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入市"富味鄉"這一檔

Visitante wrote:
日本日清食用級棉實油...(恕刪)


棉子油在各國都是合法食用油,到了台灣變毒油。

又是一個讓三流媒體跟假林杰樑害死的廠商。

成交 45.00 開盤 64.13
漲跌 -20.00 買價 0.00
漲幅 -30.77% 賣出 0.00
昨收 65.00 最高 65.00
總量 2458.574 最低 41.50
單量 1 漲停價 -
昨量 993 跌停價

ganman wrote:
51元囉..離80元...(恕刪)


好恐怖才幾天而已,剛看了一下最低到 42 元,嚇死我了,
危機入市的大大們還好吧..Orz..

害死的廠商?!...
富味鄉的訊息不夠清楚,
不過明明就有內銷,一開始不敢承認,可能裡面還有文章。

大統就夠明確了吧,
是沒有棉籽酚,不能說是毒油,
不過用便宜的油充當貴的油來賣,賺取暴利,
這種無良廠商被罰也是剛好而已。

凸歸台灣 wrote:
棉子油在各國都是合法...(恕刪)
你當人民和政府是白癡喔 既然合法 廠商幹麻出來否認

愛apple wrote:
你當人民和政府是白癡...(恕刪)


人民是白癡沒錯!

棉花及錦葵科植物(如秋葵)會產生出一種具有毒性的黃色多酚類化合物——棉酚。這種天然的有色化合物能夠從棉花植物的種、葉、莖、根、以及主根樹皮內的微小腺體中發現,尤其種子含量最多。化合物的適應功能有利於抵禦蟲害或病菌侵襲。精煉食用棉籽油需要經過脫膠、脫酸、脫蠟、脫色、脫臭等加工程序以提升去除棉酚的水準。未精煉的棉籽油含有高量棉酚,不能作為食用油使用。

棉籽油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3%89%E7%B1%BD%E6%B2%B9

棉籽油(cottonseed oil)是一種從棉花屬植物種子提煉的食用油,主要來源為陸地棉和草棉,其植種用途在取得棉纖維、作動物飼料、以及榨油[1]。

棉籽(英語:Cottonseed)與其他油籽(如葵花子)有類似的結構,由硬殼包覆著含油內核(種子)。棉籽油使用在沙拉油、沙拉醬、美乃滋[2]、或洋芋片等零食,因為它味道安定,不會掩蓋原味,遇熱不易起油煙

成分[編輯]
密西西比棉籽油公司的seed house,位於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棉籽油一般含70%的不飽和脂肪酸(18%的單元不飽和,52%的多元不飽和)、26%的飽和脂肪酸[4]。完全氫化時則是94%的飽和脂肪酸和2%的不飽和脂肪酸(1.5%的單元不飽和,0.5%的多元不飽和)[4]。

棉花及錦葵科植物(如秋葵)會產生出一種具有毒性的黃色多酚類化合物——棉酚[5]。這種天然的有色化合物能夠從棉花植物的種、葉、莖、根、以及主根樹皮內的微小腺體中發現,尤其種子含量最多[6]。化合物的適應功能有利於抵禦蟲害或病菌侵襲。精煉食用棉籽油需要經過脫膠、脫酸、脫蠟、脫色、脫臭[6]等加工程序以提升去除棉酚的水準。未精煉的棉籽油含有高量棉酚,不能作為食用油使用[6]。氯化鐵經常用來將棉籽油脫色[7]。
棉籽油(100g)主要脂肪酸組成[8] 項目 分量(g)
脂肪 100
飽和脂肪酸 25.9
14:0(肉豆蔻酸) 0.8
16:0(棕櫚酸) 22.7
18:0(硬脂酸) 2.3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17.8
16:1(棕櫚油酸) 0.8
18:1(油酸) 17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51.9
18:2(亞麻油酸) 51.5
18:3(α-亞麻酸) 0.2
20:4(未辨別) 0.1
與其他植物油的比較[編輯]植物油
Type 飽和
脂肪酸[9] 單元
不飽和
脂肪酸[9]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油酸
(ω-9) 發煙點
總量[9] 亞麻酸
(ω-3) 亞油酸
(ω-6)
未氫化
油菜(油菜籽) 7.365 63.276 28.142 9-11 19-21 - 400 °F(204 攝氏度)[10]
椰子 91.00 6.000 3.000 - 2 6 350 °F(177 攝氏度)[10]
玉米 12.948 27.576 54.677 1 58 28 450 °F(232 攝氏度)[11]
棉籽 25.900 17.800 51.900 1 54 19 420 °F(216 攝氏度)[11]
亞麻籽[12] 6 - 9 10 - 22 68 - 89 56 - 71 12 - 18 10 - 22 225 °F(107 攝氏度)
橄欖 14.00 72.00 14.00 <1.5 9–20 - 380 °F(193 攝氏度)[10]
棕櫚 49.300 37.000 9.300 - 10 40 455 °F(235 攝氏度)[13]
花生 16.900 46.200 32.000 - 32 48 437 °F(225 攝氏度)[11]
紅花
(>70%亞油酸) 8.00 15.00 75.00 - - - 410 °F(210 攝氏度)[10]
紅花
(高油酸) 7.541 75.221 12.820 - - - 410 °F(210 攝氏度)[10]
大豆 15.650 22.783 57.740 7 54 24 460 °F(238 攝氏度)[11]
葵花籽
(<60%亞油酸) 10.100 45.400 40.100 0.200 39.800 45.300 440 °F(227 攝氏度)[11]
葵花籽
(>70%油酸) 9.859 83.689 3.798 - - - 440 °F(227 攝氏度)[11]
完全氫化
棉籽(氫化) 93.600 1.529 .587 .287[9]
棕櫚(氫化) 47.500 40.600 7.500
大豆(氫化) 21.100 73.700 .400 .096[9]
佔總油脂重量的百分比(%)數值

物理性質[編輯]原油呈暗紅色,含有高量棉酚。加工後會有溫和的味道,通常呈現清澈的淺金黃色,色度取決於煉油量[14]。棉籽油為油炸介質,具有相對高的發煙點。密度介於0.917 g/cm3至0.933 g/cm3之間[15]。可溶解於乙醚,不溶於乙醇。如同長鏈脂肪酸的油脂,棉籽油的發煙點約在450 °F(232 攝氏度)[5],高含量的生育酚(維生素E)有助於提供穩定性,使製品能有較長的食用期間,因此製造商傾向於把它用在包裝商品上。

脂肪和毒性[編輯]整合醫學(英語:integrative medicine)博士安德魯·威爾(英語:Andrew Weil)在他的熱門網站上指出,「視棉籽油為不健康的產品,因為它有過高的飽和脂肪酸而不飽和脂肪酸太低」[16]。並且陳述「甚且,棉籽油可能會含有天然毒素,可能有農藥殘留(棉不列為糧食作物,農民在生長過程中使用了很多農藥)」[16],這種說法也已被其他網站重申[17]。然而,聲稱棉籽未規範為糧食作物並不正確。在美國,美國聯邦法規(英語: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CFR)列棉籽為其他糧食作物,訂有最高農藥殘留量的標準[18]。此外,天然毒素棉酚會在提煉過程中除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紀錄上棉籽和棉籽油未有明顯的殘留[19]。至2011年棉花為種植面積世界第三大的基因改造作物:大豆47%、生技玉米32%、生技棉花15%、生技油菜5%[20]。棉籽油為美國消費量第三大的食用油[21]。

棉酚具生殖毒性,導致男性睪丸萎縮、精蟲數量及活動力減少;女性經期混亂、子宮縮小、卵巢萎縮[21]。雖然現在的油脂純化技術可去除大部分的棉酚,但多少還會殘留[22]。精煉後的棉籽油,棉酚含量為0.1%至0.2%[21]。在1970、80年代,中國大陸、非洲、巴西等國,曾用棉酚作為男性避孕藥,但到了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棉酚用於男性避孕會造成不可逆現象,就算停用也無法回復精蟲數量,因此禁用[23]。

2011年德州農工大學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利用RNAi技術將棉籽所含的棉酚除去98%,可望為上億人口提供新的蛋白質來源與進一步提升棉籽油安全性[24]。

經濟史[編輯]棉花加工副產品的棉籽在19世紀後期之前被認為幾乎一文不值[25]。雖然棉花產量從1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持續擴增,但大量棉籽是沒有價值的資產[25]。雖然有些種子用於種植、肥料和動物飼料,大部分則是任其腐壞或者非法傾倒入河流[26]。

在1820年代和1830年代,由於工業革命時期的人口快速成長和拿破崙戰爭的大陸封鎖問題,歐洲經歷了油和脂肪短缺[26]。脂肪和油的需求增加,加上供應減少導致價格大幅上揚[25]。因此,許多歐洲人買不起烹調和照明所需要的脂肪和油[25]。許多美國企業家試圖利用歐洲的油需缺口和美國日益增加的棉籽供給,將種子碾碎榨油[26]。但由於從種殼分離出核仁的困難度,這些企業大多數在幾年內宣告失敗[26]。1857年,威廉·費(William Fee)發明了一種脫殼機解決了這個問題,能夠從棉籽有效分離堅硬外殼與核仁[25]。有了這個新發明後,棉籽油開始應用於照明燈,取代日益昂貴的鯨油和豬油[25]。不過在1859年,石油行業興起後這項應用便逐漸走向歷史。台灣在經濟崛起前也曾用棉籽油點燈照明[22]。

接著棉籽油被非法使用來增強動物脂肪及豬油[25]。最初,肉品加工業者偷偷將棉籽油添加到純脂肪,但這種做法在1884年被揭發[25]。美國肉品食品加工企業Armour and Company企圖壟斷豬油市場,並領悟到它所買入的豬油超出了現有食用豬所能夠生產的數量[25]。接著美國國會展開調查,並通過立法,添加了棉籽油的產品都必須印上「豬油合成物」(lard compound)的字樣[26]。同樣地,棉籽油經常和橄欖油混合。當這種做法曝光後,許多國家把美國橄欖油列入進口關稅,而義大利於1883年完全禁止該項產品[26]。這些管控計劃削弱了棉籽油的銷售和出口,再次造成棉籽油供過於求價格下跌[26]。

價格貶低誘使新成立的寶潔公司利用棉籽油生產製品[26]。1837年大恐慌(英語:Panic of 1837)導致法律上的兩兄弟合併燭台和肥皂製造業務,致力降低成本以期度過熊市[25]。遍尋昂貴動物脂肪的替代方案,兄弟倆最終敲定使用棉籽油[25]。寶潔公司壟斷了棉籽油市場規避肉品加工業者的價格壟斷。但是隨著電力出現,蠟燭需求下降[26]。寶潔公司隨後發現棉籽油的食用用途。透過專利技術,兄弟檔能夠氫化棉籽油和開發出酷似豬油的物質[25]。在1911年,寶潔公司推出了一個積極的營銷活動,以宣傳新的植物起酥油產品Crisco(英語:Crisco),可用來代替豬油[27]。Crisco的廣告放置在各大報紙,標榜該產品「更容易消化……動物脂肪烹調的健康替代品……比黃油更經濟」[28]。該公司還發送免費食譜,每項烹飪法都用到Crisco[28]。1920年代該公司為特定種族使用他們的母語開發食譜[28]。此外,Crisco開始播出廣播烹飪節目[28]。1899年,食品化學家大衛·韋森(David Wesson)同樣地開發出脫臭過的棉籽油——韋森食用油(英語:Wesson cooking oil)[26]。韋森油也被大量銷售,並蔚為流行[26]。

接下來的30年間,棉籽油在美國成為出眾的油品[25]。Crisco和韋森油成了豬油和其他昂貴油品在烘焙、油炸、煎炒方面、和沙拉醬的直接替代品[25]。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棉籽油短缺迫使另一種直接替代品大豆油的利用率提升[25]。到1944年,大豆油生產重要性超過了棉籽油,由於棉籽油短缺和大豆油成本下降低過了棉籽油[25]。1950年,大豆油取代棉籽油的起酥油用途,因為大豆價格相對較低[25]。由於棉花改種玉米和大豆,棉籽價格跟著上漲,玉米糖漿和乙醇的需求大力助長了這股趨勢[25]。在整個20世紀中期和後期,棉籽油產量持續下滑[25]。

在2000年代中後期,避免反式脂肪的消費潮流,以及某些司法管轄區要求強制標示反式脂肪,激勵了棉籽油的消費量增加[29],一些健康專家[30]:220與公共健康機構[31]推薦它作為健康的油。Crisco和其他生產商改良棉籽油後只包含很少或不含反式脂肪[32]。不過,一些健康專家表示,棉籽油的多元不飽和脂肪比起單元不飽和脂肪比例太高,以及加工性質使得它成為不健康的油品[33]。

日本於17世紀在棉籽油加入石灰製成「白油」提高燈油的賣相與性能,從此使用增加[34]。精製食用油定位為高級油,價格比大豆油和油菜籽油高[35]。2010年棉籽油生產和進口量總和只佔大豆油生產量的1.7%[35][36]。

用途[編輯]工業上棉籽油大多是肥皂和化妝品原料,或成為汽車的生質燃料[37]。或是做為機器的潤滑劑「針車油」。

在農業方面,棉籽油的毒性可被認為是有益的:油,包括植物油,已經數百年來當作殺蟲劑用在控制昆蟲和蟎類害蟲[38]。棉籽油普遍被認為是最殺蟲的植物油[38]。

傳統上棉籽油用在薯片等食品,為Crisco起酥油的主要原料[39]。但由於棉籽油比橄欖油或芥花籽油顯著便宜(每公斤低於25元新台幣[22]),而開始廣泛使用在糧食、麵包、零食、人造奶油等方面的加工食品上[40]。

主要生產商[編輯]台灣

大統長基食品廠股份有限公司 - 進口量4成[41]
富味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進口量6成[42]
日本

岡村製油株式會社 - 國內生產量5成[43]


愛apple wrote:
你當人民和政府是白癡喔 既然合法 廠商幹麻出來否認...(恕刪)

目前法令..可以合法使用銷售沒錯..
前提是..要合法標示..
之前廠商否認什麼勁?
不就承認了..就是標示不實..就是開罰..就是失去誠信..
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

(1260)富味鄉-澄清媒體報導

1.傳播媒體名稱:台視新聞等媒體
2.報導日期:102/10/24
3.報導內容:「....國內最大芝麻油製造商富味鄉(1260),.....發佈聲明表示,衛生福利部已經公告,富味鄉精煉棉籽油全數外銷未進入臺灣市場!」
4.投資人提供訊息概要:不適用
5.公司對該等報導或提供訊息之說明:
(1)本公司精煉後未檢出棉酚之棉籽油,部分調和於芝麻香油等調和油品,內銷台灣市場。
(2)本公司部份大包裝(未進入零售通路)產品標示成份為芝麻油及大豆油的,原本確實是芝麻油與大豆油的調和油,但從2011年7月開始,因為有國外客戶要求本公司代工,本公司始向世界四大油商之一美國Cargill(嘉吉)公司澳洲廠購買棉籽油精煉後出口。後來發現棉籽油性質也適合調和油使用,所以工廠會視庫存狀況,在此類調和油中加入精煉棉籽油,但沒有注意到修改產品標示的問題,這是本公司嚴重的疏忽。
(3)本公司其他芝麻醬、粉、粒等產品,成分均如商品所標示,絕無其他添加物,更與棉籽油事件無涉。

愛apple wrote:
你當人民和政府是白癡...(恕刪)


"只要精煉萃取,棉籽油並非不能食用,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強調,棉籽油只要精鍊萃取,就屬於合法的食用油,甚至在美國,用量還高居第3大的食用油,絕非部分媒體所言,長期食用棉籽油,就會「殺精毀卵」,全看有沒有精煉。"

http://www.nownews.com/2013/10/21/11661-2997912.htm#ixzz2ibP2zSFZ
終於認了!富味鄉坦承內銷油品摻加「棉籽油


富味鄉公司原宣稱含「棉籽油」的油品全部外銷,經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比對該公司進出口憑證資料發現「棉籽油」流向不清,該公司負責人於23日晚間坦承24項內銷油品中摻加「棉籽油」,另有1件「調和花生油」產品添加花生香料。

衛生局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涉嫌規避稽查及標示不實重罰800萬元,立即要求業者回收下架不合格產品,並就所涉相關刑事不法事項移送檢調機關擴大偵辦。

新北市衛生局持續稽查富味鄉油品流向,富味鄉受不了衛生局不斷要求提供下游廠商名單,自行向衛生局坦承內銷的24款油品,通通加入棉籽油,先前的保證全破功。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富味鄉內銷的24款油品,富味鄉稱全提供給中、大型廠商做加工,但24款油品卻提不出名單,今天將持續追查

證交所重大訊息說謊 這算是偽造文書 散佈不實資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