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如果還沒繳滿一年,解約是王道。
保障部份,由單純的意外險加上醫療險,這樣也就足夠了。
而且保費(看你的額度)也會大幅度的減少。
如果有開車,再加上相關的保險(如第三責任等)也是必要的。
幻想幾年後能拿回多少保費,只是會讓你的保費繳更多而已,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至於業務說的什麼幾年後可以領多少,您可以用年化報酬率來算算看。
只要接近定存利率的,或是低於3%(通膨假設值),基本上謝謝再聯絡。
儲蓄險 = 保本不保值。
這種保險能確保購買者本金帳目上數字不會大幅減少,但實際價值很有可能期滿時反而減少。
假設性舉例說明,假設一百萬儲蓄險,10年後可領回110萬,聽起來很多,多出10萬對吧?
但如果把通膨也加進去,這110萬可能會變成只有現在不到90萬的同等價值。
投資跟保險,建議您一定要分開看。
保險跟任何其他東西綁在一起,又強調可以從裡面賺到錢,那實際上絕對不會是好事。
(包括所謂的投資型保單也是)
那些藏在複合型保單條文下的吃錢惡魔,對新手來說實在太難看到了。
建議您如果想投資,千萬不要偷懶,一定要做功課。
你不理財,財不會理你。
簡易入門可從基金開始,先摸清楚什麼是基金,並找到適合您風險程度,能長期穩定成長的基金作為基礎,然後每月定期定額去扣,定期檢視並視情況更改你的投資組合。
依照您的每月可存金額,每月扣兩檔基金(NT.3000 x 2)是可行的,而且還會有許多錢,可作為急難預備金儲備之用。
日後當您資金更寬裕時,可再增加其他的金融商品來加強您的財富累積速度與更加分散風險。如房地產、股票、債券...等等。
用上面同樣的例子,如果同樣100萬分散風險去投資商品,並取得9%的年化報酬率的話,約8年後可是會變成200萬的!
(著名的72法則)
不要怕賠錢,而是要瞭解自己能承擔的風險並選出適合你的投資標的商品,嚴格執行停利與停損的界線,年化報酬率9%可是不會太難達到的目標喔!加油。
casperlee wrote:
原來大大您投資的世界...(恕刪)
你的理論正確的話
請大家都別定存
銀行又炒房又放高利貸
去銀行定存的人都是紂為孽,罪該萬死
你舉德國為例,
不就是政府有作為,所以沒人炒房嗎?
所以房價問題是政府還是儲蓄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