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6日 04:10 陳志賢/台北報導
股票上市的益航公司董事長日裔台人長原彰弘,涉及內線交易案,昨早長原彰弘欲搭機出境,檢調立即拘提長原彰弘、益航前總經理謝妙龍、前稽核主管吳丕煌3人,並兵分3路搜索益航等公司,訊後諭令長原、謝2人各以100萬元交保,吳則請回,3人均限制出境、出海。
檢調指出,長原彰弘遭檢舉涉嫌明知益航轉投資的「金雞母」大洋百貨在2015年虧損,須在財報上揭露,但長原彰弘竟在財報公開前,提前出脫益航、F-大洋2公司股票避損2000多萬,涉嫌內線交易。
益航1963年成立,1965年股票上市,是老字號的上市公司,原是航運類股,2014年長原彰弘擔任董事長後,改列貿易百貨類股,近年多角化經營,跨足百貨、航運、設備及小客車租賃與營建等業務,但年年虧錢。
益航董事長長原彰弘是財經聞人,原名張炳煌,台大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專攻法律,畢業後因入籍日本,改名為長原彰弘。他在70年代將日本私人消費信貸模式帶入香港。被香港業者稱為「私人貸款之父」。長原擔任益航董事近20年,2014年擔任益航董事長。
據了解,長原彰弘等多名高層,遭檢舉明知2015年益航轉投資的「金雞母」、在大陸有不少據點的大洋百貨虧損,須在年度財報上揭露,但益航高層擔心財報公開後,利空訊息出現,益航股價會下跌,因此提前出脫持有的益航、F-大洋2檔股票避損,金額逾2000萬元,涉嫌內線交易,違反《證交法》。
長原昨早欲搭機離境時,遭調查局攔下,並通報北檢,北檢立即簽發拘提拘提他到案。同時間,檢調也拘提謝妙龍、吳丕煌2人,並兵分3路搜索益航等2家公司,全案由檢調擴大偵辦。
時報記者沈培華台北報導 (2017-09-26 10:16:21)
益航(2601)曾被檢舉涉內線交易,公司周一遭檢調搜索。公司稱純屬相關職員個人行為,不影響營運。益航轉投資持股57.74%的子公司大洋-KY(5907)也將全力配合檢調之調查。益航周一股價重挫跌停,大洋-KY今早則回穩。
周一台北地檢署拘提益航董座長原彰弘等人訊問後,依違反證券交易法等罪嫌,諭令長原彰弘及謝姓財務人員各100萬元交保、吳姓稽核人員無保,3人均限制出境。
壹周刊去年11月報導指出,「益航百分百持有的子公司First Mariner Holding在香港涉內線交易,以及懷疑聖馬丁董事長洪聰進與益航董事長長原彰弘,兩人私下另有協議」。益航曾在公開資訊觀測站發布澄清指出,認購香港聖馬丁公司現金增資股票案,並未違反「公司收購、合併及股份購回守則」;董事長長原彰弘也並未與聖馬丁董事長洪聰進有任何私下協議事項。
益航表示,此案已進入司法偵察程序,不過據瞭解純屬相關職員個人行為與益航公司無涉,亦與報載事件無關。
益航已改掛百貨股,營運表現主要與轉投資的大洋-KY(5907)相關連。大洋-KY目前每股含息0.9663元,訂10月6日為除息交易日。
在大陸經營大洋百貨的大洋-KY(5907)布局O2O效益顯現,帶動整體坪效提升;大洋-KY(5907)2017年8月營收為新台幣4.29億元,較7月增加18.3%,接下來將迎接中國十一旺季。
大洋百貨預計內部的硬體升級與外牆翻修動作最遲於9月下旬完成,並將從10月傳統百貨旺季的第一波中國「十一長假」起,大洋旗下15家直營店將一同與行動支付業者合作進行大規模的O2O(Online To Offline)的行銷活動,期帶動新一波的銷售成長力道。大洋-KY今年1~8月營收為新台幣36.89億元,年減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