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樓已倒. 已申請刪文. 請勿再回文.謝謝

jcatalysis wrote:
週未閒聊,廢話多些...(恕刪)


樓主你說得很對,要磁場跟你對的人才懂
至少"文言文"的解釋要跟你一樣
英文的能力也要和你一樣
在這個版上應該沒有,所以沒人想跟你閒聊

就像圖中中間的白車,他發現大家都逆向也很困惱吧
http://img.ltn.com.tw/Upload/liveNews/BigPic/600_php90qgMf.jpg


我個人非常認同Richard Chou的幾句話擷取如下

承認你不會寫文言文
也不懂英文
有這麼難?


貨幣戰爭不是空穴來風

美國人是這樣形容對岸的中國人
他們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他們是天生的敵人

為何美國人會這樣形容中國人?這就耐人尋味了

而對岸的中國人是這樣形容美國人的
美國人講的是己所欲,施於人
中國人講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注意這裡喔,注意一下中國人怎麼講美國人的,有拐個彎喔
你真聽的懂中國人講什麼,那你可以賺中國人的錢了

戰爭是有目的
人類的戰爭都是為了要解決爭議而做為最後手段
美國發動貨幣戰
最主要是針對中國的政體所做的路線之爭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行呢?他們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呢?只有天曉得吧

在下只會寫一點點文言文,不敢在此獻寶
在下也只懂一點點的破英文,很抱歉在此獻醜

台灣目前處境有些艱難
我在此祝福全球無戰事

jcatalysis wrote:
貨幣戰爭不是空穴來...(恕刪)


其實貨幣戰爭這個概念, 宋鴻兵不是最早提出來的. 早在學生時期我的老師就已經在課堂講經濟思想史已經教過我們世代更迭的核心觀念就是最後活著的人全拿的概念(last man standing),所以我用美元啟動戰端這用字, 會被解釋成貨幣戰爭其實我覺得無傷大雅. 不會因為宋鴻兵被打而減損經濟思想史這門課要傳遞的核心價值觀. 雖然同樣戰端這個用字, 我的內心裡面是經濟思想史成份居大多數.

其實金融風暴本質牽涉的層面很廣, 但是我用電影院著火這個故事來發文, 也許只是學習諾亞的精神, 過去我們不清楚大洪水什麼時候要來, 但什麼時候來其實不重要,因為最後大洪水還是來了, 或許有那麼一點機會, 透過這篇文章, 找到有同樣想法人傳來的橄欖枝
公司的市值會膨脹與蒸發,負債只能還掉或破產清算。那麼造成破產清算的原因就是流動性的不足,指的是公司資金無法即時供應或變現去應付該有的支出。雷曼當初因為某個事件造成市值蒸發,進而資流動不足,最後政府不救,引發骨牌效應....最後用QE來解約資金流動不足問題。

金融風爆的形成,必何流動性不足有關。

一顆蘋果在大陸賣六元,美國賣一元,蘋果依然是蘋果,但匯率產生了1:6的結果,變的是價格跟換算的匯率。美元在國際的地位眾所皆知,背後支持的是軍勢實力與信用,但中國一直想讓人民幣國際化,石油的人民幣計價跟各國的儲備貨幣納入人民幣,都弱化了一些美元地位,之前市場貫性是有危機時,美金會漲,只是目前看到的是黃金漲的較多,FED在這次的縮表下,是測試美金最後強弱最好的時機點,然而縮表下先衝擊的是新興市場,最後是人民幣與美元地位之爭,前面所說的流動性問題,擔心會發生在人民幣問題上,造成資產市值變化,另外美國會也為了美金而有所動作,戰爭是有可能的因素之一,台灣是也棋子之一。不過市場還是偏高檔震盪,新興市場影響大些,市場修正跟金融風爆不同,不用擔心是否火災了,因為火災了通常來不及,要先做好應對策略跟觀察是否快起火了比較重要。

telecatw wrote:
我們都知道絕命終點...(恕刪)


登記一下
jcatalysis wrote: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行呢?他們堅定不移的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呢?只有天曉得吧...(恕刪)


因為被騙過一次之後,不想再做一次人云亦云的笨蛋了...

還有,未必堅定不移。如果沒有天安門事件,民主化進程會再更快些...

制度要服水土
歐美日的任何事物都逃不過
馬克思主義的法眼滴

台灣人要多瞭解馬克思主義
多認識馬克思主義些

這樣才有辦法跳脫出冷戰思維
否則一直被人下套
很累的

你看現在大家都不敢生了
這樣床頭吵床尾不合
家庭怎會和諧
文化有傳,誰來承?

telecatw wrote:
我們都知道絕命終點...(恕刪)


呵呵...年紀大轉不太過來...

看完整棟樓才知到樓主問題的含意

中英文逃生門的比喻雖不貼切,但也符合現況啦

至於個人的無理頭的回答是.


進入一片黑壓壓的電影院前

就已準備手電筒,除了現有逃生門動線,有空就可仔細找找其它可能的出路.

在羊群效應下,"既有的逃生門"肯定是太過狹窄


更別說這次上映的是前所未有的熱門大戲,戲院內早已人滿為患,水泄不通

在一片黑鴨鴨的環境中,人們專注在眼前高潮迭起的劇情中,

深不知扒手小偷早已在身旁環繞.


P.S 其實老實一點的人,大可先回家靜養,頂多結局沒看到罷了







第一篇文看不懂,所以就沒理會。
今天看到竟然還有很多人有回應(是看懂了嗎?)。所以就再次進來。

可是到現在還是沒看懂,真的拍謝。

之前我的文章裡有提到,投資不像看電影。
看電影,處理得當,每個人都安全。
可是投資,<< 想逃出去一個人就要有另一個人願意進來 >>。
無論有幾個出口(投資類型?),或是出口寫哪一國文字(市場?),都根本無關。
當市場出問題時,或許有少數人能跑掉(每個人都認為是自己),但總體是跑不掉的,一毛錢都避不開。

這或許就是我一直沒看懂樓主逃生門理論的地方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