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點在於,投資人真的沒有收到完整的產品資訊、跟風險計算,而銀行內部明知道匯率兩三年的走勢,還不斷的銷售或勸誘投資人簽下新約。

對,金管會最喜歡說,產品是中性的,但是這個產品的風險性極高,又沒有停損機制,
這是每家銀行最喜歡賣的紅牌,交易都做了銀行都說沒有沒有,做「純」的,頂多罰款,怕什麼?

我真的很好奇,銷售這個產品的RM 销交易員這個共犯結構,你們把靈魂賣給了魔鬼,成為了魔鬼的爪牙
人心怎會如此沉淪......

這確實不是產品問題,是不當銷售的問題。
可以順便幫我求償最近金融股因為TRF大跌的損失嗎
我也是為了補貼買菜錢的小百姓
謝謝各位大大

總歸一句,就是貪阿
投資自己不做功課,
輸了事後來討拍而已不是嗎?

合約是你簽的
銀行有拿槍逼你簽嗎?
而且這麼大筆錢,也不是什麼買菜錢了
chardonnay wrote:
今天重點在於,投資人...(恕刪)


魔鬼的爪牙?那誰是魔鬼?
個人覺得,在投資這條路上,
魔鬼長住在我心中,要很小心謹慎。
沈淪的是別人還是自己?怪銷售人員?
難道買車出車禍撞成重傷,
也要怪賣車的怎麼沒說清楚開三萬公里以後的
剎車距離和輪胎抓地係數?
(難道你買trf的第一個月就出事嗎?)
TRF其實跟NDF、DF雷同
都是用來避險而非套利
TRF的身分限制較低
自然人亦可購買
國際匯市百萬美元是基本單位
有能力購買這些商品來避險的自然人、法人
通常也有能力聘僱專業的財務專家

一家公司多少都會有專業的財務部門進行評估
所以法人較少發生這種情況 (EX:NDF)
自然人不一定擁有專業的相關知識
假使對商品不熟悉
又不洽詢相關金融人員 (非金融機構雇員,EX:獨立的財經顧問)
就砸重金購買TRF之類的衍生性商品
只能說............

TRF之類的產品
離多數人應該有段距離
買得起這種產品的人
大多數都能承受TRF的虧損
所以我們要關注的應該是DCI
大家可以把DCI當成金額門檻較低的TRF
而且購買人身分不受限

重點是國際市場報價
一般企業、個人甚至小銀行都查不到
即便你租了終端機也查不到
這邊才是銀行獲利吃肉的地方
尤其合約價期短、金額又低
銷售量遠比TFR多更多
每筆合約又可以抽很多
嘖嘖...極度暴利
TRF比連動債更恐怖,連動債最多是歸零,但TRF是合約內賭輸依槓桿原理,每月清算,可能賠本金的好幾倍,沒上限!
有沒有金管會監督不周的卦可以爆阿?

選擇權的賣方風險無限
這種商品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
銀行厲害在這邊
叫客戶做選擇權就算了
而且做外匯選擇權
更不可思議的是做賣方
銀行推薦客戶交易這種商品
不知道法律依據在哪裡
基本上很難打贏.簽名蓋章都是自己沒有所謂騙不騙的問題.假如人民續漲你們還不是賺到笑呵呵.

chardonnay wrote:
來了來了,明天來公...(恕刪)


這東西真是害人不淺,專門找些無知的老人菜籃族下手,加上用些銷售話術騙人上當(美金/人民幣區間補貼策略?)
加上一開始不用本金,前2期不用比價直接補貼給你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