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評論鴻海 海哥 . . .

TERRY小盧 wrote:
小弟比較想要理性討論鴻海這支股票

老實說就基本面
鴻海去年賺8元
今年法人普遍也預估在7-8元
股價目前在75元上下
本益比10倍左右

外資持股約45趴
500多萬張
基本面不算太差

為何股價會如此低迷
一定有原因
當年宏碁會由90元狂瀉至25元
是因為一支績優股
居然破天荒發生虧損所導致

另一個鮮明的例子
就是長榮航
99年2月份從12元到12月飆到36元左右
近3倍漲幅
原因為何
就是EPS從98年-1.16元到99年4.06元
但去年只剩0.16
所以股價跌回16元上下


然而鴻海目前應該還不至於虧損
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現狀
不知有人知道內幕嗎
請不要又說產業沒落或缺乏成長性等模糊解釋
...(恕刪)

其實答案你自己知道,查一下鴻海的支出都花在哪吧,長榮航也是一樣,油價佔成本很高,油價上來當然少賺甚至賠錢,油價下來自然而然就賺錢。

當供給大於需求那價格自然,宏碁的筆電一開始跟現在的價位差多少也説明了一切

台積電之所以是台積電就是因為不斷精進(製程),在晶圓方面一直處於領導地位

長榮航可以長線佈局,信者恆信,不信者...

持股比例不能當飯吃,有種產品叫做ETF,還有是不是成份股都影響到持股
TERRY小盧 wrote:
然而鴻海目前應該還不至於虧損
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現狀
不知有人知道內幕嗎
請不要又說產業沒落或缺乏成長性等模糊解釋
(恕刪)


其實答案你都知道,只是你選擇不相信

所以就選擇你相信的就好,祝好運

1-產業是否沒落,問問周邊拿I5的朋友多不多再回想跟I4比起來差多少數量

2-成長性需要第一項選向來印證,然後想想最大代工對象走下坡,短期內去哪找第二個量大的來代工

3-代工=微利=靠量在撐的,利潤微薄工資上漲,無量可衝,無第二代工規模選項

4-當上游廠商銷售量走下坡,該被開刀壓縮利潤的就是代工鍊了,去了解一下庫克專長是甚麼吧

鴻海沒有沒落,只是代工對象銷售不佳,鴻海可怕的是規模太大

數量不用多,少了20%的代工量,那微薄的代工利潤還能剩下多少

對岸並非台灣,你沒工作可生產是你家的事情,薪水照付

台灣才有諾貝爾獎的無薪假,中國你敢玩無薪假肯定跟你玩命

沒加薪都跳樓給你看了,無薪假??

如果這些你都不覺得可怕,那用力買大力買就對了

你喜歡的75也到了,祝好運吧
各位先進所講並非無見
小弟也非鴻海護衛軍
只是還有一些小問題想問
第一 以各位所陳述鴻海的慘狀 價位應該到哪裡才合理
跟宏碁一樣 25元嗎 理論基礎何在

第二 DRAM及面板產業在去年時還被批評為垃圾產業
即將滅絕
但今年火紅的嚇死人 那些批評都不見了
彷彿重新做人一般 真相是如此嗎

第三 蘋果不見後 鴻海仍是世界第一EMS代工廠
假若小米機或三星機甚或HTC拿下市佔第一
代工會不由鴻海製作嗎
哪家代工廠 價格可以壓得比鴻海低

第四 優質股票還有哪些 台積電台達電絕對是好股票
無庸置疑 但相信幾乎已經漲完了
難道會上150-200嗎
聰明的您想一想
目前8000點之上 股價逼近110
可以上車嗎 自己想一想
那還有哪些股票不錯 還沒漲的
或有漲的趨勢的
請提供寶貴意見
TERRY小盧 wrote:
各位先進所講並非無見...(恕刪)


聯發科趨勢向上,個人意見請勿參考

假若小米機或三星機甚或HTC拿下市佔第一
代工會不由鴻海製作嗎
哪家代工廠 價格可以壓得比鴻海低


如果小米或三星拿得下,董事長為何要賣電視搞數位城通路

還不趕快去跑業務!?鴻海當初最著名的不就是董事長為了談代工全世界到處飛嗎?

問問自己是否有思考上面的迷思

中國需要技術的會缺,但從不缺勞力密集的

鴻海是屬於技術還是勞力密集,請再思考

要搞規模,中國只是搞跟不搞而已

真要搞代工,你成本壓再低都比不過中國成本,這也是所謂的未來性

再給你一條參考的方向,問問身邊在對岸工作的朋友

對岸工資現在漲到哪邊了?跟上一年跟前年比起來差多少?

再往回思考鴻海規模重心全在哪邊?這工資壓力加上代工量往下

能剩下多少利潤?

不用扯太遠,去看看當初NOKIA銷量世界第一到幾乎垮掉花多久時間?

製造技術一成熟,大小二線全冒出來要雙卡三卡要看電視全都有

取代性太高,又沒跟對市場腳步加上規模太大

往下的速度絕對不是一般人想像的到的

用NOKIA來比喻其實不太對,相似的只有量

NOKIA還有技術,鴻海除去垂直整合代工鍊跟依靠之前工資便宜的優勢還剩下多少?

喜歡穩定又有世界級技術的,就台積電吧這很適合您

短期間內沒有對手,未來還要看製程

手機市場將要變成高價跟低價的M型市場了,台積電走高價先進技術製程

聯發科走低價CPU供應鏈

愛吃牛肉麵的老王 wrote:
聯發科趨勢向上,個人...(恕刪)</blockquote


感謝大大的指導
您所陳述的東西確實比較明確有內容
值得參考

鴻海真是這樣
未來不堪一擊
小弟也覺得可以像宏碁一樣打擊他
讓他成為25元的廉價股票

不過台積電 聯發科
確實如大大所說很有競爭力
但股價普遍偏高
尤其台積電
現金殖利率連3都沒有
小弟實在買不下手
因為如果套到高點
想用配息解套
可能也會花很多時間
但她是好公司
小弟絕對承認

至於聯發科 小弟會持續注意
感謝
鴻海賣大電視

是在找機會 不是沒落

營收下滑就認為鴻海 未來幾年會倒?

可笑

在好在火熱的產業 都會有遇瓶頸的時候

這時候很多人就跳出來充當大師了

再來 會不會倒 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 你會不會拿手機??? 會吧

只要你我天天拿手機 不管 智慧產業就飽不飽和

總是有生意做

等到鴻海那一天開始在賣公司的時候

再來說會倒吧

做代工的 有那一個不想拼轉型???

搞個通路 賣個電視 就說快倒了

我不是什麼股市高手

我淺見的觀念就是 等鴻海開始在賣公司了 就是鴻海不行的時候了

如果鴻海真的那麼爛 真的只會說75元到了 想買的大大就買 但祝好運

這句是樓上幾位大大說的 也對自己的看法很有自信 那何不空個10張 100張呢 鐵賺的不是嗎???

但我想 你們也不敢空...因為想法不等於股市走向

所以不敢空也就不確定鴻海未來的方向會如何 因為你我都不是老闆

在網路上打打鍵盤發表高見 是最利害的

我也不是什麼鴻海愛護者

只是感想 網路上一些事後砲就像電視分析屍一樣~ 看完都覺得有點好笑

真那麼行何必上電視 在家動動手指下單就夠吃了

網友也是真那麼覺得鴻海那麼爛早該在2~300佰塊時大空特空了

以上我的論言看看就好~


TERRY小盧 wrote:
各位先進所講並非無見...(恕刪)


今天去做臉,美容師說她們都買鴻海,因為聽說光每年的配股就趴啦趴啦..........


TERRY小盧 wrote:
第一 以各位所陳述鴻海的慘狀 價位應該到哪裡才合理
跟宏碁一樣 25元嗎 理論基礎何在

第二 DRAM及面板產業在去年時還被批評為垃圾產業
即將滅絕
但今年火紅的嚇死人 那些批評都不見了
彷彿重新做人一般 真相是如此嗎

第三 蘋果不見後 鴻海仍是世界第一EMS代工廠
假若小米機或三星機甚或HTC拿下市佔第一
代工會不由鴻海製作嗎
哪家代工廠 價格可以壓得比鴻海低

第四 優質股票還有哪些 台積電台達電絕對是好股票
無庸置疑 但相信幾乎已經漲完了
難道會上150-200嗎
聰明的您想一想
目前8000點之上 股價逼近110
可以上車嗎 自己想一想
那還有哪些股票不錯 還沒漲的
或有漲的趨勢的
請提供寶貴意見(恕刪)

一、鴻海會不會到25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每股獲利沒辦法提升反而下降...

二、DRAM價格從去年年中開始上揚,以前的垃圾不代表以後還是垃圾,你應該多翻點歷史,為什麼DRAM和面板業以前會虧錢,對照現在的產能等等就知道為什麼會鹹魚大翻身,關鍵字"三星",DRAM已經回到開門就賺上億的年代了...

三、你要想想鴻海是怎麼壓低成本?不就是人力薪資低、一條龍、以量制價?鴻海會成長這三樣因素缺一不可,如果人力薪資持續上漲,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四、台積電有沒有漲完我不知道,但是晶圓市場還是持續成長,影響到獲利的關鍵就是股本,現在的台積電跟以前的台積電有很大的差異,關鍵在於"債",當股本不在大幅上升,獲利數字自然會非常亮眼。

附帶一提,台積電股利只發3元是好事不是壞事,可以去查明為什麼堅持發3元的原因。
當台積電開始大量配息的話才恐佈,代表著不需要那麼大的支出


上班閒人 wrote:
鴻海賣大電視是在找機...(恕刪)

喔,對了~

好像沒人說鴻海營收衰退,連文都不爬真的是...
柳大 wrote:
DRAM和面板業以前會虧錢,對照現在的產能等等就知道為什麼會鹹魚大翻身,關鍵字"三星",DRAM已經回到開門就賺上億的年代了.....(恕刪)

賺上億好像有點少到掉渣了.......
以南科為例,不管有沒有生意
每年僅僅是設備就要提列約一百七十億折舊
還不含四十億左右的員工薪資要給付

打個比方
巷口的阿聰麵店因為隔壁的阿宗麵線休息
每天客人從十個增加到一百個
看起來生意強強滾
但是阿聰麵店早年為了擴充營運買了一千個煮麵鍋
店面擴充到上百坪座位數千個
請問,每天一百個客人能讓阿聰轉虧為盈嗎 ?
閒置的九百個煮麵鍋會不會折舊費用就直接吃掉所有利潤還倒扣呢 ?

請仔細想想....
柳大 wrote:
鴻海是怎麼壓低成本?不就是人力薪資低、一條龍、以量制價?鴻海會成長這三樣因素缺一不可,如果人力薪資持續上漲,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恕刪)

鴻海的人力成本的確漲的很誇張
不過有幾點還是要加以思考

1.薪資費用增高是薪水上漲的因素 ? 還是人員總量增加的因素 ?
據統計
2007年富士康總員工數僅為45萬人
2013年突破一百萬大關,七年成長率220%
普工薪資則粗估由1200RMB增長至2000RMB,增幅約66%
因此,工人數量的大舉增加才是鴻海成本暴增的關鍵
其次才是薪水漲幅

2. 有對岸經驗的人都知道 ,普工離鄉背井討生活,不過就是希望能多攢點錢
即使調高到2000RMB,每月薪水折合台幣也才約一萬元
所以普工經常很樂意加班賺取更多的加班補貼
加上中國推動勞動合同法以來 ,假日加班資方所要支付的費用必須是平常的三倍!
問題又來了
那鴻海的薪資成本上昇是正常輪班的支出 ? 還是為了趕上市大量加班造成的三倍額外補貼費用 ?
這個我並沒有資料可考據
但若是後者,人力成本的暴增則需視為短期現象
因為,這是為了time to market及時上市所必要付出的成本....

不能及時上市對企業的打擊比成本增加更猛於狼虎
htc就是一個最壞的示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