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奇:台灣沒有宏碁轉型所需人才

藍奇~ 這個落井下石的傢伙!

說實在當年的塞貨,還真的排擠掉許多的二線品牌商。塞貨策略其實沒什麼錯誤,錯在過於樂觀的Forecast以及內部管理問題,也有部份他想在短期內求表現的操作。

像這些國外的專業經理人,大部分的心態都是反正拿公司的錢在玩,玩爛了拍拍屁股就可以閃人。說實在我認為他在聯想的體制及文化下一定很難操作。

我覺得台灣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一堆老人或是很會逢迎拍馬屁的人卡位在上層。有創新能力、有目標理想及有遠見的人,已經對於IT業失望不想在待在其中。

上面的人不想創新

下面的人作在多都是多餘的

台灣不是沒人才,上面的腦袋不換掉才是讓宏基趴下去起不來的主因!

另外宏基的下場也不需要蘭奇來說

很多人股市名觜我想也可以預測的比蘭奇更獨到

甚至一些3C達人就可以告訴你為何宏基產品賣不好

重點是預測的準,不代表有改變宏基的能力

看蘭奇在宏基當CEO時,宏基也並沒有那

讓人覺的很驚艷

宏基是有機會改變呀.

但你看後來acer的平板廣告.
就只是針對iPad的規格做比較.

一家公司的廣告居然是針對硬體規格.
你就知道沒救了.
很多腦袋應該要換掉了.


hello1059 wrote:
全中
这个兰奇是个人才,眼光很厉害。


你太謙虛了~~

你才是高手中的高高手~~

從幾句話就完全確認對方的實力~~

強~~
pqaf wrote:
PC/NB的作業系統就是標準的 Windows7/8 ,CPU就是 intel/AMD, 軟硬結合說的好聽, 不就是拿授權來安裝軟體...走出台灣,軟體也變不出新把戲.難道還能自創一套新的作業系統嗎?


軟硬體整合說得很抽象, 但其實就只是給你一個願景, 讓你想要買這個東西.
由人心裡的力量去推動, 就這樣而已.

你看htc跟acer兩個難兄難弟, 思維差不多, 做的事情也一樣.
碰到危機就覺得問題出在行銷.
然後要行銷就覺得應該要找名氣大有影響力的人來代言.
acer 不是找了Megan Fox? 然後htc去找Robert Jr. Downey?
我預測最後結果會是一樣的.

自認爲有想法的人, 會被理念跟情感吸引.
你要賺的是這些人的錢.....
說難聽一點, 明星代言, 關我屁事....
我認同的是他們在螢幕上的形象.
但很難跟產品還有消費者連結...

用演員的形象蓋過品牌形象, 怎麼看都覺得不適合.
應該是讓演員演出品牌形象才對.....
如果沒有, 那就是公司連自己品牌形象也無法掌握...


飯田響也 wrote:
此外,華為在英語系國家是到處碰壁(美/英/澳/加等),多半跟他老闆的背景脫不了關係。一個全身刺青的人,印象就很難讓人覺得他是良民。


在民間市場, 華為的確是橫掃千軍.

碰壁的是官方市場, 因為政府單位有安全性的疑慮.
所以不能使用華為的產品.
Shawn732 wrote:
軟硬體整合說得很抽象...(恕刪)
PC/NB 的消費者,除了規格,價位考量,ID外型...也重視 品質和完整售後服務. 品質和售後服務若做得不好,網路口碑差,對日後業績影響很大.

三星手機的品質還不錯,畫面和介面夠漂亮,電池夠耐久,搭送的幾款App還蠻實用的.(高階機種還送papago)..
拍攝的廣告質感好夠大氣夠人性化(最近那支布偶跳舞的廣告還蠻不錯的) ,行銷和網路口碑做的很用力.高中低價位機種,定位清楚,或許就是他成功條件.
三星今年高價S4賣得不好,但中低價手機賣的超好,獲利又暴增.

譬如說,acer搞出一台平板A1-810,價位和規格是抓到市場重點了,但小細節卻沒顧到,喇叭音質差又小聲,相機畫質不好...要改善這些小缺點,只要稍用點心,對成本可能只會增加 US$1,acer確沒人去重視他.
小問題,透過網路擴染後,對品牌形象影響就很大.

換成是三星的產品,小細節就有專人在追蹤注意,萬一出了問題,馬上有人會在網路上當救火隊滅火,回饋原廠改進.
纵使有人才也不一定成功!

最主要在公司文化与公司领导
一个 team 要能成功运作
没有一个适合的大环境
与高层的全力支持
产品很难开发出来
开发出来市场也不一定接受!
中國還有中興(ZTE), 而且華為碰壁的只有一部分。
轉型所需的人才 就是錢啦~簡單來說就是這樣

他入主聯想和在台灣宏碁做的模式都是一樣 我能斷言在三至五年後 聯想必定產生像宏碁一樣的問題

沒有創造出新的價值 只賣老陳的硬体及靠低價產品 試問聯想要如何走出困局

為何美國總是走在前頭呢? 從美國電腦大廠的一些動作就看的出來

再談談華為
試問這家公司如果沒有國家在背後燒錢及無償的技術轉移 他有可能打下一遍江山嗎?

為何他不上市 因為一上市就會見光死

資金來源 技術來源 ,,,,

華為是不正常的公司 相對的別看他現在如此 商業市場裡有個必定的價格機制存在

而他打破了許多的價格機制 這也代表他往後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扭轉此機制

公司最大的目地是在於賺錢 而不是靠低價打市佔後就覺得可以賺錢 就算可以賺錢也撐不了多久的

美國之所以強大 創造力好 是他們有個正向的商業模式

而反觀亞洲 台灣 中國 東南亞 都是走價格競爭 賺的錢 根本捨不得投入研發 負向的商業模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