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ji.K wrote:
人跟辦公室都沒有在台灣的要怎樣營運啦(先不論合不合法)
相反的說,在地又不等於合乎道德
回頭看向連動債,TRF...
現在網路無國界,外國企業雖然沒有營運台灣市場
但是因為所有先進國家都有很多華人
所以他們為了跟華人做生意,大企業幾乎都會提供華語文服務
而台灣人可以透過網路與熟悉的中文介面
去外國合法卷商&外國合法銀行,在官方網站上面就開戶
不必本人親自飛出去國外即可完成開戶手續與投資理財
只是不受台灣國內監管保障
出事了肯定要自己跨海求償
至於就算有台灣監管也不代表沒事
除了你舉例的連動債與TRF
最近鬧很大的就是元大原油正2
依台灣原本監管規定ETF 淨值跌破2元就要下市
但是金管會可以說改就改,讓這ETF還存活在股市
但是台灣監管最大的保障就是,政府會拿納稅人的錢
去補私人金融機構財務黑洞免於倒閉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86951
歐美澳監管的,只要沒賺錢管他是卷商還是銀行
說倒就倒,不會管客戶的死活.
但是先進國家幾乎都有一個保障的額度,類似台灣的300萬存保概念.
所以往來金融機構,最好找有牌照+值得信賴的.
並且將資產如果夠多,建議分散在多間甚至多個國家.
不要將雞蛋都丟在一個籃子裡面,不然一旦發生重大倒閉或戰爭
要哭真的沒眼淚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