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投資者是沒有資源做基本面分析的

劍神路亞 wrote:
對於投資而言
能夠當作參考的資訊算不錯了
大部分連當參考的價值都沒有



如果你覺得財報大部分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
那麼你最好從現在開始,永遠都不要去看它、關心它,
如果你確定你做得到,再來跟別人說財報無用。

你可以跑去對眾董事們說,你們的財報沒有參考價值;
你可以對著銀行授信部門說,別參考財報了,某某公司財報把某不良品弄到庫存裡了;
你也可以對著巴菲特說,幹嘛看財報,還看公開說明書哩,
當然巴菲特已練就了5分鐘就能從報表快速評估一家公司啦;
你可以對著全球千千萬萬個雞精經理人嘲笑,都打敗不了大盤呢,還財務報表?
當然彼得林區這個偉大的基金經理人也是傻了,檢視甚麼財務資訊?看甚麼負債與獲利率?乾脆射飛鏢比較快,那些資訊沒多大參考價值。

某某不良品擺到到庫存裡了,這就跟有人可能被誤診了,所以說所有醫生診斷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一樣。
雖然我不知道你說的那個東西,但為麼會這樣呢,會計人最保守了,從查帳到出財報是經過事務所團隊層層覆核的,如果不是會計準則規定,就是人員疏忽,金額如果夠大應該會經過討論,不然就是minor pass(查核上專業術語),為何沒去跟會計師嗆?或去跟老闆打報告,搞不好因此可以換掉會計師呢!順便記功一筆。

當然我也不能說財報是聖經,它就只是個紀錄,就跟你投資要記帳一樣。
你的投資帳有沒有參考價值? 如果沒有,那對那些時不時po他的IRR跟對帳單的被動投資者而言,不是打臉嗎?
那些你紀錄的對帳單跟投資紀錄表,和財報一樣,都只是歷史紀錄,他們不保證未來同樣能賺錢。
不同的是,你的對帳單和報表沒經過查核,而上市櫃公司的財報經過查核。
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公司惡意提供舞弊的資訊,但會計師業者同樣重視聲譽,愛惜羽毛,你要因噎廢食沒人能阻止。
當然我們可能看不太懂密密麻麻的財務資訊,但我們不會說那沒參考價值,我們會用重點式或其他的方面去了解公司。
畢竟,會計本身也有它的侷限在,就如同我們不必專精很多東西,但我們一樣能去投資它,畢竟方法千百種,我們要找到的只是可以有效幫助我們了解投資標的的方法。

多喝幾杯~


刪...刪...刪...刪...刪...刪...刪

有機菜菜子 wrote:
如果你覺得財報大部...(恕刪)


您表達得真好,
有機菜菜子 wrote:
如果你覺得財報大部分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恕刪)


22樓的文章我看了三遍,怎樣都看不出他要說的意思是↑那樣。

前面幾行不也說了財報至少有參考價值?

深呼吸,冷靜一下吧。
有機菜菜子 wrote:
如果你覺得財報大部...(恕刪)




這也是為什麼我和他們說看事情要"分、治",不要把所有的公司用同一套標準套入,有一些小型股,投機股,老闆就是沒有誠信,就是三流的會計所簽的,他們就硬把這些鳥公司和一流的大公司及一流的會計所混為一談,有人說財報爛,展望差,股價會反漲,這件事你拿到鴻海,台積電,大立光,蘋果試試,看會不會發生,一般來說,台積電、鴻海這種大公司只要敢下調下一季的展望,股價一定是下跌的,原因在於股本太大,市值太大,不是某一個大戶,某一個外資說的算,而是由所有的外資群共同決定出來要漲或要跌。

這裡有一些從來沒有靠自已眼光及股市知識賺錢的人,卻一直說股市的知識及常識沒有用,而這些說沒有用的人,大部份都是在股市中受過傷,然後死心後去買0050,中華電信,金融股…等,以時間去取得合理的報酬,這些合理的報酬對於比較專業的人來說,就是一點點罷了,單純就是以時間+資金去獲利,這遠遠比不上以知識+時間+資金去獲利來得多,我最喜歡拿中華電信來舉例,很多人看到中華電信股價不跌,就以為中華電信營運一直沒變,其實中華電信獲利愈來愈差,殖利率愈來愈差,但很多持有中華電信的人被溫水煮青蛙,一年過一年,一直找新的理由安慰自已,殖利率從10%,8%,7%,6%,5%,現在變4.x%,最終就算變3.x%,他們還是會持續的安慰自已說還是比定存好,還是能打敗普通人。


投資大盤適合完全不想動腦的人,因為夠分散到各大權值股,只要選對時機進場,很快就必勝,就算選錯時間進場,只要透過時間就能必勝,這一點不會有人有意見,只是選錯時間進場時,報酬率就是會比選對時間進場時差很多,但拉長時間到10年,20年,兩者都是必勝,但這不適用在任何一檔大型權值股,包含中華電信,台積電,鴻海,宏達電…等,投資大盤及0050必勝的原因在於,你付了0.45%的費用給經理人,每一季經理人會幫你更換台灣五十成份股中的41~50名,時間一拉長,會去把市值低的股票踢掉,而踢不踢的原因就在基本面(這會影響市值),所以嚴格來說,投資大盤及0050和基本面也是有絕對關係的,會必勝的原因就是每年花了點費用請有知識的人幫你執行換股。


###############################################

ayz847=>

Acer_kewei wrote:
每一季經理人會幫你更換台灣五十成份股中的41~50名 ...(恕刪)

這句話,有修正的必要。
說來話長,有空再說。

ans:如果要正確的操作方法,請參閱被動投資者最愛的綠角大說明~很多被動投資者願意花這麼多的時間去搞懂這些etf細節,卻不願意去了解投資股市所需的知識及常識。

台灣五十成份股調整法
刪...刪...刪...刪...刪...刪...刪
Acer_kewei wrote:
每一季經理人會幫你更換台灣五十成份股中的41~50名 ...(恕刪)

這句話,有修正的必要。
說來話長,有空再說。

Acer_kewei wrote:
A.很多被動投資者願意花這麼多的時間去搞懂這些etf細節,
B.卻不願意去了解投資股市所需的知識及常識。 ...(恕刪)

您的意思是說,A比B,會花更多的時間?

sgxm3 wrote:
22樓的文章我看了三遍,怎樣都看不出他要說的意思是↑那樣。
前面幾行不也說了財報至少有參考價值?




整棟樓只有sgxm3兄看懂我的留言

奇怪

我不是用外星文啊?

--------------------------------------------------------

小弟承認近年由GAAP轉換IFRS之後隱藏資訊方式已經相對困難

只是想表達某些造假案在原始登錄就有問題

這種情況就算專業會計師也很難偵錯

許多造假案在爆發出來之前已經幹了好幾年(好幾年沒人看出來有問題)

要與歷史資料比對才能抓出來

一般散戶在讀報表時更難以發覺
劍神路亞 wrote:
整棟樓只有sgxm3...(恕刪)


所以我說

財務報表的數字對散戶只能當參考

沒錯吧

我有說

財務報表的數字對散戶只能當垃圾(完全不信)

沒有吧

當然也不用把財務報表當聖旨(完全相信)

對於投資而言

能夠當作參考的資訊算不錯了

大部分連當參考的價值都沒有


ans:你確實說了能當參考價值就不錯了,大部份連參考價值都沒有,大部份的意思是?一般人的認知中,所謂的大部份指的是,1仟家公司中,佔8成以上。如果你把大部份改成少部份,也許大家就不會這樣回你了。


####################################################
ayz847=>

Acer_kewei wrote:
A.很多被動投資者願意花這麼多的時間去搞懂這些etf細節,
B.卻不願意去了解投資股市所需的知識及常識。 ...(恕刪)

您的意思是說,A比B,會花更多的時間?

ans:B花的時間會更多,但報酬率相對的也多更多,很符合一分努力一分收獲,當你學成後,B機乎不花你多少時間,很多人一天花了8個小時上班,1個小時通勤,一天不過賺1200元,2000元,了不起3000~5000元,有時還要加班1~3個小時,付出這些時間去工作,學習專業知識讓自已薪水更高,在股市中只要你資金夠,你可以得到比工作收入多三倍,五倍,十倍,甚至一百倍,我想同樣是花時間,你覺得哪一項更值得?
Acer_kewei wrote:
所以我說
財務報表的...
(恕刪)


Acer兄

您也看懂了

因為小弟的斷句和分句

造成各位誤會

不好意思

還有大部分要改成少部分

沒錯(原文已更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