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不斷下跌, 為何產OPEC 卻不願意減產來支撐油價? 好像是不賣就來不及了. 如果產油國認為再生能源及電動車是趨勢, 石油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少, 那現在真的是先挖先贏了.

目前放空太陽能類股沒有太大風險, 可是如果你看到碳交易開始被重視, 再生能源相關產業絕對是投資首選.
股市獲利不二法門 - 選擇基本面佳個股, 逢低買進
不要再空了,會死很慘,

我有第一手消息,第四季恐怕沒有虧損,

明年"恐怕"也是有獲利的,

不要跟過年紅包過不去阿!!

我之前查的資料

第三季營收37.8 億

10月 營收 13.4
11月 營收 13.9
12 給你做到 16 億好了,

這樣 第四季 也才 43.4億

第四季營收成長才五億 第三季整整虧了五億


這樣第四季可以賺不少...


這麼樣的神奇.... 那我被嘎死也死而無怨.....


cockroach1136 wrote:
我之前查的資料第三...(恕刪)


嗯,要是真得漲上去,

屆時再把第一手消息轉貼上來比對,資料我都已經有了,

再看看到時財報的資訊是不是跟我的資料一樣。

kahnars wrote:
嗯,要是真得漲上去,...(恕刪)


你要不要先貼出來....XD

造福一下 mobile01 大眾...
c大,我怕還沒造福大家,我就先被抓去約談了

我先解答你最關心的議題,

綠能第三季毛利-1%,產能全滿,商品報價則完全反應在營收上

(至11月營收漲幅以逾6%,商品報價取特高效矽晶圓報價作為參考0.84->0.892約6.2%)

(成本跌價致毛利增加部分暫不討論,可能有合約報價的問題)。

在產能滿載下,保守估計成本不變(也只會低不會高),

而營收增加的部分,你稍微保守計算一下這樣的毛利夠不夠cover掉營業費用?

再來第四季並沒有像第三季因為台幣貶值兩塊而認列額外的美金負債損失,

所以有沒有損益兩平,你稍微估算一下就知道了。


cockroach1136 wrote:
你要不要先貼出來....(恕刪)

cockroach1136 wrote:
昨天又研究了半天 ...(恕刪)

kahnars wrote:
c大,我怕還沒造福大...(恕刪)


其實我不大會看財務報表

剛剛又去查了一下營利率, 營利率 跟淨利率

發現 Q2->Q3 營利率 和 毛利率均大幅度增加, 但是淨利率竟然差不多

顯然 Q3 是有一筆很大的營業支出( 是嗎??, 這是您說的那個 美金負載損失??)

其實用一個簡單的算法就可以知道 您的算法基本就是 因為Q3已經滿載

所以Q3跟Q4的支出是一樣的 , 營收多5億, 所以獲益就會多五億...

好像也挺有道理...!!

明天我要快點去回補空單了...

另 感謝您的提醒....

明年只要商品報價週週上漲,就不要太看空矽晶圓廠
你可以觀察到,除了綠能,國碩,中美晶,合晶,達能,都在這波太陽能族群,率先起漲,
其中國碩,綠能,達能漲幅均較電池廠(除了昱晶以外)為高,
原因是在於矽晶圓廠除了報價拉高,成本也降低,電池廠則為成本及報價同時增加(當然電池廠的新聞都是比較多的)。

另外,綠能12月營收頂多隨商品報價提升而已,不會大幅度成長,營業費用是2億不到,
而第三季不計算美元"淨"負債40億對台幣跌價2元損失2.6億,第三季實虧約2.6億,
所以12月營收必須達13億才"有機會但不難"超越損益平衡點(37.8+2.6=40.4億)

而目前股本其實是4.2億股(第三季?有私募),
思考未來每季營收約達44.6億(40.4+4.2)才可貢獻eps一塊
或每月達14.7億,我認為要賺錢不難,但明年每季要賺1塊不是不可能,但是"有困難"的,
但到2017年或許就又有不一樣時空條件出現可以參考了,
2017年太陽能合約原料全都換完新約確立。


(過去太陽能隨著油價飆漲那是在飆夢)
如今,補上我的思維,未來,只要油價不要大幅飆漲,對太陽能產業其實是有幫助的,
從產業經濟學來說,太陽能與油價的關係從能源的替代性,已逐漸轉換成市場的競爭性,
也就是說,曾經人類因為油價高漲而尋找替代性能源(但不具競爭性質),
如今卻因為替代性能源市佔率及競爭性提升,逐步壓縮原本碳能源的市場。

cockroach1136 wrote:
其實我不大會看財務...(恕刪)

cockroach1136 wrote:
昨天又研究了半天 ...(恕刪)

剛剛回補成功 賠了 500...

網路上真是處處有溫情啊...XD

這次真的太粗心了...沒有仔細看一下有關的新聞稿..

昨天真的一則一則看 才發現綠能Q3營利率已經大幅提升

會虧損這麼多是美元負載???造成的...

感謝 kahnars
白話一點說明:

因為綠能第三季初是30.9匯率借了錢,第三季末要用32.9還,

未來償還負債會有多還的損失,所以時間點認列在第三季:40億*(32.9-30.9)/30.9=2.59億

但這季沒有,到今天為止是有少還的利益存在,所以第四季會認列收益:(32.9-32.85)/32.9=0.15%

如果同以40億計算,第四季反而是有600萬(40*0.15%)的匯兌利益(這季匯率波動太小,可以不用去看這塊)。

cockroach1136 wrote:
剛剛回補成功 賠了...(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