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幫樓主說明詳細點,事實上樓主的感受是很多年輕人的無耐。大家都聽過馬太效應,以家族傳承財產而言,每一代的子孫,都有維護先人祖產的必要,站在有祖產的基礎上,後代才能一代勝過一代。清代有個大官,叫林則徐,很帥氣的說過一句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我只想凸他一臉,如果不是貴先祖,不如你的白癡,如果早早財產敗了,你那來前考秀才,舉人,進士?在清代文盲能當封疆大吏?若你將祖產敗的乾乾淨淨,你叫子孫乞討著去上學?人的實力不只是自己努力的部份,還有父輩的加持,在別的家族不斷積累的同時,有個揮霍自己家族福澤的先人,這樣的浪漫,家族怎不衰亡?財產本該世代累積,跟稅法的樹果原則一樣,前人種樹,後人吃著果子的同時,更反哺回樹讓樹結更多果,這才是家族繁盛之道。
我也來認真回一下過去的事情我沒有能力改變,但是未來的事,卻掌握在我手中你爸爸會如此脫離家庭常理,或許答案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也就是你祖父跟爸爸的那段往事,以至於讓你爸爸逐漸形成現在的這德性....而你已經無力改變這過往的事實但你可以好好的教育你的下一代,不要再重蹈覆轍,轉變的這一代(你),確實是辛苦的,但是辛苦,下一代是會看的見的,我相信你的子孫一定會感受得到,感恩中會加倍回報給你,反而讓你的下輩子鹹魚翻身擁有天倫之樂。這就是佛家的因果論
most star wrote:感謝您的理解,願你時(恕刪) 省習慣,與口袋多少,無關。。。一位長輩好友,80多歲世伯,身家近十位數,省到連看病都不捨,寧願拐著腳騎腳踏車。聽長輩說,年少家窮,曾被棄養於遠方去做工,工頭對他不好,他受不了,半夜出逃,一路翻山越嶺的「走」到台北。過程想必生死艱辛,陰影早埋於心深處了。忠義熱忱之人,很難想像這麼省,但可以理解。。。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體諒。可以生氣,可以抱怨,但不宜恨。
我也遇到跟樓主類似的情況,許多人沒有真正遇到不知道痛,都講著自以為是的話。到後來想清楚想明白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不如靠自己最好」我討厭過省吃儉用的窮日子,趁著年輕有能力多賺點錢就儘量多賺點吧!靠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才實際。
每個問題家庭都需要一個倒楣鬼被當作出氣桶當家庭其他成員有犯什麼錯誤時那個倒楣的出氣筒就必須承擔所有的情緒成為被發洩的情緒出口家庭問題越嚴重的發洩出來的情緒會越巨大直到壓垮那個被當出氣筒的倒楣鬼所謂的壓垮---代表那個倒楣鬼不是自殺就是殺人我的成長是還沒這麼離譜但也頗為辛苦細節就不多說了樓主你算幸運了從大學起我就自己養活自己7-11 、加油站、家教靠自己最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