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在四月初預估4700萬人會失業,失業率將飆高至32.1%,遠比30年代的大蕭條還慘。
然而,美股以史上最狂奔牛回應。

科技股高唱凱歌,彷彿美好未來即將展開。
然而,美股會和就業市場完全脫勾,正是FED刻意操作的結果。
經濟學者咸認兩者應呈相反走勢,即失業率下降,股市上升,反之亦然。
但最後替這些專家洗臉的...當然是FED的反向操作,對金融市場提供無限流動性的結果。
但重病下猛藥的後遺症呢?
對美國來說,無限QE令企業得到資金紓困,不過在齊頭式的平等假象下,良莠不齊的企業雨露均霑,這鍋肥水...將讓信評機構失去作用。
那麼,美國的退休儲蓄計畫(401K Plan),將何去何從?
會不會不小心踩雷呢?
另外,信評混亂的結果,對於海外募資是絕對負面的。
川普妄想全面撤出中國,但他真的有能力解決美國實質生產面的問題嗎?
凱因斯應該很想哭吧...
流動性陷阱!
現金為王?
隨著實體經濟蕭條,未來不論是政府、企業或是個人,大家都急於變現,將導致貨幣政策漸漸失效。
換句話說,單靠貨幣政策卻未配合有效的財政政策,像踩獨輪車一樣,隨時都有失足滑鐵盧的風險。
大量印鈔的後果,就快讓美元挺不住了。

但誰說只有老美能印,各國央行也大開方便之門狂印,因此...或許會發生競貶的情形。
哪天川普又開始對各國扣帽子,制裁所謂的「操縱匯率國」,屆時大家應該不意外了。
問題是,誰能取代美元的霸主地位?
人民幣?

先別笑出來...如果人民幣相對穩健(小貶),也許真能拉抬熱錢的吸引力,加速國際化的進程。

回到美國失業率的問題。
這絕非短期現象,只要疫苗沒辦法真正上市,即便解封...潛在疫情對人們的心理壓力仍在,服務業無法真正恢復正常,對服務業高度發達且依賴的美國來說,衝擊甚大。
當然,以觀光為主的國家,像是泰國和西班牙,也面對相同處境。
不過,我們還是要替FED鼓掌喝采...
Why?
無限QE前所未見,正在重寫經濟學。
重點... 我們都是見證歷史的參與者。

禪苦的邊際,只見不語的無垠‧‧‧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