顯得誘人了.
denny_kf wrote:
這種說法, 其實是一...(恕刪)


大大沒看懂我要說的, 重點不是賺不賺錢, 而是"評估價值", 如大大說的"只要價位合理", 何謂合理? 80的台積電合理嗎? 說真的對我來說以本益比看, 和技術分析只看線型的沒甚麼不同, 本益比根本是嚴重的落後指標, 如現在htc本益比如何, 他現在價位是高估還是低估? 股價在下修過程, 本益比都會降很低, 但沒人知道下修後是反轉還是持續下修, 這就是我說的, 一般人根本無法真正了解公司的基本面, 連郭董都會說景氣壞三倍, 張忠謀都會說看不到燕子了, 小散戶呢?

另外大大說的看公司未來兩三年獲利情況, 應該只是評估價值而已, 而不是只抱兩三年吧?? 兩三年應該不算長期投資
其實不需要會評價所有股票,只要市場上有幾支你能理解、能評價的股票,就足夠了!

一般人的資金也沒那麼龐大,不是嗎?

ryanku918 wrote:
大大沒看懂我要說的,...(恕刪)

隨風小嫩咖 wrote:
假設某支股票從 50...(恕刪)


長期投資者的獲利來至於企業於資本市場籌資後,將企業組織經營運之獲利回饋給股東之所得,而非市場給予企業股票之價差,對價差耿耿於懷者也是長期投資的通俗誤解‧如果D只在意最後那五元的價差而非持有期間內企業給予他的現金流,他也非長期投資者‧
HK Sun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