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84年畢業,(更新)到民國114年共30年,人生各階段的紀錄!

60萬是另一網友的數據,我目前這兩年的被動收入約40萬,當然目標是退休時能累積到百萬左右!

找5%報酬的投資真的不難,但要完全無風險大蓋概只有1%的台幣定存!

外幣定存約3%-5%但它還是擁有匯差風險

台股存股平均配息約3-6%但台股太淺碟容易拿了配息賠了股價

月配息基金南非幣最高12%-15%左右,美金約3%-5%,但這三年測試下來,多頭時爽領月配息,但國際股市大跌時雖跌幅沒股票基金高,但至少依舊會受傷一半

其餘為儲蓄年金保單的配息每年約3%-4%,但資金得被綁住因為現金解約價值低於本金,還好放的年限都超過本金解約損失的年限,所以解約+這幾年的配息已超過本金投資

我個人還在抓出最好的被動收入投資比例,也還在學習中,但我真的很認真的想告訴大家,只有累積資產才能創造更高的被動收入,曾經以為股市才能滾出最大報酬,實際上是你一直被報仇,20年來最穩定的被動投資收入,竟然就是被大家嫌棄的台幣定存及儲蓄型年金保單,很意外吧!因為它幫你綁住資金其實也幫你省錢去投資錯誤的股票,少賠就是賺,相信我!

pipienz wrote:
感謝分享,以2000...(恕刪)
lionspeter wrote:
3成台幣定存與3成...(恕刪)


我就不知道怎樣加碼控管風險~~
且現在股市也是高點,我也是有疑慮。
也許我36歲應該要拼一點,但是老爸65歲一直教我錢要分三等分(他在股市也30年左右了)!
所以才這麼保守! 辛苦錢阿~~
用資產配置來控管!

511 wrote:
我就不知道怎樣加碼控...(恕刪)
還有給大家一個觀念,房產該是資產還是投資呢?

今天你1000萬的房子漲到5000萬該不該認列4000萬的增值呢?

在我的想法是即使獲利一億也沒有意義,因為那是你要住的房子,賣掉可能你要花比一千萬更多的的成本買下一棟房子,所以以我來說不會將房產列入資產中,因為反而會失真了你資產配置的百分比!

如果你今天是用投資房產打算日後收租或賣掉就該列入投資比例中,但自住我認為該是賣掉時再認列,甚至在轉換完第二棟時認列差額為損益才比較貼切!
樓主講到重點,首要必須提升自己的工作職等增加工作收入,才能靠投資增值財富
lionspeter wrote:
60萬是另一網友的數...(恕刪)


不好意思
我算錯了
事後看到60萬覺得怪怪的
果然算錯了

如果貸好貸滿,一個月只有5萬被動收入
CP值也太低了
根本就不值得背債

目前被動收入-負債大概要繳3萬多
當作存錢

現在就是努力清償負債
讓被動收入會慢慢變正
全部清償的時候
我要退休XD


一起加油^&^
許尼爾 wrote:
不好意思我算錯了事...(恕刪)
pcmanycc wrote:
樓主講到重點,首要必須提升自己的工作職等增加工作收入,才能靠投資增值財富



另一個方式(有點賭的成份)

看好自家公司,抱緊持股

本人為此,某檔持股到今年為止滿25年了,其間資本額成長十幾倍,累計拿到的配息也超過成本的數倍(去年配股約30張,去年配息金額創25年來新高)
把自己當公司經營 我喜歡這句話

國際視野這個我覺得還好 除非去國外工作 不然旅遊絕對沒有國際視野

還不如上youtube上看看國際電子產品最近發表會

台灣國際級企業好多 根本世界級軍火庫 什麼零組件廠 電子零件廠

好股票真的值得長抱 昨天看到某人上海商銀成本5塊錢

整個只能說太猛了 一年配10啪 抱著都不怕
其實我覺得讓孩子出國看看真的有差,柯P送台北的學生出國這理念我很贊同,也許有人覺得走馬看花沒什麼收穫,但讓孩子走出去,不是要他真的出國念書生活,而是能讓他知道還有國家比台灣更進步,才不會永遠只覺得在台灣即使低薪卻有著低物價,靠著父母親也能活的想法,這是我這兩年開始帶著孩子出國的主要原因!

去的國家有香港,新加坡,近期會去日本東京!

勿問我 wrote:
把自己當公司經營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