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列印從救世主變噱頭一場


cman4434 wrote:
3D 列印一度是傳...(恕刪)


難怪郭董老神在在

karateandy65 wrote:
3D列印並不是噱頭⋯
(PS:目前該公司的設備是德國與日本的,一台都2-3千萬等級的...)...(恕刪)


請問這種等級的機器,量產速度如何?
smallbeetw wrote:
台灣媒體過度傾向消費...(恕刪)


消費者無感的未來
不就是打高空

不要這麼確定
我受夠有人想到二三十年後
然後忘了現在的人在想什麼
有個gap
這東西目前只能用在客製化上,要普級到現實生活上技術門檻還不夠,如果能像智慧型手機這麼簡易使用加上價格低廉、列印速度快、可多材質使用(金屬、橡膠矽膠、塑膠)等等、加混合上色,那就比較接近生活了,例如手機拍張模型照,然後按列印就能自己製作出模型的程度,或是把模特兒的照片按列印就可以自己3D印出來,那就可以大爆發了

nsgt wrote:
這東西目前只能用在...(恕刪)

2D相片轉3D-CAD檔,你想太多了.

現今的技術有3D掃描,你叫美女脫光光,進去機器裡掃一掃就有了.
JimmyXyang wrote:
消費者無感的未來不...(恕刪)


做基礎建設就是要無感, 消費者有感的時候就是出包的時候.

那些說雲端是泡沫的人, 知不知道他們每天都在用的 facebook, google, 淘寶, 和證券交易所, 銀行系統都已經導入虛擬化? 不知道是對的, 因為知道的時候就是系統掛掉出包的時候. 台灣有多少公司能做虛擬化產品或服務給金融公司? 一個都沒有, 都是舶來品, 因為不敢保證基礎建設的穩固運行.

支付寶掛掉的的時候會影響全球多少的交易? Google map 掛掉的時候多少人不能導航? Google自駕車也不能動. 股票交易所甚至賭場就不用說了, 平常無感掛掉一定有感.

3D printer 在設計 prototype 時有用, 或者小量製造精密製造, 但是推到消費端失敗. 我也不看好消費端原因是3D printer不是基礎建設或平台. 台灣媒體過於重視消費性市場, 總要消費端有"梗"才會炒, 自然產生很多誤判.

而大數據則是未來很多科技的基礎建設, 自駕車, fintech, AI...等等, 其實都是人類行為的累積. 不只是廣告推播, 而是更有效的資訊流利用. 無感是正常的, 它就是收集人類社會行為再利用創造其他價值.

VR 也是, 如果能成為一個全球創意者都想用的平台, 建立出生態系再從這樣的生態系中去賺錢, 那就有看頭, 因為它成為基礎建設而不只是單一商品. 目前則是..... 有趣但沒看到...

JimmyXyang wrote:
消費者無感的未來不...(恕刪)


怎麼會無感呢?? 你看看好市多,標準大數據商場~~

其實大數據早在很久以前就出現了,只是一般人感覺不出來。
就拿小米手環來說,其實他也是大數據下的產物之一...而使用者也成了大數據下的資料之一。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再不清楚也沒關係,直接講講現在的手機吧,其實只要你連上網~
基本上你所有使用習慣已經透過數據的模式提供給廠商做行為分析了~你說隱私?
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中,個人隱私這種東西只會出現在生活於深山中的原始人。
大數據其實重點在model設計上

舉例來說,"科南身邊常死人"
這是看了好幾集之後的結論

但沒人提醒你的話,很少人會有這推論出來
且這推論一出來,就一點都不值錢了。


所以找到model的人通常不會大聲嚷嚷....
slash410 wrote:
大數據其實重點在mo...(恕刪)


原來如此
不會大聲嚷嚷
我解惑了

JimmyXyang wrote:
原來如此不會大聲嚷...(恕刪)


我怎麼覺得3D列印只適用在公仔市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