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雄房價被炒高之後,對高雄人而言是好還是不好?

能吵高再說,

其他都是空想夢想,

一天到晚空氣污染水污染的地方誰想去住?

沒好工作可以養家活口的地方誰想去住?

我沒說高雄別找我吵。
政府原本計畫以不動產實價登錄抑制瞞天亂喊的泡沫價。

京X跟興X發兩家互相把價錢抬高賣地給對方, 把登錄價整個墊高。

做實房地產價格上揚的表象,讓社會產生不動產連年上漲的心理印象,今年不買明年上漲,

加上過去十年全球低利率熱錢滾滾,把整個消費者端的積蓄及未來信用額度吸出,反正最終也是要消費者買單。



高雄沒有就業吸引力,沒聚集外來人口 , 房地產動能上不去,是有利用原城市內部移動炒高一波,但再來也就上不去。

不要講韓國瑜的摩天輪跟賭場, 義大世界外面還是那個樣子,做不成劍湖山世界,也做不出精品城。 賭場只能當成強心針不能作為核心實力。


義大義想天地,蓋在愛河行水區,面前路又是窄窄計畫要蓋輕軌的大順路,等義想世界開始運作,輕軌動工,大順路準備迎接交通黑暗期。


華邦路竹建廠,那已經非常靠近台南,離高雄市中心最北端的左營開車都要半小時。

路竹建廠到底是繁榮台南最南端還是繁榮高雄還未定之天

路竹過去是往台南連結多於往高雄市中心連結,王金平是路竹人,高中念台南一中而不是高雄中學。



輕軌不要再穿過人車密集的市中心,輕軌適合郊區, 例如連接右昌,高雄大學,海洋學院,青埔捷運站,第一科大,讓學生不必然依靠機車通勤,也可利用輕軌帶動土庫重劃區,青埔重劃區,高雄大學重劃區。


高雄這種房價已經可以在大巴黎買到相近面積的房子,人家是世界一級城市。

高雄的城市規模在全球大約列在三線城市(我的粗淺主觀認知), 但有全球一級城市的不動產價格。
房價是物價的一種, 房價高不是只有房價高, 是所有物價都會高 ,通膨是好的嗎?
人為製造的"房價高漲"是個大騙局

物價是會一直漲, 漲幅隨GDP成長是正常的。GDP上漲, 薪水和物價同步上漲, 這是健康的上漲
代表有購買能力
但是,人為製造的"物價高漲"(通膨), 在薪水不漲的情況下, 將來就是通縮(消費停滯)
目前全台灣都面臨這樣"『通貨緊縮』"的情況了

房屋自2008年以來的漲幅, 是"超過GDP成長"數倍的漲幅,這是政府,銀行,建商,代銷,房仲, 投資客,共同努力的成果。

政府和銀行的手法
當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發生,房屋紛紛法拍, 政府和銀行,手上有一堆不良資產,滿手都是房屋, 怎麼辦?如何把債務變小?
如何把房子賣出去?
印鈔票,印鈔票,印鈔票 ,當鈔票變多,讓紙鈔變薄,物品/土地相對就變貴, 不良資產也會補漲,變得奇貨可居 。

因為, 新台幣的價值有二種, 一種是黃金本位價值, 另一種是發行的紙幣價值。只要先暫時犧牲紙幣的帳面價值, 讓貨幣貶值, 讓錢變薄, 欠下的債務對比於貨品價格, 就相對變小,利於銀行還款。
如何做? 就是讓貨幣供給額增加, 印鈔票。鈔票變多了,物品/土地並沒有增加,價格相對變貴,所有物價開始起漲 。

鈔票就不值錢了,紙鈔變薄, 銀行的虧損實際金額也會縮小。操控物價和紙幣的價格比率,讓紙幣貶值(紙幣貶值不過是帳面上的數字),負債就會減少。
但同時也製造了"通貨膨脹", 所以說這是政府和銀行製造出來的"房價高漲" 。

同一間房屋,在2008年價格=500萬新台幣, 如果多印了一倍的鈔票,市面上多了一倍的鈔票在流通, 但是黃金有多一倍嗎? 沒有,於是這500萬能換到的黃金只剩下一半, 實質價格是折半的,表面上紙鈔仍是500萬,實質價格換成黃金,只剩250萬等值的黃金了。

但是, 多印了一倍的鈔票,市面上多了一倍的鈔票在流通, 市面上的房屋並沒有同步增加, 實質價格上漲到1000萬。
銀行因此能套利,拿手上不良資產250萬的房子, 換到1000萬的貸款進來
因為印太多鈔票,銀行滿手都是錢, 以低利率,先把錢借出去(鈔票多時房子/物價變貴)

拿不值錢的鈔票, 去換變貴的房子? 看似划算, 然而........
等欠錢的銀行還完欠款,不良資產也賣完之後, 利率就會反轉上升
此時,銀行會緊縮資金,讓鈔票價值上昇, 反轉鈔票/物價的比值 ,讓房價/物價變便宜
背長期房貸的人, 被剝二層皮

代銷,房仲, 投資客 的角色
為何說這是,人為製造的"房價高漲", 因為這個房價並不是 GDP成長(生產能力增加) 所帶動的
生產增加, 消費增加是正常的,健康的
生產不增加,消費卻增加就是 坐吃山空 , 《漢鍾離賣高雄半屏山的饅頭 》?

"炒房"是一種商品為房屋的投資詐騙,是一種房屋的多層次傳銷,是人為操控的, 不是市場機制,也就是一種『龐氏騙局』
投資客鼓吹房價會不斷上漲, 期許一個超過GDP數倍的漲幅, 讓下一個投資客加價購買
下一個投資客,再加價賣給下下一個投資客
龐氏騙局要持續, 必須仰賴價格不斷提昇,才能存活
房屋價格的不透明,交易過程的不透明, 土地稅制的不公平, 價格因此被操控

因為這種房價上漲,並不是因為GDP成長, 房價自然上昇 , 台灣GDP還倒退? 房價卻上漲 ?
房價上漲是依賴下一個投資客丟入多少錢, 加價多少錢 ?
丟入的錢多,加價多, 就漲得多
為何可以隨便丟錢加價? 因為錢不是自己的,是銀行借出來的。
炒房超過市價的房子, 營造高房價的假象, 銀行高估房價, 會造成銀行 『超貸』
炒完後,沒人買? 最後房子銀行會回收, 若銀行收不了,倒了, 再吵鬧讓政府進場回收

房屋是生活所需 , 一般人就算房價高漲, 不過是紙上富貴
沒有真的賣掉, 錢沒有進入口袋, 說房價多少?漲多少? 那都是假的! 營造繁榮假象騙人的!

很多人想買,是買來加價賣, 不是買來自住
這是在"炒房"
住宅變成商品, 而不是生活必須品
1.因為, 台灣住宅自有率達83.9%, 高雄為84.41%,是超過全台灣的平均值 。
住宅自有比最低的台北市也有71.5%, 德國卻只有47%, 德國房價卻漲不動? 漲幅卻不到GDP的成長? 二戰1945年至今德國房價上漲60%,GDP卻成長300% !
2.住屋是基本人權,滿足住屋需求是政府的責任
社會住宅比例,在荷蘭為 34%、英國 20%、丹麥 19%、芬蘭 18%、瑞典 18%、歐盟平均 14%、美國 6.2%、日本 6.06%、香港 29%、新加坡 8.7%。 而台灣的社會住宅比例只有0.1% ?

"房價高漲"是一種商品為房屋的投資詐騙,是一種房屋的多層次傳銷,是人為操控的, 不是市場機制,也就是一種『龐氏騙局』
投資客鼓吹房價會不斷上漲, 期許一個超過GDP數倍的漲幅, 讓下一個投資客加價購買
下一個投資客,再加價賣給下下一個投資客
龐氏騙局要持續, 必須仰賴價格不斷提昇,才能存活
房屋價格的不透明,交易過程的不透明, 土地稅制的不公平, 價格因此被操控

3.
因為這種房價上漲,並不是因為GDP成長, 房價自然上昇 , 台灣GDP還倒退? 房價卻上漲 ?
房價上漲是依賴下一個投資客丟入多少錢, 加價多少錢 ?
丟入的錢多,加價多, 就漲得多
為何可以隨便丟錢加價? 因為錢不是自己的,是銀行借出來的。
炒完後,沒人買? 最後房子銀行會回收, 若銀行收不了,倒了, 政府會進場收

手法沒有換過, 從銀行搬錢買房子, 炒高房價,獲利了結,炒高到沒人買, 再丟還給銀行。但銀行滿手都是房子?超貸太多錢出去, 銀行會倒

政府的角色又出現了
上一次大規模超貸發生於 2000 年 , 也就是 18 年前

有台中商銀,廣三超貸案, 中興銀行超貸, 陽信銀行超貸案,華僑銀行超貸案,中華銀行超貸案............
慶豐銀行超過新台幣負70億元資產淨值,逾放比達29.05%, 很大部份虧損都是拿房地產抵押,房地產超貸, 最後收不回來的錢, 造成銀行巨額虧損
當時,農漁會信用部超貸也非常嚴重
不過政府不能讓 銀行倒 , 銀行 有恃無恐
本來要倒掉的銀行/農會/合作社
在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簡稱RTC)對於經營不善金融機構,以公共資金挹注方式,彌補問題機構財務缺口。迄2008年6月30日止,基金依法賠付計有
38家農、漁會信用部 ,金額約495億元佔24%,
9家信用合作社金額約433億元佔21%,
7家銀行(含信託投資公司)金額約1,134億元佔55%。
就這樣 2000億.....錢不見了

台灣的銀行,超貸是常態,銀行經常配合投資客抬高房價,讓人買不起,沒錯, 它就是要讓你買不起!
買不起就要借錢買,銀行藉以得到更高,更長期的貸款。

所以在上一次,18年前,說SARS造成房地產崩跌,只是表面上的說法, 實際上是許多銀行超貸弊案爆發,發生擠兌時,房屋價格就已經被銀行高估了。
這些付不出貸款的"不良資產",其實是這種"投資詐騙"行為下的"賊贓"。

"賊贓"應該是要拍賣, 進入法拍屋市場,經過1拍2拍3拍,特拍之後, 打回原形,價格回到市場現值。

不幸, 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在2000-2008年,投入了2000億了, 買下了這批"贓物",失去讓房地產市場回歸正常的機會

有這麼多的銀行涉入超貸弊案,土地房市價格早就被高估了,
那些超貸的都是有錢人, 都早就跑了, 資產都轉移到國外了, 追不回來
放心,不會追究這些人的責任, 只是打入呆帳
而且,政府又拿納稅人的錢出來撐著,銷化呆帳,拿這2000多億補足了超貸的金額,把房價推升往上拉, 不然房價早就泡沫化了

這些政府拿出來的錢,是全民辛苦納稅的錢
也就是你,我口袋的錢,被拿去墊高了房價,
很荒謬的,就是自己出錢,讓房價越來越高,卻讓自己買不起?

如果當時銀行手上有一堆房子,法拍賣不出去, 這2000億不是補貼銀行,而是應該是買下這批"不良資產", 進一步活化為"社會住宅",政府手上就有很多房屋可供出租,加上租金補貼制度, 以很低的租金來租給一般的市民 .
再比照德國, 定期公告調查過的"房屋租金指數", 抓出不合理的租金, 讓市民能夠租一輩子

政府當時有2000億的資金, 應該趁房價低的時候購入成為社會住宅, 房價就炒不高了,今天房價高漲,遠超過市民所得,根本買不起的問題還會存在嗎?

但是我們用選票選出來的政府,不同於德國, 並不是站在市民這一邊。 提出炒房政策的人? 顯然也不是站在市民的這一邊。

政府和建商的角色
政府會變魔術, 把農地徵收變建地, 再轉賣給建商, 讓土地價格翻倍
美河市則是把捷運機廠用地, 改變人工地坪轉售給建商, 例子非常多,地價又是倍增

在台灣,往往公共建設的路線都會被刻意更動,還未開發之前,土地就被建商和投資客買光了。
君不見, 一條機場捷運, 不走直線,左繞右拐經過特定區域
空屋多,賣不出去 ?
政府以公共建設再加持土地開發。某某大橋, 輕軌, 捷運計劃會適時推出
土地和房價只能不斷被炒作往上, 不會泡沫化! 但這是拿全民的錢去炒作出來的!

而這種所謂的"投資行為"仍然被繼續複製,高房價被不斷堆積往上, 才形成現在就要泡沫化的現況!


當地人如果長期一窮二白,
房價高當然沒有支撐啊…

winner_feng wrote:
很多投資客,都已經...(恕刪)


當然越便宜越好
最好一坪三萬
這樣其他省下來的錢拿去消費
大家都有錢賺
靠~邊走哩!
都已經沒褲子穿了
還可以炒房喔!

果然是應該要滅東廠的時候了!
跟台中相比,高雄有直轄市優勢,
經過了數十年,台中快速發展趕過高雄
原因應該不能只推給大環境吧,經濟好
人口湧入自然推升房價,而且現在房市
正在修正,能漲的代表有實力

micjam wrote:
因為當地需求低啊!...(恕刪)


同事從高雄上來新竹打拼十年
薪水約五萬
試著回高雄過
薪水至少砍一萬五
又不是頭殼有問題回去賣廉價人力
企業也不是笨蛋
要不是高雄便宜幹嘛去高雄
留在北部戰區資源更好人才更多

要讓北漂回鄉只是選舉口號
騙騙人而已
高雄就是空氣差一點 其他還不錯啊

房價低一些好 房子是用來居住的

除了鳳山漲價 楠梓 仁武 左營都跌了

投資客也炒不起來了

herblee wrote:
房價是物價的一種,...(恕刪)

寫得很精闢,謝謝分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