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斐麗PP wrote:01就是這麼有趣,有...(恕刪) 昨晚因為太晚了,所以收盤後我來重現數字的經過,有人說我大賠,我不否認,但是我必須加上曾經這兩字因為數字的變化是這樣的,2020年3月確實大賠396萬,但是在同年的6月24日就轉正了,獲利84萬,同年12月8日獲利241萬,隔年1月8日獲利973萬,同年3月18日獲利1736萬,這樣應該夠清楚,一來一回價差超過2000萬。
看過很多文章的一個小小疑問為什麼很多人把投資損益po出來時, 要將投資標的股票名藏起來是擔心理財密笈曝光?!還是擔心其實是內線怕被告發!?既然已成買賣事實賺賠都不會再改變, 何不大方公布?!這樣打對方臉不是更響亮, 大家一定閉嘴的
說真的我數學不是很好, 只能請教樓主分開討論比較清楚1. 房產是從多少市值資產開始增加到現在約多少?2. 房租收益從多少到現在年收多少?3. 股票是從200多萬, 滾到現在多少?我相信樓主說的, 不需要證據只是看不懂混再一起的總資產概念.Thanks ~!!
solenoid wrote:說真的我數學不是很好...(恕刪) 百大對於資產是如何靠主動收入或被動收入累積出來的,交待不清楚,會來理財版的網友大多對這些數字邏輯很清楚,就算每年有200萬房租,要能房滾房,且沒出脫任一間房,還真有點難,200萬房租扣掉生活費、所得稅、房子修繕或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剩150萬就很多了,收租10年也才1500萬,在台北市精華去差不多一間套房而已,況且又不是一開始第一間房收租就200萬~ 另外,200多萬現金要從股市滾到5000萬,除非是買到飆股,不然靠投資鴻海我還真不知道怎麼做到的,對網友的疑問也是說不清😆 這部份倒是覺得大俠武林很厲害,能說出一套投資邏輯,還提供真實對帳單,真槍實彈的,佩服~
小偉兒 wrote:百大對於資產是如何靠...(恕刪) 我的房產與股票, 都是慢慢累積而來, 數字的演化也都是有圖有真相, 無極生太極, 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明明是很簡單的道理, 想不通的人,當然做不到。
百達斐麗PP wrote:我的房產與股票,都是...(恕刪) 慢慢累積起來也是需要資金,光靠房子的租金有點難,比如你第一間的租金是30萬每年,你可能要領個30年才夠買得起第二間,就算你買了兩間,每年60萬的租金要買第三間,都還要16年…,更何況你2009-2013好像就買了數間,光靠租金應該不可能~ 除非你還有其他主動收入,或你只繳頭期款就買了,但這也是需要付利息,或者你還有其他資金
小偉兒 wrote:慢慢累積起來也是需要...(恕刪) 慢慢累積需要的是時間,嗯,沒錯啊,但那是針對普通人,我40歲就退休了,如果我的買賣,國稅局與銀行都沒意見,我是看不出來,難道你比銀行比國稅局還厲害嗎?事實不是擺在眼前嗎?還是回應主題比較有意義吧,短短幾年,我的資產翻倍再翻倍,不值得開心嗎?