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jcy wrote:
年度獲利應於自己能應用的"總資金"來計算才正確,這樣才有參考價值。...(恕刪)



除了 "總資金" 外,本人加入 "最後能留下多少"

否則只是 "左手進,右手出"


非常贊成,其實持有的本金大小,還有本金的持續增長,及穩定的投資組合,都是證明是不是一個股票投資人的關鍵,而不是只是在多頭時期能獲利!
ailaug2 wrote:



除了 "總資金...(恕刪)


yukihiro wrote:
非常贊成,其實持有...(恕刪)



我剛才把歷史資料翻出來比較,今年比上次金融風暴時期還差,整體淨值只成長 3.88%

2007 整體淨值成長 10.62%
2008 整體淨值成長 6.01%


以上皆已扣除當年所有支出

其實我的績效也是用淨值計算,從2014成本淨值10元增長到現在16.91元
把每筆新增加的投入資金換算成當天我的投資績效現值可以換到的股數,跟基金的算法一樣,然後用今年淨值減去年的得到今年績效


但是我列出的2014到現在的報酬率是用現在總額-2014投入本金來計算,因為中間有贖出金額,也有再投入。所以跟淨值的績效有點小差異


ailaug2 wrote:



我剛才把歷史資...(恕刪)



yukihiro wrote:
其實我的績效也是用...(恕刪)



稍為搜尋一下手邊持股資料


某檔未上市股,以單張看

持股年 > 20

認購價 10

假設目前市價還是 10

那現在成本,如下

3.18 / 張 (忽略配息)

-4.54 / 張 (扣除配息)

yukihiro wrote:
其實我的績效也是用淨...(恕刪)

所以用IRR計算,這樣比較不會有盲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