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中韓簽訂FTA,台灣最需要什麼?FTA請看一下謝謝你們

不同行業解讀不同 對電子業這類低關稅與高度技術的業者 FTA只是雞肋沒有肉

這是這些電子新貴已經在上個世紀賺了幾百億的"老狗"也沒繳甚麼所得稅的人所講的話

但是對石化還有其他無明顯技術領先的行業 幾%的關稅差異 或許就是事業經營的"生與死的差別"

有人說要提升要改進 在全球市場競爭 不在那些行業就不用多言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童子賢這些人當年把華碩幹了十幾年組裝廠的員工用"勞基法"的資遣條件請人走時

怎麼都沒有甚麼感覺 有沒有看到人家英業達與宏碁是用甚麼條件來資遣員工的

當我看到林瑞圖被一個大姊抱著一直哭 從此就再也不用他們家的東西
minhua0317 wrote:
台灣的問題或許是有自以為是以為熱血就可以解決一切的人
但又何嘗不是有眼高手低以為做改善是很困難的人?...(恕刪)


我的看法是兩者都有,熱血不一定有用,而改善也通常失敗。

其實大家都不妨幫對方想一想,像是不認為熱血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人,不要那樣愛潑冷水,應該鼓勵有熱血的人拿出自己的身家熱情去研發,去賭一下,了不起賠光光而已,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研發自己衝!示範給我們看如何用研發打敗他國的 FTA。

至於另一邊,認為改善並不困難的人,像是 minhua兄,看起來不是眼高手低的人,您也可以帶頭做研發,甚至發發善心,幫那些做不了研發的人,想想他們該怎麼辦。

話說回來,不知道這邊有多少人做過研發?可以面對國際競爭壓力還存活的研發?像是有位版友,一直對研發有熱情,希望大家去用研發對抗所有的不公平競爭,我相信他一定是非常優秀的研發人才,做了很多可以挽救企業的世界一流研發。

小弟在研發界混久了,我的朋友中,沒看過幾個可以做研發的,可以做的也沒幾個做到世界一流,而做到世界一流的人之中,多的又是發發論文換不了現金... orz



minhua0317 wrote:
所以我就舉出了一個很...(恕刪)
所以台灣不要跟人硬碰硬..讓真正有能力的人好好發揮(但畢境少數)..普通人的我們靠內需跟生活環境搞好(不要再犧牲土地跟環保去搞勞力密集的工廠)..也許經濟數據不夠漂亮..但是至少讓人喜歡待在台灣生活..對了..不用跟別人爭"經濟強國"..不如做個"生活文化大國"..走不一樣的路..

sroach wrote:
我的看法是兩者都有,...(恕刪)


研發跟創新很重要, 但是很多一知半解或是別有居心的人把它說的跟靈丹妙藥, 好像只是台灣人想不想做而以一樣簡單

記得1~2年前好像看過一個新聞, 國外有人把四旋機拿來做人工智慧, 好像也有計畫在校園裡做導覽服務

台灣有這樣的硬體或軟體或是有這樣應用創意的人才以及資金或是環境? 大部分我認知的RD,其實也不過就是在既有的硬體或軟體架構下去改一改,畢竟公司是在賣產品,要符合外界所想像的創新應用就超越其他國家?

童話故事才有吧,台灣全方面努力個幾10年也許有機會,但是, 我看就全方面努力這件事就已經是笑話一則了
童子賢這個人 一直以來 給我的感覺就是 無能沒擔當 只會出一張嘴

sroach wrote:
其實大家都不妨幫對方想一想,像是不認為熱血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人,不要那樣愛潑冷水,應該鼓勵有熱血的人拿出自己的身家熱情去研發,去賭一下,了不起賠光光而已,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研發自己衝!示範給我們看如何用研發打敗他國的 FTA。
至於另一邊,認為改善並不困難的人,像是 minhua兄,看起來不是眼高手低的人,您也可以帶頭做研發,甚至發發善心,幫那些做不了研發的人,想想他們該怎麼辦。


我個人就是做研發的, 我的研發也直接跟相同產業的最大外商競爭, 也有輸有贏.
也深刻的感覺國外對手的確有他們深厚的實力, 美國還吸納全世界的人才,
提供數百萬的獎學金讓這些人才就讀, 將來在地就業自然變成美國人.
但台灣如同也做同樣的事, 應該會被罵到臭頭, 不把錢給自己人, 把錢拼命往外送, 還讓外國人佔台灣工作.

所以有些競爭其實已經大致底定, 技不如人, 就這四個字.
其他非從事研發的人, 沒加入這個戰局, 卻在那邊說, 你要追求藍海, 你要提升差異化, 提供好品質,
好產品.....
只要xxx, 就可以xxx, 不需要依賴xxx
說的一口好研發, 但是他們自己本身投入了嗎? 知道箇中滋味嗎?



hello


靠嘴砲研發,靠嘴砲發電

靠嘴砲就可以啦~~~~~!

只會出一張嘴,做事沒半撇


這幾日看了很多人在網路上對於FTA的言論
有講到研發這一塊....講得這麼輕鬆
好像母雞下蛋用例一下就會有?

公司一個產品要研發到良率好5年是基本門檻
研發好還不夠,市場不成熟東西賣不出去也沒用

所以不要講的這些幾%好像很簡單
很多公司可能少麼這些幾%毛利 就要砍研發部門、砍基層人員
甚至就面臨公司的生存
價格拼不過別人不是只有砍人節流,跟銀行貸款的利息更不能遲繳
節流造成無法生產出好產品,客戶持續流失
一來一往之間....就不是這少少幾%的問題
企業要生存有很大的考量就是外移

今天你看企業今年毛利50% 不代表明年就有50% 景氣會循環
三年一輪好壞照輪... ...看DRAM賺一年賠三年 要不是有台塑集團撐著華亞科能有現在的光景?

這10多年來有多少企業外移了
企業出走 造成現在台勞要去澳洲打工
造成低薪

有人說看看台積電 看看蘋果... ...
這些企業要一直維持龍頭地位是要砸大錢的
台積電明年資本支出高達1672億
這種公司全球有幾間?
不要拿這種龍頭公司來談 能進入龍頭公司的人才多少?
要看就要看普遍的中小企業是否能生存

還有現在年輕人寧願花時間上網嘴砲 不如花時間趕快充實內在吧
傳產、科技業未來自動化速度會加快 就業市場3~5年會有更大的劇變
題外話一提, 童子賢的和碩做的東西是什麼?代工其他家的產品賣end user, 有什麼研發創新?也許有一些

在基礎架構下的小進步, 但是要符合眾多網友期待超越世界大廠的技術? 我敢說沒有


台灣我有印象曾經打敗世界大廠intel的,只有曇花一現的威盛 PC-133架構,人事時地物,也就這一次了

姑且不論王雪紅政治問題或是行事風格,但是有多少人會把當時的威風記得,現在他在大家的印象就是搞垮好幾家公司,還有中國商人,負面多於正面吧,有多少人鼓勵創新的公司?

我相信如果大立光,聯發科,台積電的老板如果敢政治表態, 他們也開始不會是媒體跟網友口中的模範生了

macacafly wrote:
你把國際競爭看成鄉間小店的競爭一樣簡單.


如果你連開小店都開輸人
那還需要國際競爭嗎?
還是你覺得開小店是件上不了檯面的事?
當年王永慶的米店不就是用差異化的服務策略
到今天才會有台塑王國?


當競爭等級到達國際級時, 就是國力,人種,外交,天份,天然資源....的全面性競爭.
你提升的同時, 別人也提升一大步.
政府能做的, 就是盡量讓環境一致, 減少差異.

你有熱血, 人家沒熱血嗎? 你有外掛, 人家一樣也有外掛.


對,國力,人種,外交,天份,天然資源....的全面性競爭
這種競爭是大國在玩的
對於我們這種要資源沒資源、要外交沒外交、要天分沒天分的國家
不正就是要比拚差異化?

所以才叫你去看看台灣的紡織業是如何打進機能市場、時尚市場
台灣的鯉魚(還是金魚?忘了)是如何打入歐洲市場
台灣也曾有過錢淹腳目的時代
那時代是用拼價錢拚來的嗎?

對於客戶端,真的不僅僅是價錢的考量
品質、服務、保固、信用....等等等都是評鑑的內容

如果你會選擇多花5塊錢
買比較好吃的便當
或是看起來比較乾淨的便當店
或是有多送飲料跟湯的便當店
那你還在跟我爭論什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